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算盘

2025-08-24 1711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赵伟坐在县委书记办公室的皮椅上,指尖划过崭新的红木办公桌,冰凉的触感却压不住心里的燥热。窗外的阳光落在“青溪县委书记”的铭牌上,泛着刺目的光——这西个字,是他钻营多年的目标,也是张涛舅舅许诺给他的“垫脚石”。

办公桌上堆着园区项目的全套资料,他却一眼没看,反而翻出了方振邦的履历。照片上的男人穿着工装,站在熔炼炉前,眼神里的专注让他莫名烦躁。

“技术狂而己。”赵伟嗤笑一声,把履历扔到一边。来青溪前,张涛在省城的茶馆里单独见了他,紫砂壶里的碧螺春泡得酽酽的,话却比茶还浓。

“小伟,青溪这步棋,对你我都关键。”张涛用茶针拨着茶叶,语气慢悠悠的,“方振邦那个项目,是块肥肉,国家拨款、军方订单、未来的产业前景……谁拿下它,谁就能在省里站稳脚跟。”

赵伟端着茶杯的手紧了紧:“舅舅的意思是……”

“你是材料学博士,名正言顺。”张涛抬眼看他,眼神里带着算计,“先跟他‘合作’,熟悉项目的核心技术、资金流向、军方关系。等摸清了底细,再找机会把功劳揽过来。”

他放下茶杯,声音压低了些:“比如,在他的配方基础上‘优化’一下,算你的技术成果;在他的订单基础上‘拓展’一下,算你的招商政绩。记住,要做得隐蔽,让他哑巴吃黄连。”

赵伟当时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搞技术的那套清高,我最懂怎么对付。”

此刻,他着下巴,想起张涛的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方振邦提交的园区扩产方案就放在桌角,他扫了一眼“镁合金深海耐压构件量产计划”几个字,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个项目一旦落地,光是军方的后续订单就能撑起一个产业链,到时候报上去,谁还记得最初是谁搞出来的?

“书记,方县长让人送来了军方的验收报告,说第一批铸件全部合格,想跟您汇报下一步的生产计划。”秘书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文件夹。

“知道了,让他等着。”赵伟头也没抬,拿起手机给张涛的秘书发了条信息:“己掌握项目核心数据,待时机成熟即可‘优化’。”

很快收到回复:“稳住,别急躁,资金和技术专利是关键。”

赵伟笑了,他当然知道关键在哪。这几天他故意在常委会上“支持”方振邦,让他放手推进扩产,就是为了让对方放松警惕。等生产线建起来,专利申请到他名下,资金流向他能掌控的公司,方振邦就成了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对了,”他叫住正要出门的秘书,“帮我约一下园区的总工程师,就说我想请教些技术问题。”

总工程师是方振邦带出来的老部下,手里握着不少项目的原始数据。赵伟相信,只要许以好处,不愁挖不到墙角。

下午,方振邦在车间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等来赵伟。林薇拿着一份专利申报草稿走进来,眉头微蹙:“刚才专利局的朋友说,有人在打听咱们的核心配方,还以‘县委名义’索要过原始实验数据。”

方振邦正在检查铸件的精度,闻言动作顿了顿:“是赵伟?”

“除了他,谁有这么大的权限。”林薇把草稿放在桌上,“他上午找了总工程师,假意请教技术,实则在套话。老郑没理他。”

方振邦放下检测仪器,看着窗外县委大楼的方向,眼神沉了沉。他不是没防备,只是没想到赵伟的动作这么快,而且精准地盯上了技术和专利——这比周明远的蛮横手段,要阴狠得多。

“让老郑把所有原始数据加密备份,专利申报材料首接送国防专利局,绕开地方环节。”方振邦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生产线的进度不变,但核心设备的操作权限,只给咱们信得过的人。”

林薇点点头:“我这就去办。”

看着林薇离开的背影,方振邦拿起一块铸件,金属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让他越发清醒。赵伟的心思,他看得透透的——无非是想窃取成果、鸠占鹊巢。但他忘了,真正的核心技术,藏在无数个日夜的实验里,藏在团队每个人的脑子里,不是靠偷数据、改专利就能拿走的。

夕阳西下,赵伟还在办公室里研究那份偷来的配方草稿,试图从中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却没看到窗外掠过的飞鸟——它们正朝着园区的方向飞去,那里,真正的成果正在熔炉里淬炼,闪着旁人夺不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