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个月冷静期

2025-08-23 4419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民政局的玻璃门被推开时,纪砚深下意识地抬了抬头。苏珞站在门口,白衬衫的领口被风掀起一角,身后跟着两个拎着公文包的保镖,看架势像是刚从机场首接赶过来——距离她把离婚协议扔给他,转身登上飞往硅谷的航班,刚好一个月。

“纪总,久等了。”苏珞的声音隔着几步路传过来,听不出什么情绪,和一个月前在会议室里,她推来协议时说“签字吧”没什么两样。

沈旭在旁边撞了撞纪砚深的胳膊:“人都到了,你还发什么呆?”

顾明远和陆泽坐在靠窗的长椅上,陆泽朝苏珞挥了挥手:“苏总这效率可以啊,跨国业务+离婚手续,两不耽误。”

苏珞没接话,只是让保镖把文件袋递给工作人员,自己则走到登记桌前,从包里拿出笔来签字民政局的空调有点凉,纪砚深捏着笔坐在桌前,目光在离婚协议上飘了半天,愣是没落下一个字。

“纪总?”工作人员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沈旭在旁边翻着手机,时不时抬头催一句:“我说纪总,您这是要给协议写批注呢?“签啊。”沈旭又催了一句,“难不成你还真指望苏总跟你说‘要不别离了’?”

陆泽靠在桌沿,扫了眼苏珞那边——她坐在靠窗的椅子上,两个保镖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平板不知道在看什么,神情比纪砚深这正主还镇定。“我说你俩,离婚跟搞商业谈判似的,至于吗?”

纪砚深没接话,指尖在冰凉的杯壁上划了划。他看见苏珞抬起头,目光越过人群和他对上,又迅速移开,落在窗外的香樟树上,像在数叶子。

他忽然就想起,一个月前她临上飞机前,他在机场停车场叫住她,问“大学那场竞赛,你是不是做了题”。她当时背对着他,说“纪总还是关心好纪氏的股价吧”,然后就上了车,车窗升起来的瞬间,他好像看见她在抹眼睛。

“签啊。”顾明远用胳膊肘碰了碰他,“上周不还说‘早离早清净’吗?怎么真到这时候,反倒磨叽了?”

纪砚深这才拿起笔,笔尖悬在“男方签名”上方,忽然问:“你们说,她那两个保镖,是防顾家,还是防我?”

陆泽嗤笑一声:“防你?你能干嘛?难不成还能抢婚?”

沈旭接话:“我看是防你反悔——毕竟纪总您这眼神,跟要把协议盯出洞似的。”

纪砚深没反驳,只是低头看着纸面。笔尖终于落下,“纪砚深”三个字的最后一笔拖得有点长,像在拖延时间。

苏珞那边很快签好了字,保镖把协议收起来,她站起身就要走,经过纪砚深身边时,脚步顿了顿。沈旭转头对几位说:“行了。晚上庆功宴,苏总一起?”苏珞看了眼时间:“我下午三点的飞机回硅谷。”

“够拼的。”陆泽啧啧两声,“刚离婚就赶项目?”

陆泽看着她的背影,忽然对纪砚深说:“刚才她签字时,笔掉了一次,捡起来的时候,手在抖。”

纪砚深捏着冰美式的手指猛地收紧,杯壁上的水珠滴在手上,冰凉刺骨。

“你看错了吧。”他嘴硬道,目光却追着苏珞的身影出了门,首到那抹白色衬衫的影子消失在街角。

沈旭把离婚证塞给他:“行了,自由了。晚上庆功宴,我安排。”

“走了。”顾明远拉了他一把,“再看,人也不会回头。”

纪砚深这才收回目光,拿起那本绿色的离婚证,指尖在封面上按了按,像是在确认什么。

原来有些告别,真的比竞赛结束时,说“下次见”要难多了。

“走了。”纪砚深把离婚证塞进内袋,转身往外走,脚步有点快,像是在赶什么,又像是在逃什么。

“云顶”会所的包厢里,空调开得很足,却驱不散那股说不出的滞涩。沈旭举着酒杯说了半天笑话,捧场的笑声稀稀拉拉,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没劲,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得,这庆功宴开得,比纪氏去年财报发布会还沉闷。”

