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溢冬侧头看了她一眼。
晨光熹微中,她白皙的侧脸线条紧绷,帽檐下的长睫低垂,紧抿的唇瓣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冷意。
跑步的姿态很好看,轻盈又带着一种内在的力量感,但整个人像裹在一层看不见的寒冰里。
他笑了笑,不再刻意找话题,只是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安静地和她一起跑。
他的呼吸声、脚步声,清晰地传入姜榆秋的耳中,让她无法忽视。
她试图加速甩开他,但关溢冬显然体能极好,轻松地就跟了上来,甚至显得游刃有余。
一种被侵入领地的烦躁感再次升起。
姜榆秋索性不再加速,维持着原速,但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强行拉回自己的呼吸和步伐节奏上,把他当成空气。湖边的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微凉。
一圈跑完,回到靠近别墅区的路口。
姜榆秋没有丝毫停顿,首接转向通往自家的小径。
“喂,姜榆秋!”关溢冬在她身后喊了一声。
姜榆秋脚步不停,只当没听见。
“那个……昨天物理课那道题,你后来解出来了吗?有没有其他思路?”关溢冬的声音追了上来,这次带上了点正经的学术探讨意味。
姜榆秋的脚步终于顿了一下。
物理题。
这是她唯一无法完全抗拒的话题。
她微微侧过身,但没有完全回头,声音依旧清冷:“用边界条件结合洛伦兹变换,也可以推出来,不过计算量更大。”
这是她周末独自推演出的另一种解法。
关溢冬眼睛一亮,几步跑到她面前,挡住了她的去路。
他脸上带着真诚的探究,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气息还有些急促:“洛伦兹变换?对哦!我当时怎么没想到这个切入点?你试过了?结果一致吗?”
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完全沉浸在解题的兴奋里,刚才那种刻意的社交感消失了。
姜榆秋被迫停下,看着他近在咫尺的、因为运动而微微泛红的脸,以及那双盛满了求知欲和纯粹好奇的眼睛。
他此刻的状态,和物理课上侃侃而谈时一样,散发着一种专注的魅力。
“嗯,一致。” 她简短地回答,不想多做纠缠,“让一下,我要回去了。”
关溢冬这才意识到自己挡了路,连忙让开一步,脸上还带着意犹未尽:“哦哦,抱歉。那个……解法能借我看看吗?或者交流一下?我觉得你的思路很特别。”
“笔记在教室。” 姜榆秋丢下这句话,不再看他,快步离开,几乎是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家别墅,关上了门。
背靠着门板,她才感觉那股无形的压迫感消散了一些。
和他交流物理题……这种感觉太奇怪了。
回到学校,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姜榆秋依然是那个安静、疏离、成绩不错的“冰山美人”。但一些细微的变化,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
比如,当课间操时,她站在队伍里,目光会不自觉地掠过隔壁三班的队伍,寻找那个格外挺拔的身影。比如,当物理老师提到某个复杂概念时,她会下意识地想,关溢冬会怎么理解?甚至有一次,在图书馆找资料时,看到关溢冬坐在窗边的位置,和几个竞赛班的同学热烈讨论着什么,她竟在书架后停留了片刻,才悄然离开。
更让她无法忽视的是,放学后,当她走出校门,走向地铁站时,偶尔会看到关溢冬家那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而他正拉开车门坐进去,司机恭敬地等候着。
车窗摇下,他似乎在和谁笑着说话,阳光落在他带笑的侧脸上,温暖又遥远。
那一刻,姜榆秋会立刻收回视线,加快脚步汇入人流,仿佛多看一眼,就会被那不属于她的光芒灼伤。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
班主任走进教室,宣布了一个消息:市里举办一个主题为“城市之眼”的高中生摄影比赛,规格很高,获奖作品有机会在市级美术馆展出,一等奖还有丰厚奖金。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踊跃报名。
教室里响起一阵小小的议论声,但这个班不是艺术班,大部分同学都埋头于题海,对此兴趣缺缺。
只有姜榆秋,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心湖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
摄影比赛。
“城市之眼”。
母亲留下的那台海鸥相机,仿佛在她书包里轻轻呼唤。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在班主任离开后,立刻起身,在同学们略带诧异的目光中,安静地走向教师办公室,领取了报名表和详细的参赛要求。
走出办公室,手里握着那份薄薄的报名表,姜榆秋的心跳有些快。
不是因为紧张,而是一种久违的、带着悸动的兴奋。
这不同于解出一道难题的满足,这是一种更私人、更贴近灵魂的表达渴望。
她走到教学楼僻静无人的露天走廊尽头,背靠着冰凉的墙壁,才仔细看起参赛要求。
主题是捕捉城市的灵魂瞬间,黑白或彩色皆可,单幅或组照形式……
夕阳的金辉透过廊柱斜斜地照进来,在她脚边投下长长的影子。
她抬头望向远处城市的天际线,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暮色中勾勒出硬朗的轮廓。
她的脑海里,己经不受控制地闪过无数个画面:清晨胡同里升腾的早点雾气,地铁站口行色匆匆的疲惫面孔,黄昏时公园长椅上依偎的老人,深夜写字楼里零星亮着的灯火……
这些画面,她曾无数次透过取景框凝视,却从未想过将它们公之于众。
这一次,心底那个沉寂的声音在说:试试看。
“报名摄影比赛了?”一个清朗的声音突然在身侧响起,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姜榆秋心头一跳,猛地转身。
关溢冬不知何时站在了走廊入口处,斜倚着门框,双手插在校服裤兜里,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点探究和……鼓励?
夕阳的金光恰好落在他身上,给他挺拔的身形镶上了一道温暖的光边。
他嘴角微扬,那个笑容,和周末在隔壁院子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带着洞悉一切的阳光味道。
姜榆秋下意识地将拿着报名表的手往身后藏了藏,像是藏起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脸上的表情迅速恢复了惯常的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被打扰的不悦。
“嗯。” 她应了一声,声音很轻。没有否认,也没有解释。
关溢冬看着她细微的动作和瞬间筑起的防备,笑了笑,没再追问,只是说了一句:“加油。”
他的语气很真诚,没有调侃,也没有探究,仿佛只是单纯地为她鼓劲。
说完,他冲她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身影很快消失在走廊尽头。
姜榆秋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报名表,纸张的边缘硌着掌心。
夕阳的光线移动着,将她独自笼罩。关溢冬那句简单的“加油”还在耳边回响,像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上次篮球场的意外接触要持久得多。
她低头看着报名表上“城市之眼”那几个字。
这一次,她捕捉到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灵魂瞬间,似乎还有一道……猝不及防、却又无法忽视的光,悄然映入了她秋日般沉静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