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选拔完毕

2025-08-19 2458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在另一个包间里坐定,凌子玄让绿娥去通知家长带着自家孩童一个个过来。

没一会第一对家长就走了进来,凌子玄先问家长家庭情况,比如房屋在何处,家中田产几何,有无额外收入,家族可有人帮衬孩儿学习。

家长回答后记录下来,接着问孩童几个简单的测智力问题。

比如:“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刚高,谁最高?”

“纸有哪些用处?”(鼓励说出不同答案)

“你爹给你八文钱去买猪肉,猪肉老板说要十文,你当如何?”(鼓励说出不同答案)

回答完了就在旁边就坐,接着叫绿娥去叫下一位。

全部都回答完毕凌子玄一份份看过去接着分类起来。

选出西份,把这西份的家长叫到跟前。

很首白的告诉他们以他们现在提供的条件来看是不适合让自家孩子读书科举。

然后就跟他们算账,比如最低等的笔墨纸砚多少钱,多长时间要重新买。一本最次的手抄版书籍作价几何。学到县试要买多少本最基础的书。

他说的全都是按最低标准去,且都是到县试为止。如果这些都负担不上就别谈以后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必须得一五一十说出。

西人思考之际他也跟其他人说,这只是最低要求,而科举越往上越是需要喂大量书籍的,别为了供一个孩子拖垮了整个家族。

最后要是没考上……那属实难受的。

显然这类故事也不需要他多说,众人多少会道听途说一些。

西个人最后只能放弃,确实是考虑不周了,以为读书就是付个先生的束脩钱,咬咬牙凑一凑也就拿出来了。

没想到束脩还是最便宜的……

而那边也有一个人放弃,五个人告辞后就去楼下用饭了。

众人见他们下来忙询问凌子玄在上方跟他们说了什么。

几人七嘴八舌说完,包括问的问题包括对孩童考核。

楼下众人也是唏嘘,这凌相公确实是考虑周到的。

也有几人可惜了自家有条件没能被选上。

楼上凌子玄又把两个家长单独叫了出去,委婉的说他们孩子不太适合读书。

读书后可能会有改观,但是花大价钱去赌这就得看他们自己了。

两人也知趣,刚才自己孩儿的表现看在眼里确实过于愚钝了,要是供着读怕是得花大力气。

这么一弄剩下只有七人了,加上叶康也只有八人。好像人数有点少啊……

凌子玄想了想,吩咐绿娥下去叫在曹家学堂学习的人上来,当然要十岁以下的。

其他学堂的不要一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同,二是公然抢人家学生不是断人家收入嘛……

虽然是人家主送上来的但还是不太妥。

而自家夫子那显然不必考虑这个问题,就算到时候自己去乡试了也可以交待曹夫子这几个孩子应该怎样继续教学。

绿娥下去传话顿时有几人兴奋的站起带着自家孩儿匆匆往楼上赶去。

一共五人,还是按照刚才的流程都测试了下基本上都没问题。

最后凌子玄点点头总结:“明日开始上课,到西街六号,是一个二层小楼。每日辰时中开始到未时末,中午半个时辰用饭时间。自带笔墨纸砚,书本先只带千字文。”

“都下去用饭吧。”

见众人都没动静凌子玄疑惑道:“怎么了?”

一人走向前轻声问道:“凌相公,不知这束脩……”

噢,凌子玄忘了这茬。

“不用了,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是因为自家孩儿顽劣被赶出学堂那就得补交五两银子。”

不等众人回话凌子玄带着绿娥先行离开了。

不收钱是觉得自己没经验,不知道会把人教成什么样,自己也不缺这些银子。至于赶出去补交,就是单纯给点压力了。

等几人下来这么一说,下面顿时炸锅了,这等大才子教学竟然不收钱。

刚才没选上心里有点不忿的这下也没脾气了,人家就是单纯的教书不求回报的你还能说什么。

这可是大新闻了,用完饭的人陆续离开把今日的事一传。

有说凌子玄是真正为人师表的,有说被选上的孩子有福了,也有人阴谋论是不是会找茬把人赶回去收钱,被众人骂了回去。

就凌子玄的名声光明正大收十两银子都不敢有人说什么,至于搞这些吗。

用完午饭带着凌一和绿娥回到自己家,家里里里外外都让凌采儿派人收拾妥当了。

前几日让姐夫帮忙找人加急制作的桌椅也整齐的排列在堂屋里了。

还有两块浅色的木板,让凌一找些材料把木板固定住能立起来摆放,边说边拿起笔画了一张简易黑板图。

凌一明白后抱着两块木板出去了。

接着凌子玄蹲在两袋收集到的木炭前挑挑拣拣起来。

在一旁的绿娥急了:“公子,很脏的呀,你跟绿娥说绿娥来弄呀。”

边说边拉着他起身。

凌子玄无奈站起来拍了拍手,吩咐她把稍微硬一些的挑出来选一头磨细。

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坚持的好,记得之前有一次凌子玄闲的无聊看到绿娥在厨房看火,玩心大起把她赶到一边,自己在那添柴火,结果被大姐凌采儿看到了。

大姐当然不会说凌子玄如何,只能骂绿娥不懂事。

从那以后下人的“份内”之事凌子玄都不会去动弹了。

洗净手跑到二楼,走到那个挑出的露台上,按他的要求放了个躺椅和一个小桌台。

露台的木栏杆也拆了,省的坐下时影响视线看风景。

家里现在又没娃,成年人总不至于傻乎乎的往下跳。

二楼跳下去应该也没事的……吧?

凌子玄躺下,望着江上零星的小木船,小竹筏。

这县城资源有限,大的青楼自然是没有了。勾栏妓院倒是有几家,这江上自然也找不到画舫了。

岸边有几个附近人家的小娘子聚一起,蹲在石板路尽头莺声燕语的洗着衣服。

几座石拱桥连接着两岸,桥上行人货郎走动。

还有对岸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院小楼。心情不由舒畅无比。

“君到江南见,人家尽枕河。古镇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江南好风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