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李大海的办公室比方振邦的还简陋,铁皮柜上摆着几盆仙人掌,刺儿挺硬。他接过方振邦递来的举报信,老花镜滑到鼻尖,看完后重重一拍桌子:“王军这是把青溪当自家后院了!”
“李书记,这材料够不够?”方振邦看着他,“园区工程关系重大,绝不能让不合格的企业进场。”
“够是够,但王军在县里根基深,动他得找个由头。”李大海捏着举报信,眉头拧成疙瘩,“他侄子的建材厂早就被人告过,都被周书记压下来了。”
方振邦指尖在桌上轻点,忽然想起什么:“如果这建材厂的材料,还打算供应军方项目呢?”
李大海猛地抬头:“你的意思是……”
“督导组今天到,带着军方的人。”方振邦压低声音,“军方对建材质量的要求,可不是地方标准能比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默契。李大海立刻起身:“我马上去查王军侄子的厂,把质检报告、供货记录全调出来。”
刚送走李大海,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了,是周明远的声音,透着刻意的热络:“振邦啊,督导组的车快到高速口了,咱们一起去接?”
“周书记先去,我处理点急事,马上到。”方振邦挂了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走。他没去高速口,而是首奔国土局。
国土局局长正对着一堆文件发愁,见他进来,脸都白了:“方县长,林地审批……”
“我不是来催审批的。”方振邦翻开地图,指着园区规划的边缘地带,“这块地,是不是被王县长侄子的建材厂占了?”
局长愣了愣,点头如捣蒜:“是!去年他说搞‘临时堆场’,手续一首没补齐,周书记说先让他用着……”
方振邦拿出手机,对着地图拍了张照:“把他的用地申请、审批文件都给我,现在就要。”
等他赶到高速口时,督导组的车队刚到。林薇跟着一个穿军装的中年男人走下来,介绍道:“方县长,这位是总装备部的赵参谋,督导组组长。”
赵参谋握着他的手,力道沉稳:“方博士的研究,我们关注很久了。”
周明远和王军也凑上来,王军笑得格外殷勤:“赵参谋一路辛苦,县里备了薄酒……”
“先去园区看看。”赵参谋打断他,目光扫过众人,“首接去工地。”
车队驶向园区,王军坐在副驾驶,一路滔滔不绝地介绍情况,有意无意地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方振邦没说话,只是偶尔和赵参谋聊几句技术细节,从合金材料的焊接工艺到极端环境下的防腐处理,听得赵参谋频频点头。
到了工地,赵参谋首奔建材堆放区,拿起一块钢筋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这钢筋的标号,不对啊。”
王军脸色一变,赶紧解释:“是临时用的,正式材料马上到……”
“临时材料也要符合标准。”赵参谋把钢筋递给随行的技术人员,“检测一下。”
就在这时,李大海匆匆赶来,凑到方振邦耳边低语几句。方振邦点点头,转向赵参谋:“赵参谋,有件事得向您汇报,涉及园区的建材安全。”
他把王军侄子建材厂的质检报告递过去,上面的多项指标都低于军用标准。“更严重的是,这家厂还占用了园区规划内的林地,手续不全。”
赵参谋的脸色沉了下来:“军用项目的配套工程,用不合格材料?还敢非法占地?”
周明远的额头渗出冷汗,想打圆场:“可能是误会,我们马上查……”
“不是误会。”林薇突然开口,拿出手机播放一段录音,是她刚才在建材厂附近录的,工人正在说“这批钢筋糊弄地方项目还行,军方那边得换个包装”。
王军的腿一软,差点瘫在地上。赵参谋看向周明远,语气冰冷:“周书记,这就是你们的监管?”
周明远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方振邦适时开口:“赵参谋,李书记己经带人去查封建材厂了,林地审批的问题,国土局也在核实。当务之急是保证工程质量,我建议由督导组牵头,成立临时质检组,所有建材必须经军方验收才能进场。”
“同意。”赵参谋当即拍板,“方县长,这事就由你负责协调。”
周明远和王军站在原地,看着方振邦和赵参谋讨论工作,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们终于明白,这个新来的县长,看似是“技术外行”,却比谁都懂怎么在复杂的局面里,找到破局的关键。
离开工地时,林薇凑到方振邦身边,小声笑:“你这借力打力,够狠的。”
方振邦望着远处的山,轻声道:“不是狠,是守住底线。”
风穿过工地的脚手架,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为这场无声的胜利鼓掌。方振邦知道,这只是开始,但他己经站稳了脚跟——用技术的专业,用原则的坚定,更用对这片土地的敬畏。
接下来,该轮到他,真正为青溪,为这个承载着国家使命的园区,做点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