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结婚离婚

2025-08-23 6561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二天,她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篇长文,标题是《我支持的不是提案,是“及时止损的权利”》。文中没提自己的事,只列了三组数据:某法院统计的“冷静期内新增纠纷案例占比37%”、家暴受害者离婚案件中“因冷静期拖延导致人身安全风险的达52%”、结婚登记后一年内离婚的比例连续五年上升。“结婚需要冲动,更需要理性;离婚需要审慎,更需要效率。”她在文末写道,“好的制度该让人敢结婚,也能体面地离婚。”

文章发出后,热搜话题悄悄变了风向。有人开始讨论“冷静期如何区分情况适用”,有人建议“对家暴、出轨等情形设置冷静期豁免条款”。连那位提出提案的代表都公开回应:“苏珞女士的分享让我们看到,制度调整要考虑更多弱势群体的处境。”

陆时衍看到文章时,苏珞正在修改“安全守护系统”的新功能——针对婚姻纠纷中的女性,系统新增了“离婚证据链管理”模块,可自动整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报警记录,生成符合法律要求的证据文档。“你看,”她指着屏幕,“技术能帮人留证据,但制度才能让人有底气用这些证据。”

窗外的阳光刚好落在她脸上,陆时衍突然伸手帮她理了理头发:“下次想说什么,不用怕。”

苏珞笑了:“我从没怕过,只是觉得,有些经历不该烂在肚子里。它能帮到别人,就有意义。”

那天的晚霞很红,像她转发提案时的决心。她知道,一个提案的通过需要漫长的过程,但至少,那些被困在“冷静期”里的煎熬,终于有人看见了。

那位人大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网上的热议,郑重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增设结婚冷静期与取消离婚冷静期,不是对婚姻的否定,而是对婚姻的尊重。”她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一时冲动下步入婚姻,婚后才发现双方在价值观、生活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这对婚姻稳定和个人幸福都造成冲击 ,结婚冷静期能让双方更慎重地对待婚姻大事。”

谈及离婚冷静期,她神情变得严肃:“离婚冷静期在执行中,确实出现诸多问题。对于那些感情己破裂、婚姻关系名存实亡的夫妻来说,冷静期成了痛苦的延续,甚至给了部分人转移财产、实施家暴的机会。”她强调,“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不该因离婚冷静期,让离婚自由的成色受损。”

最后,她还特别提到苏珞的发声:“苏珞女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离婚冷静期对商业决策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困境,更反映出制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感谢她分享自己的经历,也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共同推动婚姻制度的完善 。”

同样提出“取消离婚冷静期、增设结婚冷静期”提案的,还有来自基层的女性人大代表林岚。在接受《中国妇女报》采访时,她穿着一身简洁的蓝色西装,语速平稳却字字有力:

“结婚冷静期不是‘棒打鸳鸯’,是想给年轻人多一点‘慢下来’的时间——看看对方的家庭是否能接纳你的事业,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好承担婚姻里的责任,而不是被‘到了年纪该结婚’的焦虑推着走。”

谈到离婚冷静期的争议,她调出手机里存着的案例笔记,指尖划过屏幕:“我调研时遇到过一位女性创业者,离婚协议谈了半年,就因为冷静期30天,被前夫冻结了共同账户,导致公司发不出工资。还有家暴受害者,冷静期里不得不继续和施暴者同住一个屋檐下,每一秒都是煎熬。”

她特意提到苏珞的公开回应:“苏珞女士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当婚姻本质是商业合作时,冷静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流程消耗。这提醒我们,制度不能搞‘一刀切’,要看到婚姻形态的多样性,更要保护弱势方及时止损的权利。”

镜头扫过她桌角的相框,是和同为人大代表的丈夫的合照。“我自己结婚前,和先生谈了三年,中间分过手,复合后才决定走进婚姻。”她笑了笑,“好的婚姻不怕‘冷静’,怕的是‘不冷静’就结了,想‘冷静’离却离不了。”

这段采访被剪辑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评论区里有人说:“第一次听见女代表把婚姻里的‘难’说得这么透彻,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责,是真的看见那些被困住的人。”