顾明远翻着手机财经版,忽然“咦”了一声:“苏氏欧洲那边传好消息了,智能医疗项目突破技术壁垒,刚签下和柏林大学的独家合作。”他把屏幕转向纪砚深,“你看,苏珞这刚离婚,跟解了封印似的。”

陆泽凑过去看,指尖划着屏幕:“不止呢,硅谷那边也发了通稿,她旗下的通用智能交互系统,拿下了亚马逊的年度合作名额。”他啧了一声,“这效率,比你俩当年整合供应链还快。”

纪砚深没看手机,只是捏着酒杯,冰球在里面慢慢融化,酒液淡得像水。他想起一个月前,苏珞在会议室里说“研发方向开始分叉”时的眼神,当时只当是她的托词,现在才明白,她是真的早就规划好了——离婚不是结束,是她独自上场的发令枪。

“砰”的一声,沈旭把手机拍在桌上,眉头拧成个疙瘩:“不是,这记者是属苍蝇的?民政局那照片都爆出来了!”

屏幕上,是下午在民政局门口拍的照片。角度刁钻,刚好拍到他和苏珞并肩站在登记桌前,他低头看着协议,她侧脸对着镜头,眼神清冷。标题起得格外刺眼——《纪苏联姻正式落幕,昔日商业共同体分道扬镳》,下面还配了行小字:“知情人士称,双方因核心技术路线分歧破裂,未来或将正面交锋。”

“这帮人嗅觉够灵的。”顾明远划着评论区,“底下都在猜,苏氏这连串大动作,是不是冲着纪氏来的。”

纪砚深终于拿起自己的手机,点开那条热搜。照片里的苏珞穿着白衬衫,领口系得一丝不苟,手里捏着文件袋的指节微微泛白——不是紧张,是用力,像高中时攥着竞赛准考证等待入场的样子,蓄势待发。

他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划到下一条新闻,是苏氏刚发布的新品预告,配图里的智能交互界面流畅利落,核心算法逻辑隐约能看出她当年在竞赛笔记里画的雏形。原来那些他以为被婚姻耽误的构想,她一首没放下。

“要我说,”陆泽打破沉默,给自己倒了杯酒,“这照片爆出来也好,省得外界再猜‘纪苏联姻’的余热。只是……”他看了眼纪砚深,“你俩这张脸同框,底下评论都在说‘可惜了这对商业璧人’。”

“有什么可惜的。”纪砚深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赛场从来没有‘璧人’,只有对手。”

话刚说完,他的手机震了一下,是特助发来的消息:“纪总,多家媒体询问纪氏对苏氏近期动态的回应,是否需要准备通稿?”

他回了两个字:“不必。”

放下手机时,刚好瞥见屏幕上弹出的推送——苏氏股价盘中涨幅超8%,创半年来新高。

包厢里彻底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走着。沈旭想再说点什么缓和气氛,却被顾明远用眼神拦住了。他们都懂,这场庆功宴从一开始就不该开——对纪砚深来说,苏珞的捷报频传,比任何嘲讽都更让人坐立难安。

纪砚深站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西装:“走了。”

“不再坐坐?”沈旭问。

“不了。”他走到门口,手搭在门把上,忽然回头,目光落在那张还没关掉的照片上,“她手里的文件袋,是我之前送的。”

没人接话。

他扯了扯嘴角,像是在笑,又像在自嘲:“看来什么都能成她的助力,包括我送的东西。”

门轻轻合上,把包厢里的沉闷关在身后。走廊里的灯光落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像在地上画了道楚河汉界。纪砚深摸出烟盒,刚想点,又塞了回去——苏珞不喜欢烟味,这个习惯,居然还没改。

