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贾链祝寿

2025-08-22 3386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这月初三乃是皇帝身边大太监夏守中的寿辰。这夏守中虽是个阉人,却因深得圣心,权力不小。京中官员无不巴结,连不少贵族见了夏守中也要礼让三分。

贾琏早在一个月前拜会时就得了消息,回来后就开始准备寿礼,心中盘算:"这夏公公虽是个奴才,却是皇上跟前第一得意之人。若能攀上这层关系,日后在官场上也好有个照应,也算为未来打算。"思来想去,觉得送金银未免俗气,且必须是厚礼,不然别人怎么记住自己,便另辟蹊径。

这日清晨,贾琏命兴儿取来一个锦缎包裹的匣子,亲自打开查验。只见里头一尊尺余高的琉璃观音像,通体晶莹剔透,日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观音面容慈祥,衣袂飘飘,手持净瓶杨柳,底座刻着"福寿绵长"西个篆字。

"二爷,这观音像真真是巧夺天工!"兴儿忍不住赞叹。

贾琏得意一笑:"你懂什么?这东西说贵重也贵重,说不贵重也不贵重,要看...在谁手里。"

正说着,平儿捧着个锦盒进来:"二爷,这是奶奶让给您带的贺礼,说是添个彩头。"

贾琏打开一看,是一对上等和田玉雕的寿桃,温润如水,显是价值不菲。贾链眉头一皱:"凤丫头这是做什么?不是说好了只送那观音像么?"

平儿低声道:"奶奶说,夏太监虽是个阉人,却最是贪财。单送个琉璃像怕是不够分量,这对玉桃是老太太当年给的陪嫁,一首收在箱底。"

"胡闹!一个琉璃观音像就值万两白银了,足够了,过犹不及,慢慢来。"贾琏打断平儿,"这玉桃就不用带了,不然反倒显得我们刻意巴结。”

平儿还要再劝,贾琏己挥手命兴儿备马。贾链换了身宝蓝色云纹锦袍,束了白玉腰带,显得格外精神。临行前又特意嘱咐:"去告诉你二奶奶,我自有分寸,让你二奶奶不必操心。"

夏府位于皇城西侧的富贵坊,朱门高墙,气派非凡。贾琏到时,门前车马己排成长龙。几个穿着体面的门房正忙着接待宾客,见贾琏递上名帖,立即有人高声唱喏:"荣国府贾二爷到——"

进了大门,绕过影壁,只见庭院中张灯结彩,戏台高搭。数十张红木圆桌错落摆放,己有不少官员就座。贾琏眼尖,认出几位六部要员,甚至还有两位郡王长史也在其中,不禁暗叹这夏太监果然权势滔天。

"贾世兄!"忽听有人呼唤,转头见是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正与几个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儿站在一处。

贾琏忙上前见礼。冯紫英拉着贾链介绍道:"这位是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老爷的公子贾琏。"又向贾琏一一介绍那几人,皆是权贵子弟。

众人寒暄间,忽听一阵骚动。只见夏守中身着绛紫色蟒袍,在一群小太监簇拥下缓步而来。他约莫五十岁上下,面白无须,眉眼含笑,举手投足间却自有一股威严。

宾客们纷纷上前行礼。贾琏排在后面,仔细观察那些人的贺礼——有送金佛的,有送珊瑚树的,还有送名家字画的。待轮到他时,贾链恭敬地行了一礼:"晚辈贾琏,恭祝夏公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夏守中眯眼打量他:"原来是贾公子"

"正是小子"贾琏双手奉上那尊琉璃观音,"听闻公公素来敬佛,晚辈正好得到这观音像,特来献给夏公公。"

夏守中接过观音像,日光下琉璃折射出斑斓色彩,映得夏守中脸上光影变幻。夏守中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好精巧的手艺!咱家见过不少琉璃物件,却从未见过能将观音法相塑造得如此庄严生动的。贾公子有心了。"

旁边立即有人奉承:"夏公公平日里最爱收藏奇巧物件,这琉璃观音正合心意啊!"

贾琏谦逊道:"公公见多识广,能入您的眼是这物件的造化。"

夏守中显得颇为愉悦,亲自引贾琏入席,安排在了靠近主桌的位置。这一举动引得周围宾客纷纷侧目,有几个官员甚至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

酒过三巡,夏守中忽然问道:"听闻贾公子在户部任职?"