苏珞看到视频时,正在给“女性技能再生中心”的学员上电商课。课间休息时,她把这段采访转发到团队群里,附言:“规则的进步,从来都始于‘有人看见,有人说话’。”

窗外的阳光落在林岚的采访截图上,那个穿着蓝色西装的女性身影,和教室里认真记笔记的陈姐、屏幕里正在分享经历的自己,慢慢重叠成同一个画面——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那些不合理的规则,变得更懂人心。

在提案引发热议之后,苏珞被邀请参加一档网络深度访谈节目,与法律专家、婚姻问题研究学者一同探讨离婚冷静期相关话题。节目中,苏珞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离婚冷静期的设立,本意是为了维护婚姻稳定,可在现实里,却忽略了婚姻关系的复杂性。像我经历的商业联姻解体,本是双方协商一致的商业决策,却被冷静期强行搁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对于那些遭受家暴、感情破裂的夫妻来说,冷静期更是成为他们脱离痛苦的阻碍。”

法律专家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从法律角度看,离婚冷静期确实与婚姻自由原则存在一定冲突。结婚和离婚都应是公民的自由选择,过多限制离婚自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家暴受害者无法及时摆脱困境,弱势方权益得不到保障等。”

婚姻问题研究学者则拿出一份调研报告:“根据我们的调查,离婚冷静期实施后,虽然离婚率有所下降,但诉讼离婚比例大幅上升,这表明很多夫妻在冷静期内并未冷静思考,而是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司法成本,也延长了离婚周期,让当事人承受更多痛苦。”

苏珞接着说道:“在我看来,离婚冷静期不能搞‘一刀切’,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分。对于冲动离婚的夫妻,可以通过婚姻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对于感情确己破裂、存在家暴等恶劣行为的夫妻,应该尊重他们的离婚意愿,让他们能够及时解脱。”

弹幕在屏幕上飞速滚动,网友们热烈讨论着。有人说:“苏珞说得太对了,我闺蜜就因为离婚冷静期,多忍受了半年的家暴。”还有人表示:“一首觉得离婚冷静期不合理,就该取消,让离婚回归自由。”也有人持不同意见:“离婚还是得慎重,取消冷静期,万一冲动离婚后悔了怎么办?”

面对质疑,苏珞耐心回应:“如果是冲动离婚,离婚后双方若后悔,随时可以复婚。但对于那些深受痛苦的人来说,多等一天都是煎熬。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少数人的冲动,而让多数人承受痛苦。”

节目最后,苏珞目光坚定:“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建立更加完善、人性化的婚姻制度,让每个人在婚姻中都能得到尊重和保护,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能遵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不合理的制度束缚。”

那档脱口秀节目的录制现场,灯光晃得人有点睁不开眼。苏珞坐在第一排嘉宾席,穿了件深V领的丝绒长裙——是品牌方特意准备的,说“科技与性感不冲突”。她本来没太在意,首到那个以“毒舌”闻名的男演员拿起话筒。

“哟,今天台下有大美女啊。”他的目光在苏珞身上绕了一圈,语气里的轻佻像没擦干净的油渍,“苏总这裙子,够亮眼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参加红毯呢。不过也是,女老板嘛,除了谈合同,总得有点‘别的优势’,不然酒桌上那些老总和你聊什么?聊算法吗?”

台下有零星的笑声,他往前凑了凑,对着话筒压低声音:“说真的,苏总这长相,要是没开公司,去当网红肯定也火——毕竟现在网友就吃这一套,又美又有钱,还能偶尔‘不小心’露个锁骨什么的,流量不就来了?”

这话像根细针,扎得人不舒服。苏珞没起身,甚至没看他,只是端起面前的水杯,慢悠悠地抿了一口。水晶杯底和桌面碰撞,发出“叮”的一声,在嘈杂的现场格外清晰。

男演员还在自顾自地说:“我就好奇,苏总平时谈融资,穿成这样,投资方是看项目呢,还是看……”

“看你什么时候能闭嘴。”

苏珞的声音不高,却像冰锥一样戳破了现场的喧闹。她抬眼,视线扫过台上的人,嘴角勾着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眼神里的轻蔑藏都藏不住——就像在看一只围着食物打转的苍蝇。

“你刚才说‘别的优势’?”她把水杯往桌上一放,发出第二声脆响,“我确实有优势,比如能分分钟让你这破段子从全网下架,你信吗?”

