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生意日渐红火,陈轩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员工每天从王家村往返镇上,路上要耗一个时辰,遇上刮风下雨更是不便;卤菜从村里作坊送过来,虽能保证新鲜,但遇上客多的时候,偶尔会供不应求。
“得在镇上找个院子。”陈轩在大堂角落盘算着,萧若璃正好端着账本过来,闻言点头:“我也正想说这事。酒楼旁边就有个空置的院子,带三间厢房和一个大厨房,月租三百文,用来给员工住、就近做卤菜正合适。”
“那就租下来!”陈轩当机立断,“你去办手续,我回村安排人。”
回到村里,陈轩召集众人:“镇上租了新院子,以后柳眉带五个妇女去镇上负责卤菜制作,春桃、李梅留下,继续管村里的作坊,两边都要保证供应。”又点了西个手脚麻利的伙计:“你们也去镇上住,负责酒楼和院子的杂事。”
众人纷纷应下,柳眉捧着卤料配方,眼里满是干劲:“放心,保证不让镇上的卤菜比村里的差!”春桃也拍着胸脯:“村里的活我们熟,肯定误不了事。”
不出两日,镇上的院子就收拾妥当。大厨房里垒起西口大卤锅,和村里作坊的规格一模一样,柳眉带着妇女们试做了一锅卤鱼,味道竟和村里的分毫不差,连挑嘴的厨子都赞:“柳姐这手艺,绝了!”厢房里铺好了稻草垫,伙计们搬进去,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路,个个笑逐颜开。
这边刚安顿好,陈轩又去叮嘱王家村的作坊:“村里的卤鱼、腌肉还要照常做,除了供酒楼,剩下的继续让王虎他们去集市卖,不能断了散户的生意。”李娟正在清点卤料,闻言点头:“我记着呢,每天都多备了两成的量。”
如此一来,两条线并行运转:镇上院子负责酒楼日常所需的卤菜,随用随取,新鲜热乎;王家村作坊则兼顾酒楼部分订单和集市零售,互不耽误。萧若璃每日核对两边的账目,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这天傍晚,陈轩在镇上院子查看,见柳眉正指挥着妇女们给卤锅添柴,大铁桶里的卤牛肉冒着热气,香气扑鼻。“今天酒楼用了多少?”他笑着问。柳眉递过单子:“卤鱼三十斤,牛肉二十斤,小龙虾五十斤,还剩了些,明天一早热透了正好用。”
另一边,王家村的作坊也灯火通明。春桃正和李梅往竹篮里装卤鱼,准备明天让王虎带去集市:“今天的鱼新鲜,卤出来格外香,肯定好卖。”李梅则在给坛子封口,里面装的是新酿的米酒:“这坛酒窖藏三个月,明年开春就能当老酒卖了。”
陈轩站在院门口,看着两边忙碌又有序的景象,心里踏实不少。他知道,无论是镇上的院子还是村里的作坊,都是自家的根基,哪一头都不能松懈。
晚饭时,他特意让厨房做了麻辣小龙虾和卤牛肉,给两边的员工都送了些。镇上院子里,柳眉和妇女们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做的卤菜,笑得眉眼弯弯;王家村的作坊里,春桃、李娟她们也举着米酒碗,说着笑着,热闹非凡。
夜色渐深,陈轩往回走,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充满了干劲。日子就像这两条并行的生产线,只要稳稳当当往前跑,总会越来越好。而他不知道的是,萧若璃站在酒楼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嘴角也悄悄勾起一抹笑意——这个看似普通的少年,总能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让人莫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