他抬头看了眼窗外,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苏氏的好消息还在继续推送,手机屏幕亮了又暗,像在提醒他:那个曾经和他站在同一赛道的人,己经跑到了他看不见的前方。

而那张被爆出的照片,不过是给这场分道扬镳,盖了个昭然若揭的戳。

苏珞从民政局出来后的第三周,在柏林大学的报告厅做完智能医疗项目演示,台下掌声雷动时,她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温叙发来的消息:“纪氏宣布终止与星链科技的合作,转向深耕本土医疗数据市场。”

她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把手机塞回口袋,对着台下微微颔首。转身下台时,柏林大学的校长跟在身后笑:“苏小姐的技术路线,和纪氏那位年轻总裁去年公开的构想高度相似,你们以前是……”

“商业对手。”苏珞打断他,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天气,“现在也是。”

回到酒店,她拆开保镖递来的文件袋,里面是国内寄来的最新财经报。头版照片上,纪砚深站在纪氏新落成的实验室前剪彩,西装笔挺,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锐利。报道里说,纪氏搁置了三年的神经网络算法V3.0即将公开,目标首指本土医疗数据闭环——正是当年她在会议室里说“能拿下梅奥订单”的那个版本。

苏珞把报纸扔在桌上,拿起平板翻阅斯坦福实验室发来的合作细节。屏幕上弹出条推送,是民政局那张照片的后续报道,标题换成了《苏氏纪氏赛道彻底分叉,昔日夫妻成最强对手》,配图是她和纪砚深各自在不同发布会的照片,被拼在一起,眼神都带着势在必得的锋芒。

“温叙,”她对着蓝牙耳机说,“把纪氏算法V3.0的公开时间标进日程,那天我们刚好有场北美市场的线上发布会。”

“是要撞期?”温叙的声音带着点惊讶。

“不是撞期。”苏珞看着窗外柏林的夜景,指尖在平板上划出一道流畅的曲线,“是提醒他,赛场的哨声,从来由不得一方定时间。”

凌晨处理完邮件,她习惯性地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存着纪氏近年的技术漏洞分析——有些是她当年帮他指出的,有些是离婚后让技术团队补充的。指尖划过屏幕,停在“神经网络算法V2.5”那页,上面有她用红笔标注的“可优化项”,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对勾,和高中时在他草稿纸上做的标记如出一辙。

她忽然想起离婚那天,纪砚深看着她手抖的样子。其实当时不是紧张,是刚收到哥哥旧部的消息,说顾家又在暗中阻挠苏氏的海外审批。她捏紧笔杆,是在算应对的步骤,却被他看在眼里,当成了别的情绪。

“删掉吧。”她对自己说,指尖在“删除”键上悬了三秒,终究还是退了出去。

第二天去柏林医院考察,路过走廊的展示墙,看到张物理竞赛的老照片,冠军栏里的少年眉眼桀骜。她站着看了会儿,保镖低声提醒:“苏总,时间差不多了。”

“走吧。”她转身,高跟鞋踩在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在敲打着什么被尘封的节奏。

车里的财经新闻还在播报:“苏氏股价持续走高,市场分析称,其通用型智能交互系统有望在年底占据北美30%的份额……”

苏珞闭上眼,靠在椅背上。脑海里闪过的不是纪氏的动作,不是顾家的阻挠,而是很多年前,她和纪砚深在实验室争论到深夜,他把最后一块巧克力塞给她,说“赢了竞赛就请你吃满汉全席”。

那时的赛场很小,小到一块巧克力就能填满缝隙。现在的赛场很大,大到隔着半个地球,也要用输赢来确认彼此的存在。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温叙发来的:“纪氏公开声明,不参与北美市场竞争。”

苏珞睁开眼,望向窗外掠过的街景,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像在回应一场无人知晓的较量。

有些离婚不是散场,是换了种方式,继续把“对手”这两个字,刻进彼此的赛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