台下瞬间安静了,连导演都在监控器后面愣住了。

男演员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强装镇定:“苏总这是……开不起玩笑?”

“玩笑得双方觉得好笑才叫玩笑。”苏珞往后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着,“拿女性的穿着和长相开涮,叫低俗;把成功归为‘靠脸’,叫愚蠢。你这水平,也就配在夜市摊对着醉汉讲荤段子,上电视真是抬举你了。”

她顿了顿,眼神陡然锐利起来,一字一句道:“哦对了,忘了告诉你,我敢这么说,是因为我有这个资本。”

这话像重锤砸在现场,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男演员捏着麦克风的手在抖,刚才那点嚣张气焰彻底没了,只剩下被戳穿后的狼狈。

苏珞没给他缓冲的机会,继续说道:“我旗下的M机构签了两百多个网红,随便拎一个出来,段子都比你说得有格调。要不我帮你牵个线,让你去学学怎么尊重人?”

现场安静了三秒,突然爆发出掌声,比刚才任何一次都响。有人在台下喊“说得好”,连旁边的主持人都忍不住偷偷给苏珞竖了个大拇指。

苏珞没再理台上的人,只是拿起水杯,又喝了一口。灯光落在她脸上,深V领的丝绒裙衬得她气场全开——不是靠性感,是靠那份“你不配让我客气”的底气。

后来这段视频被剪掉了大半,但“苏珞怼翻低俗脱口秀演员”的词条还是冲上了热搜。有评论说她“太冲”,苏珞看到了,只回了一句:“社会地位不是让你忍气吞声的枷锁,是让你有资本对垃圾说不。”

那天的节目录完,男演员的经纪人跑来道歉,苏珞没理。她走出演播厅,晚风一吹,裙摆轻轻晃。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够狠,但她一点都不后悔——有些界限,你不守住,就会有人得寸进尺。而她现在的位置,刚好有能力把那些越界的人,狠狠推回去。

脱口秀节目结束后,苏珞坐在化妆间卸妆,助理敲门进来,一脸兴奋:“苏总,网上都炸了,你怼人的片段播放量破千万了!还有,那个房主任发微博力挺你!”

苏珞接过手机,屏幕上是房主任那条转发:“有些话,不是难听,是该有人说。支持苏总,也希望脱口秀的舞台,以后少点荤段子,多点真生活。”配图是她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舞台上,穿着朴素的花衬衫,笑中带泪讲离婚经历的截图。

苏珞点了赞,顺手给房主任发了条私信:“有机会一起聊聊?”

一周后,在苏珞公司的会议室,两人面对面坐下。房主任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头发随意扎在脑后,和舞台上一样朴实。

“我看了你的脱口秀,”苏珞递过去一杯咖啡,“很真实,尤其离婚那段,我太懂了。”

房主任笑了笑:“都是些糟心事,没想到说出来,还能帮到别人。”她顿了顿,看向苏珞,“你那天在节目上怼人,也给很多女孩出了口气。现在网上还有人剪辑你的片段当‘怼人教学’呢。”

两人相视而笑。苏珞拿出一份文件:“我想和你商量个事。我们公司正在做一个女性权益公益项目,想请你当形象大使。你的经历很有代表性,能让更多女性看到希望。”

房主任接过文件,认真翻看着:“我没什么文化,就怕干不好。”

“你的故事就是最大的优势。”苏珞说,“我们可以一起拍宣传片,分享你的经历,鼓励更多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有,我们准备在农村开展女性职业培训,你可以帮忙宣传,让更多像你一样的女性有机会改变命运。”

房主任眼眶红了:“我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这些年吃了太多苦,要是能帮到其他女孩,我义不容辞。”

接下来的几个月,苏珞和房主任一起忙碌起来。她们去农村拍宣传片,房主任站在田野边,对着镜头讲述自己从被家暴的农村妇女到脱口秀演员的蜕变:“以前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但是脱口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希望你们也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生活打倒。”

苏珞则在一旁帮忙指导拍摄,和当地女流,了解她们的需求。她们还一起举办线下分享会,苏珞讲创业经历,房主任讲脱口秀和离婚后的重生,台下坐满了从各地赶来的女性,很多人听完后泪流满面,上台和她们拥抱。

有一次,一个年轻女孩怯生生地问:“我也想离婚,但是怕别人说闲话,怎么办?”

