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章 排练成果初见雏形

2025-08-24 2642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尺子还搁在台沿上,金属边斜着一道光,照得幕布角落的“心声墙”三个字边缘发亮。刘波没动,陈晨那句“后天台子塌了怎么办”还在空气里悬着,没人接,也没人走。

他低头看了眼脚下的裂缝,胶带己经有点翘边,踩上去时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弯腰,把尺子收进笔袋,拉链拉到一半停住,又拿出来,塞进裤兜。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透,礼堂门还没开,刘波就到了。他从书包里抽出一卷加厚胶带,蹲在舞台边缘,沿着那块塌陷的木板一圈圈缠。裂缝两边他贴了两条醒目的红胶带,横着打了个叉,像是画了个禁止踩踏的标记。

他站起身,退后几步看了看,又往前走了两步,特意在红叉外侧落脚,试了试地板的承重。稳住了。

灯光组是七点西十到的。刘波把他们叫到侧台,没说话,先放了昨天排练的录像。画面里,李然举灯,主灯该暗没暗,音乐进得太急,王浩抬头时灯光还没切过来,三束光歪歪斜斜打在幕布上,像没对齐的拼图。

“你们不是慢。”刘波暂停画面,“是等指令。可台上的人也在等你们,谁先动?”

灯光组的小个子挠头:“我们怕切早了,全场黑。”

“那就看人。”刘波指着屏幕里王浩的脸,“他抬头,就是信号。李然手抬到一半,就是预备。你们不是机器,是配合的人。”

他让灯光组和三位演员面对面站成三角,反复演练三次。第一次还是慢半拍,第二次李然举灯太快,灯光组愣了两秒才反应。第三次,王浩刚抬头,主灯暗下,侧光切到他脸上,几乎同步。

“行了。”刘波点头,“记住这个节奏。”

演员是八点十五到的。李然进门就盯着那两条红胶带看,脚步下意识绕开。陈晨站在台边,手指抠着剧本纸的毛边。王浩穿了双软底鞋,走路时脚掌贴地,像怕惊动什么。

刘波没让他们首接上台。他把三个人叫到后台角落,关了灯,只留一盏小台灯。

“闭眼。”他说。

三人照做。

“现在台下坐的是当初不信你的人。”刘波声音不高,“李然,你借了钱,被人说偷;陈晨,你发烧请假,被人说懒;王浩,你说压力大,被人笑装。他们就坐在第一排,盯着你看,等着你解释。”

没人说话。

十秒后,刘波说:“睁开,上台。”

李然第一个动。他走到光里,手有点抖,但没看本子:“我解释过,可你们不信。”

陈晨接上,声音轻,但没停:“我病了,可你们说我偷懒。”

王浩抬起头,盯着台下空位:“我说压力大,可你们笑我装。”

三句话说完,台下没人鼓掌,也没人说话。但这一次,没人低头,没人搓膝盖,没人盯着地面。

刘波看了眼录像机,按下停止键。“记住这个感觉。排练不是背词,是把心里那句话,再掏出来一次。”

正式走台开始。

刘波站在侧幕,手里攥着录像机,没喊停,也没纠正小错。李然在第二幕声音劈了一下,他只在间隙低声说:“接着走。”王浩走位偏了半步,踩到红叉边缘,他没出声,等对方自己退回来。

到了“裂痕”段,三人轮述,节奏开始稳了。李然说完低头搓了下膝盖,陈晨闭眼吞了下口水,王浩指节发白——这些细节都被刘波录了下来。

“这些才是真的。”他回头对文艺委员说,“比台词重要。”

灯光组这次没出大错。李然举灯,主灯暗;陈晨接上,侧光切脸;王浩最后一句落地,三人同时举灯,主灯全开。光齐了,虽然幕布被风吹得晃了一下,投影歪了半寸,但整体没断。

刘波让所有人停下,回放录像。

他把刚才录的几段放出来,重点停在三人说真话时的微表情。“你们看,李然低头的时候,手在抖;陈晨闭眼,喉头动了一下;王浩说话时,手指攥得太紧,指节都白了。这些,才是观众能感觉到的东西。”

他合上录像机:“别怕出错,怕的是装。你们不是在演张伟,是在演自己。”

中午没散。午饭是外卖,几个人蹲在后台吃盒饭,边吃边对词。李然把剧本摊在膝盖上,反复念那句“我解释过,可你们不信”,念到第三遍,突然抬头:“其实那天我还想说,‘你们连问都不问,就认定是我’。”

刘波抬头:“那就加进去。”

“能加?”

“能。”刘波掏出笔,在本子上记下,“下一次排练,你想说的,都可以加。只要是真的。”

下午第二次全流程走台。

这次没人等音乐,没人看提示。李然说完第一句,首接举灯;陈晨接上时,声音还是轻,但没卡;王浩最后一句落地,三人同时抬头,灯光组立刻响应,主灯全开,三束光齐刷刷打在幕布上,“心声墙”三个字轮廓清晰。

节奏前紧后松的问题还在。开头“初遇”段走得有点急,结尾“光之回声”略显仓促,音乐收得太快,像被掐断。

刘波叫停,把灯光组和演员聚在一起。

“问题在配合。”他说,“灯光组看人,演员也得看灯。王浩抬头,是信号;灯光切下来,是回应。你们不是各干各的,是一起在讲故事。”

他让王浩再试一次抬头动作,灯光组盯着他,提前半秒准备。第二次,切光更顺。第三次,几乎同步。

幕布晃动的问题,他找来两个重物,压在两侧角上。再试,投影稳了。

最后一次全流程走台。

刘波没拿录像机,也没站侧幕。他退到礼堂后排,坐在角落的椅子上,双手搭在膝盖上,全程没出声。

音乐起,“初遇”段三人慢步入场,灯光切割,节奏稳。

“裂痕”段轮述开始,李然声音发抖但没断:“我解释过,可你们不信。”

陈晨接上:“我病了,可你们说我偷懒。”

王浩抬头:“我说压力大,可你们笑我装。”

三人举灯,主灯暗,侧光切脸,节奏精准。

“回声”段,音乐渐强,三人背对背站立,同时转身,举灯,主灯全开。

光,齐了。

幕布上的“心声墙”清晰完整。

台下有几个围观的同学,自发鼓了掌。没人喊停,没人抱怨。李然低头看着手里的灯,轻轻裂缝处。陈晨靠着台沿,闭着眼,嘴角有点松。王浩把鞋重新穿上,系带子的时候,手稳了。

刘波站起来,走到舞台边。文艺委员跟过来,低声问:“怎么样?”

他看了眼台上,三人正收拾东西,动作利落,没再犹豫。

“能演。”他说。

就在这时,王浩忽然停下,低头看脚下的红胶带。他蹲下,手指摸了摸裂缝边缘,胶带己经松了一块,一角。

他抬头,看向刘波:“这板子……明天还能撑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