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每个人都能认出她啊?
画像也没有很写实,自己声音也不算特别的那一挂啊。
好怪。
“周大人起来吧。”苏渔礼貌笑笑。
苏渔不明白,神女显灵这听上去荒诞离奇的事真实发生在他身上,他才对关于神女殿下有关的所有事情都铭刻在心。
周明依旧处于震惊中,呆呆愣愣的跪着,没起来。
她也不好上前扶他,毕竟这里讲究男女授受不亲。
苏渔为难地看一眼傅泠舟,后者从御座上下来,把苏渔挡到身后,对周明淡声道:“起来吧。”
黑色绣金云纹靴骤然出现眼前,周明抬头望见陛下将神女殿下严严实实挡在身后。
陛下眼皮半抬,冷厉看他。
这才是陛下平常惯用的表情。
不是做梦,是真实的。
他收拾心神,起身拱手,“微臣失礼。”
傅泠舟没再回到御座上,就在下方椅子上坐下,苏渔坐在他对面。
周明坐在傅泠舟下首,杜若坐在苏渔下首。
别看杜若是个大家闺秀,说起事情来毫不怯场,条理清晰,她简单把关于书院从建造到后期运营说了一遍。
更细节的写在册子上。
福禄把册子递给傅泠舟,傅泠舟摆摆手,“先给苏渔看看。”
毕竟是苏渔提议的,在现代早就实行义务教育了,而她作为受益者,自然能更快更好的发现问题、补充细节。
册子被递给苏渔,傅泠舟则转头和周明、杜若说起加深爱国教育的事。
最开始苏渔提出类似“助学贷”的理念,她当时的想法和现代的差不多,等成年工作有能力了再还。
事实上,杜若根据云渊国情想得更多更为完善。
例如,云渊读书成本高,要培养一个孩子到不是件容易事。
书院可以帮一个、三个、十个。
那五十个、一百个,甚至更多呢?
没有这样的世家能够供这么多人读书十多年。
而云渊的孩子七八岁就能下地干农活。
别的不说,光是霍家都有田地五千亩,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可以在农忙时候去田里以工抵债。
除了霍家、还有沈家以及其他几个苏渔不认识的世家也都参与进来。
想来这几日,她们没少为这件事游说奔走。
几个世家田地颇多,孩子们完全不用担心无处做工。
这样下来相当于世家把请短工的钱投进建设书院里。
而孩子们既有书读,又能锻炼身心。
小时体百姓之苦,长大忧百姓之忧。
选址也确定了,之前京中有两个小书院,相隔不远,大旱来临,百姓吃饭都成问题,自然也没钱送孩子上学。
那两个书院就荒废下来。
林静姝的父亲认识那两家书院土地的主人,主人家知道他们是为了办义务书院,都同意低价出让。
再把周边几个地方收一下,全都打通。
之前苏渔有给杜若提过,按接受教育的程度分段。
启蒙的和开蒙过,甚至之前读过一段时间书的,分开教学。
书院还要收留一些孤儿,得留出住宿区域。
书院的面积必然不能太小。
苏渔看完把册子递给傅泠舟,“我觉得杜若计划的非常好,也非常详细。”
杜若还怕神女殿下不满意呢,听到她夸自己,本就找到目标的杜若,现在全身上下都充满干劲,恨不得马上就开工。
“神女殿下谬赞。”反正周明认出来了,杜若也就首接喊神女殿下。
傅泠舟接过册子翻看,又让苏渔给他们讲讲现代的是如何进行爱国类教育的。
苏渔想了想,说道:“我们那儿的爱国教育,不是一味的灌输孩子要爱国,主要以润物无声,逐渐渗透的方式去让孩子们铭记于心。”
“我们那边更倾向用爱国先烈的故事去感化孩子,让他们知道美好生活的背后,都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我们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
“比如……”苏渔本想说霍家满门忠烈的事,一想杜若还在身侧,怕勾起她伤心事。
她话头一转,“比如除了君子六艺,也可以让孩子们一个学期抽几天到军营里历练,强度不用同将士们一样大,主要是让他们体会士卒每日训练的不易。”
“这个办法好。”傅泠舟合上册子,眼里闪烁兴奋微光。
之前怎么没人想过让学子们去军营中操练呢?
好些个文官自诩清贵,看不上武将。
天天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没有武将在前方厮杀,何来他们安稳的读书生涯。
光学子去还不够,这些文官也得去练几天。
杜若从苏渔刚才的眼神里读出了她想说什么,其实她一点也不介意。
代代相传,如何不是另一种方式的流芳百世呢。
不得不说这种点滴渗透的教育方式很好。
杜若光想想都一扫之前阴霾,为自己能嫁进这样的忠勇之家自豪。
西人商议至申时末才散去。
—
离开勤政殿后,傅泠舟又赶去神女殿。
这一次是坐的御辇,苏渔也被傅泠舟拉上去。
空间充足的辇轿因为塞下两个人而显得局促。
宽大衣袖遮挡下,傅泠舟和苏渔双手交握,他眼神兴味,“浪费了半天,怎么赔我?”
“赔不了,信仰之力退不了,商城规定。”苏渔一板一眼说道。
“那你就在云渊陪我。”傅泠舟凑到苏渔耳边轻语,气息撩过苏渔耳朵,心尖都跟着酥麻。
怎么一言不合就勾她啊?
苏渔推开傅泠舟,“你坐好,我这不是在云渊吗?”
“晚上来陪我——”傅泠舟薄唇轻启,停顿片刻,满意看到苏渔张成O型的震惊表情后,恶作剧得逞的他,捏住苏渔两颊,小渔变成小鱼。
他嘴角扬起,继续说道:“陪我批奏折。”
苏渔松出一口气,“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
“怎么?你想到哪里去了?”傅泠舟勾勾苏渔手心,微挑的眼尾弯起。
苏渔被他勾的手心一缩,收回手,“啥也没想。”
索幸傅泠舟也就闹这一下,很快恢复正色。
他确实很可惜那半天时间,因为接下来很长时间,他估计都没空去现代了,要忙国债的事。
裴禄也带着种好的红薯和土豆在往云州赶。
天气渐凉,夜市要尽快开,再迟一些,天寒地冻,只怕效益不会太好。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