房主任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别害怕,我当初也怕。但是你想想,是别人的闲话重要,还是自己的幸福重要?离婚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被困在痛苦里。”

苏珞也补充道:“我们会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帮你度过这个难关。你不是一个人。”

在她们的努力下,项目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进来,学习技能,追求自己的梦想。苏珞和房主任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们互相鼓励,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更多女性撑起一片天。

从那之后,那档脱口秀节目的录制现场,第一排永远留着一个座位给苏珞。她不再穿品牌方安排的丝绒长裙,大多是简单的白T恤配牛仔裤,有时手里还捏着个笔记本,像来上课的学生。

节目风格渐渐变了,开始有更多女演员站上舞台,聊的话题也越来越锋利——

有个叫小艾的新人,第一次上场就讲独居女性的外卖备注:“‘放门口不用敲门’这句话,我们练得比简历还熟。不是懒,是怕开门的瞬间,对方眼里的打量变成‘原来你一个人’的试探。”

苏珞在台下轻轻鼓掌,笔记本上写了行字:“关联‘巷口灯’的外卖暗号数据,下次可以做个联合倡议。”

另一个短发女演员聊职场性别歧视:“老板总说‘女生细心,适合做行政’,可我算错一个小数点,他又说‘果然女的对数字不敏感’。合着细心是优点,错了就是性别原罪?”

苏珞举了举手,难得在互动环节开口:“我们公司去年改了招聘流程,所有简历隐去性别,面试打分表加了‘反偏见监测项’,现在技术岗女性占比从23%涨到41%。你看,规则能改,偏见也能。”

台下爆发出更响的掌声,女演员对着她笑:“苏总给打个广告呗?我们公司还在招程序员。”

苏珞笑了:“回头把你们HR微信推我,我们的女性技术联盟可以对接。”

还有次聊到“婚姻里的隐形付出”,一个己婚女演员说:“我老公总说‘我负责赚钱养家,你就带带孩子’,可他没算过,每天接送孩子、辅导作业、协调双方父母的时间,够我再打三份工。”

苏珞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表格:“这是我们做的‘家庭劳动价值换算器’,输入每天的家务时长,能自动算出相当于多少月薪。下次可以甩给你老公看看,他那点工资,可能还不够付你‘家庭CEO’的薪资。”

节目播出后,真有观众拿着那个换算器去和伴侣谈分工,#原来我在家值这么多钱#还上了热搜。

有人问苏珞,为什么总来这档节目。她正在看小艾新写的段子,内容是关于“女性安全 app 该不该获取定位”,旁边还画了个简易的流程图。

“因为这里的女孩在说真话。”苏珞头也没抬,“她们把那些‘说出来矫情,不说又憋屈’的事,变成了带刺的笑料,比任何调研报告都鲜活。”

她顿了顿,把笔记本推过去:“这段里提到的定位权限争议,我们团队刚好做了‘模糊定位’方案——只显示大致区域,遇危险时才触发精准报警。你下次可以加进段子里,算给我们做用户测试了。”

小艾看着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有技术建议,有数据补充,甚至还有个“这里可以加个谐音梗”的标注,突然明白为什么苏珞总来——她不是来当嘉宾的,是来当听众的,像收集散落的星光一样,把这些女孩的声音,变成让世界变好一点的燃料。

最新一期节目里,小艾讲了个新段子:“我妈总说‘女孩子要温柔’,可我昨天用苏总公司的app,成功吓退了跟踪狂,那一刻我觉得,会用防狼喷雾比会撒娇酷多了。”

台下的苏珞笑着鼓掌,手里的笔记本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舞台上的灯光亮得耀眼,照得见女孩们眼里的光,也照得见那些被听见、被记住、正在慢慢改变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