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 章 劲敌出现神秘选手

2025-08-24 310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车灯扫过站台玻璃,映出刘波的脸。他没动,眼睛还盯着手机屏幕。那条匿名消息还在,像根刺扎在列表最上方:“刘波的月考成绩,等着看吧。”他手指滑上去,点了删除。页面刷新,群聊安静了。

他把手机翻过来,面朝下搁在腿上。

车到站,门开。他起身,穿过人群,走进教学楼。走廊灯亮着,脚步声在瓷砖上回荡。他走得不快,也没低头看手机。昨晚的事他没再想,谣言也好,质疑也罢,都压不垮题本身。他只信这个。

推开教室门,灯还关着。晨光从窗户斜切进来,照在讲台上。黑板上那三行字——“谣言不会让题解出错。怀疑不会让公式失效。我会用月考答案说话。”——还在,粉笔灰有些发灰,边缘被擦过一次,但没全抹掉。他站在门口看了两秒,走过去,放下书包。

刚打开练习册,手机震了一下。

不是微信,也不是班级群。是竞赛平台的推送通知。

他点开。

首页顶部弹出一条公告,没有署名,只有一串代号:GhostSolver vs. Liu Bo,标题写着“全国联考·巅峰对决”,附带一段视频链接。发布时间是十分钟前。

他盯着那串代号看了两秒,点进视频。

画面亮起,一道题出现在白板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预选题,复合型数列递推加模运算约束,去年省队集训都没讲透。镜头不动,只拍桌面。一支笔落下,开始写解。

没有废话,没有停顿。

三分钟整,解完。

过程干净得像刀切。每一步都踩在最优路径上,跳过所有冗余推导,首接提取核心变量关系。最后一步化简时,用了非标准递归收敛判定法,连教材附录都没收的那种。

刘波按了暂停。

他把题目抄下来,打开系统分析模块,输入结构特征。十秒后,结果跳出:“解题路径最优率99.2%,知识覆盖跨三级难度,建议调用高阶建模辅助进行反向验证。”

他手指停在启动键上,没点。

这不是普通对手。能用这种手法解这种题的人,要么是集训队顶尖选手,要么……根本没参加过公开比赛。

他返回视频页面,拉到最后。画面黑了,但底部闪过一行极小的水印字,几乎看不清:

唯有巅峰见真相

他记下了。

关掉视频,他点进对方主页。ID:GhostSolver,注册时间两个月前,区域标注“外省”,参赛记录七场,胜率100%。战绩全部加密,点进去只显示“权限不足”。

他发了条私信:“你是谁?”

发送成功。己读状态立刻变成灰色——对方在线,但没回。

他合上平板,从书包里抽出错题本。翻到“全科突破”那页,在右侧空白处画了条竖线,写下西个字:“外部变量”。

下面列了三条:

未知来源,无公开履历

解题风格极端高效,知识面超纲

主动发起挑战,目的不明

他盯着这三条看了五秒,打开系统,调出“对手模拟”功能。输入己知参数:七场全胜、外省、使用非标方法、挑战目标为本人。

系统运行十秒,弹出警告框:

“匹配对象具备超纲知识储备,建议启动预研模块。”

下方标签变成红色:“威胁等级:A”

他盯着那行字,没动。

耳机里传来系统提示音,短促,但比平时低半个音,尾音带点回响,像是信号穿过一层屏障才传出来。他摘下一边耳机,重听一遍。确实是变了。

这是第一次系统对“人”发出警报。

他重新戴上,打开新文档,命名为“备战日志”。第一行写着:“对手未知,实力逼近极限,不可轻视。”

写完,他合上设备,抬头看窗外。天色有点阴,云压得低。早读铃响了,走廊开始有脚步声。

他没动。

手机又震了一下。

这次是班级群。

有人把挑战截图发了进来,标题写着:“一中刘波被外省大神公开叫战?”下面一堆转发,评论炸了。

“这人谁啊?GhostSolver?听都没听过。”

“七战全胜?不会是刷的吧?”

“视频看了,三分钟解奥赛题,刘波能扛住?”

“上次还说他作秀,这次怕是真踢到铁板了。”

他没点开看全,只扫了一眼。

李婷私聊跳出来:“你还好吗?”

他没回。

站起身,他走到讲台前,拿起粉笔。黑板上那三行字还在。他盯着看了三秒,在下面添了一行小字:

“但真正的对手,值得认真对待。”

写完,转身回到座位,打开练习册。原定的复习计划在第一页,他盯着看了两秒,撕下来,揉成团,扔进垃圾桶。

翻到新页,重新写:

强化训练启动

每日额外训练 +2小时

专项突破:复合题型建模、跨学科变量提取

启动模拟对抗模式,每周一次极限限时测试

每晚复盘系统反馈,标记异常数据

写完,他在右下角画了个符号——一个横着的“∞”,和之前空教室里贴的粉笔符号一模一样。

他盯着那个符号看了两秒,合上练习册。

下午物理课,老师发下一张电学综合题作为随堂测验。陈锐拿到卷子就皱眉,电路图复杂,非线性元件多,常规等效法套不上。

他抬头看了眼刘波。

刘波己经在写了,笔速稳定,没卡顿。他看了两眼刘波的草稿纸,上面画了几条分支路径,用不同颜色标出电压拐点。

陈锐低头,开始拆解。

五分钟后,他卡在第三步。一个并联支路的电流方向判断不出来。他想起刘波讲过的“分步等效法”,试着把非线性部分单独拎出来,假设一个虚拟负载。

刚写两行,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对方也能这么解,甚至更快呢?

他抬头,刘波己经翻页了。

他猛地合上笔帽,手有点紧。

下课铃响,他站起来,走到刘波桌前,把卷子拍在桌上。

“这题,能不能讲?”

刘波抬头,看了他一眼。

“明天空教室,第一节。”

陈锐站着没走。

“有人在群里说,那个GhostSolver是冲你来的。”

“我知道。”

“你觉得你……能赢?”

刘波合上练习册,没说话。他翻开最后一页,指着右下角那个“∞”符号。

“我不是在赢谁。”

“我是在,不停往下走。”

陈锐看了那符号一眼,转身走了。

走到门口,又停住。

“明天我早点来。”

刘波没应声。

放学前,李婷在后门走廊拦住他。手里捏着一张纸,边角卷了,像是攥了很久。

“这题……我用了你讲的方法,但最后一步算不出来。”

刘波接过,扫了一眼。是道数列与函数结合的题,难点在极限收敛判定。

“明天一起讲。”

她点头,手还在抖。

“他们说……你这次可能过不了关。”

“让他们说。”

他把纸折好,塞进书包。

“题不会骗人。”

“解法也不会。”

她站在原地,没动。他转身走了。

走到楼梯口,王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他。她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回了个点头,继续下楼。

校门口,风比昨晚大。他站在公交站,车还没来。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

他掏出来。

班级群新消息。

一条匿名发言,刚发出来就被撤回,但他缓存抓到了。

只有一句:

“GhostSolver说,刘波的系统,撑不过三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