归营的前一夜,王家村的油灯亮至深夜。陈轩伏在案前,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将这几日反复琢磨的规划一一写下。他不知道此去前线要待多久,唯有将身后事细细安排,才能安心前行。这封长信,既是一年规划,更是他留给家人的“军令状”。
一、生计拓新:衣食根基稳
- 鱼塘育苗:交由李山负责,开春后在村东洼地开挖十亩鱼塘,从镇上购入草鱼、鲢鱼鱼苗,安排专人投喂,争取秋收时能批量出鱼,供应酒楼并对外售卖。
- 山谷野牛捕捉:让王虎的堂弟王石带队,挑选十名精壮猎户,备好绳索、陷阱和麻醉草药,前往后山山谷捕捉野牛,先圈养驯化,日后既可食肉,亦可驯为耕牛,替代人力。
- 鸡鸭鹅规模养殖:由春桃(产后休养期间远程统筹)牵头,在流民新区边缘建二十个鸡舍、十个鸭棚,购入幼雏,安排擅长饲养的妇女负责,按“批次孵化、轮流出栏”模式,确保每月出栏3000只,满足酒楼和村民需求。
二、产业升级:铁器与基建并行
- 酒楼菜品更新:萧若璃留下的账房先生协助,每月推出3道新菜(如“铁釜焖野兔”“酒糟鱼块”),分批次上线,由老店先试销,反响好再推广至分店,保持客人新鲜感。
- 农作物扩种:二叔主抓,除原有水稻、小麦外,在流民新区试种土豆、红薯(此前从商队换来的种子),扩大耐旱作物比例,确保粮食自给自足。
- 秘密基地产能提升:李山全权负责,采矿、炼铁、武器生产三线提速,每月硬性指标:
- 长刀3000把、短刀5000把(玄铁占比30%);
- 十连弩3000架(每架配箭200支,箭簇用玄铁);
- 大型弩箭20台(每台配箭300支);
- 士兵铠甲2000套(精铁)、将军铠甲500套(玄铁镶边);
- 斩马护甲1000套(护马前胸及马背)。
所有武器入库封存,非战时严禁动用。
三、秘器研发与安防:未雨绸缪
- 火药罐及投掷器:这是陈轩最看重的“后手”,交由最信任的铁匠老师傅秘密研发。
- 火药罐:以硝石、硫磺、木炭按比例配制(配方加密),外层用厚陶封装,内置引信,确保撞击或点燃后能炸开,威力可控;
- 投掷器:原理类似“投石机”,以精铁为架、牛筋为弦,通过杠杆原理将火药罐抛射出去,设计射程500米以上,操作时需3人配合(瞄准、上弦、装填),增设保险装置防止误爆。
在秘密基地深处新建火药坊,流水线生产,全程封闭,参与人员“只进不出”,首系亲属由村里妥善安置,以绝后顾之忧。
- 粮食储备与砖厂:
- 新建5座粮仓,选址在村子中心高地,防潮防火,秋收后务必储备够全村及流民一年的口粮;
- 砖厂由李山的副手负责,在黑石矿附近建厂,砖块规格定为二尺半长、一尺宽,原料中加入煤灰和炼铁炉灰增强硬度,投产后月产10万块。砖料优先用于修建王家村围墙:以2公里为半径,筑高3米的砖墙,每200米设一座哨塔,塔内可藏兵200人,分设住宿、武器库(与人员区隔离),储备干粮和水,作应急堡垒之用。
西、人力与土地:根基再扩
- 接纳流民与安置:让账房先生向县太爷申请接纳5000名流民(理由:“增劳力、促农耕,助大人添政绩”)。流民到后分散安置,按100人一组编入不同区域,每组选一名组长(优先用本村老人或可靠流民),避免抱团。
- 土地收购与护卫队:
- 由二叔出面,以“合理价格”收购周边闲置土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尤其多种高产作物;
- 王家村护卫队扩至1000人,平时务农,早晚训练(以刀术、弩箭为主),向县衙备案为“流民自卫队”,明言“主职种地,官府调遣随叫随到”。
同时,在秘密基地设“暗影营”:秘密训练500骑兵(用基地培育的良马)、1000敢死队(配备玄铁武器和连弩),由王虎的心腹带队,只听陈轩及家人密令。
五、统筹与制度:权责分明
信的末尾,陈轩将各项事务指派给具体负责人:
- 二叔:总领农耕、土地、粮仓及村民协调;
- 李山:秘密基地(武器、火药、采矿)、砖厂、野牛捕捉;
- 账房先生:酒楼、流民安置、与县衙对接;
- 几位妻子(春桃、灵儿等,轮流主事):统一调度,审核周报、月报(各负责人每周书面汇报,每月汇总),遇重大事则书信传至军营。
“家中事,辛苦你们了。”陈轩在信末写下这句话,笔尖微微发颤。他将信仔细折好,装入油纸袋,交给二叔:“务必按信中安排,若有急事,可通过萧若璃在王都的渠道传信。”
天微亮时,陈轩最后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儿子,转身跨上战马。身后,是沉睡的村庄和他精心擘画的未来;身前,是未知的战场。但他心中无惧——只要后方稳固,前路再远,终有归期。
马蹄声渐远,那封沉甸甸的信,成了王家村未来一年的航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