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 章 秘密调查真相渐明

2025-08-24 2602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晚自习下课铃响过三分钟,教室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刘波没动,等最后几个翻书包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他才从抽屉里拿出手机,解锁,点开备忘录。

光标在空白页面上闪着,像一根细针扎进沉默里。

他开始打字:

“9:15,走廊,李锐和张伟,‘刘波这人以前连前十都没进过’。”

“11:30,食堂,陈涛对周婷说,‘夏筱薇那晚去过办公室’——查监控,当晚她全程在自习区,未离开。”

“13:40,班级群语音,匿名转发‘偷笔记’说法,三分钟内王浩、徐帆、周磊同时回复‘早觉得不对劲’。”

一条条往上翻,他把能记住的声音、时间、原话,全塞进文档。有些记不清具体措辞的,就标上“模糊但语气肯定”。每条后面都加了标签:【重复出现】【动机可疑】【与事实冲突】。

手指滑到最顶,他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01-溯源”,把这份记录拖进去,设成加密。

做完这些,他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的灯管。不是泄愤,也不是瞎传。这帮人说话有节奏,像被人牵着线。尤其王浩那几个,平时连八卦群都不回的人,最近却在不同地方反复提“内部消息”。

太整齐了。

第二天课间,他在走廊拐角碰上了李锐。对方正低头看手机,听见脚步抬头,表情一僵。

“最近挺忙啊?”刘波开口,语气像随口一问。

“还行。”李锐把手机塞进兜里,眼神往旁边偏了半秒。

“听说有人要举报我?”刘波笑了笑,“你信?”

李锐嘴角抽了一下,“我?我不掺和这些。”

“也是,”刘波点点头,“你昨天不是还说‘太夸张了’?”

“对,我就这态度。”他点头太快,说完转身就走,连水都没去接。

刘波没追,只站在原地看了两秒他的背影。反应不像单纯跟风,倒像是被人叮嘱过别多说。

中午饭点,他端着餐盘在食堂绕了一圈,最后坐在靠窗那桌,离陈涛那桌不远不近。他们聊得正热。

“我一个朋友在教务处实习,”陈涛夹着菜,声音不大不小,“亲眼看见夏筱薇那天晚上八点二十进过办公室,出来时手里攥着一份打印稿。”

旁边人问:“能证明是给刘波的?”

“她那段时间天天跟他混一块,不是给他是谁?”

刘波低头扒饭,没抬头,也没出声。但他记住了这句话——八点二十。他调出手机,点进图书馆进出记录。那天晚上,夏筱薇的校园卡最后一次刷卡是七点五十六,进的是自习区,之后再没动过。办公室在另一栋楼,步行要六分钟,就算她立刻过去,也得八点二以后才能到。

可陈涛说她八点二十才出来。

时间对不上。要么他在编,要么有人故意放错信息。

更关键的是,这种细节,普通学生根本接触不到。教务处实习?陈涛根本没报过那个勤工俭学岗位。

他把饭盒盖上,起身倒掉剩菜,路过时故意在陈涛桌边停了两秒。没人抬头,但说话声明显低了下去。

第三天早读前,他去了趟竞赛资料室。赵轩在整理上个月的奥赛题集,他走过去帮忙翻找。

“最近王浩他们挺活跃啊,”他边整理边说,“群里老见他们转发那些‘内幕’公众号。”

赵轩抬头,“哦,他们最近迷那个,说什么‘教育公平调查组’,天天看。”

“哪个号?”

“叫‘真相眼’,你搜搜就知道,专门爆学校黑料。”

刘波记下名字,回头就搜。公众号注册时间是半个月前,只发了五篇文章,其中一篇标题是《竞赛黑幕:天才背后的代价》,发布时间是比赛结束当晚十点零七分。

他点进评论区,第一条热评是:“终于有人说了!我们学生会早就怀疑了!”——发帖人头像空白,昵称“风起时”。

他翻班级群记录,发现这篇链接第一次出现,是十分钟后的十点十七分,转发人正是王浩。紧接着,周磊和徐帆分别在十点十九和十点二十一转发,配文一模一样:“建议学校彻查。”

像排练过。

他又查了公众号后台关联信息,显示运营主体是个个人账号,实名认证叫“林哲”,但地址和电话全是空的。典型的马甲号。

但问题来了——这种刚注册、没粉丝的小号,凭什么一发文章就被王浩他们集体转发?而且转发时间那么集中,像等着似的。

除非他们早就被拉进了某个小群,有人专门通知。

他回到教室,打开班级所有群组,一条条翻。果然,在一个叫“高二学习互助”的副群(平时没人说话)里,有一条@全体成员的消息,时间是十点十五分,内容是:“重点看这篇,别让老实人吃亏。”——发信人是吴志明。

吴志明就是那个想采访他被拒的公众号运营。

刘波盯着这条消息,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吴志明发完这条,没再说话。但王浩三人在两分钟内全部点击了链接。

链条清楚了:

匿名公众号发文 → 吴志明在副群推送 → 王浩等人同步转发 → 班级主群发酵 → 语音扩散。

而王浩、周磊、徐帆,全是赵轩的铁哥们。平时打球、吃饭、连请假条都一起交。

他合上手机,没急着动。

现在能确定的有三件事:

第一,谣言不是自发的,是有人用公众号当枪使。

第二,吴志明是传播枢纽,他把内容精准推给了赵轩圈子的三个人。

第三,这三人平时不碰八卦,却在这事上异常统一,说明背后有压力或利益驱动。

但还差一步——谁在幕后写那篇文章?谁让吴志明推的?赵轩知道吗?

他不能现在跳出来。一吵,对方立刻装无辜,说“我只是分享信息”“不信你去查”。夏筱薇的名声己经受损,再闹大,只会让她被推得更狠。

他得等更多证据。

放学前,他把所有资料重新整理一遍,加密存进系统备份。这次没写“记录”,而是改成了“01-溯源-阶段一”。

他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天边最后一缕光被云吞了进去,楼道灯亮起来,照着空荡荡的走廊。

他把笔袋拉链拉开,取出一张折成小方块的纸。上面写着三个名字:李锐、陈涛、吴志明。

他又添了一个:王浩。

然后把纸重新塞进夹层,拉好拉链。

书包背上肩时,手机震了一下。是班级群。

有人发了张截图,是“真相眼”新文章的标题预览,还没点开。

他没看。

手指划过屏幕,点了删除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