贾琏心头一跳,恭敬答道:"蒙圣恩捐了个同知,不过是挂名闲职,不敢说任职。"

夏守中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不过..."夏守中压低声音,"近日江南织造有个缺,正五品的职衔,不知贾公子可有兴趣?"

贾琏闻言,手中酒杯险些跌落。江南织造可是出了名的肥缺,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谋得。只是他贾链不缺银钱,在想如何婉拒呢,只能道:"公公厚爱,晚辈愧不敢当。只是..."

"不必急着答复。"夏守中摆摆手,"几日后,可来咱家这里一叙。"说罢,便起身去招呼其他宾客了。

贾琏心中却有些忐忑。回到席间,冯紫英凑过来低声道:"琏二哥好手段!这夏公公平日最是难讨好,今日竟对你另眼相待。"

贾琏苦笑:"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只是..."他欲言又止。

冯紫英会意,悄声道:"这老狐狸从不做亏本买卖,二哥还需谨慎。"

宴席散后,贾琏婉拒了几位新结识官员的邀约,匆匆回府。刚进门,就见王熙凤迎上来:"怎么样?那玉桃可送出去了?"

贾琏摇头:"只送了琉璃像,夏公公很是喜欢。"贾链将今日经过简略说了,却隐去了江南织造一事。

王熙凤听罢道:"你倒是会打算盘。那琉璃像成本几何?换来的好处怕是不少吧?"

贾琏不悦道:"你懂什么官场交际?这等人情往来,讲究的是恰到好处。若送得太重,反倒显得我们有所图谋,而且琉璃像在我们手里成本是低,但是在外人眼里可不是这么计算的,在外人眼里,我们送的琉璃像就是几万两银子。"

夫妻二人正争执间,忽有丫鬟来报:"东府珍大爷来了,说有要事相商。"

贾琏心中一紧,忙整衣出去相见。只见贾珍面色凝重,见了贾链劈头就问:"听说你今日去了夏守中的寿宴?"

贾琏点头称是。贾珍跺脚道:"糊涂!你可知这夏太监近日正与忠顺亲王斗得厉害?咱们家与北静王府走得近,北静王和忠顺亲王都是跟着太上皇的。你这一去,岂不让人误会我们贾府要改换门庭?"

贾琏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席间那些官员眼神怪异。贾链急道:"大哥哥教训的是,小弟考虑不周。只是那夏太监约我几日后去他那里一叙。"

贾珍脸色大变:"什么?夏守中这是要拉你下水啊!"来回踱了几步,沉声道,"这事得赶紧禀明老太太和老爷,看如何应对。记住,在这等朝廷党争中,站错队可是要掉脑袋的!"

贾琏只觉后背发凉,原以为是一次普通的交际应酬,不想竟卷入如此复杂的政治漩涡。贾链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忽然觉得那尊光彩夺目的琉璃观音,此刻看来竟像是一道催命符。

贾琏听到贾珍的话,心头猛地一跳。北静王与忠顺亲王走得近?这与贾链记忆中的《红楼梦》情节完全不符。原著里明明是忠顺亲王带人抄了贾家,怎么现在贾家反倒和忠顺亲王成了太上皇一派?难道太上皇一派分为两股势力,以忠顺亲王和北静王各带一批人。

贾链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面上不动声色地笑道:"珍大哥说笑了,我哪有什么见解。只是觉得夏公公德高望重,能给他祝寿是咱们的荣幸。"

贾珍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低声道:"琏二弟,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北静王爷对咱们贾家一向看重。"

贾琏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贾家亲近北静王,而北静王又与忠顺亲王隶属于太上皇一派,这不就等于贾家间接站到了忠顺亲王那边?忠顺亲王和皇帝斗来斗去,忠顺亲王有太上皇兜底,贾家如果参与进去,贾家可没人能给贾家兜底。

贾链脑海中飞速回忆着《红楼梦》的情节。原著中贾家败落,表面上看是因为元春去世失去靠山,实际上根本原因是卷入了皇权斗争。而现在看来,贾家不仅没有意识到危险,反而在往火坑里跳。

"琏二弟?"贾珍见贾链出神,轻轻推了贾链一下,"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贾链道:“珍大哥没什么,我想夏公公可能只是随口一说,过段时间说不好都忘记邀我一叙之事了。”贾珍道:“但愿如此吧,不过还是要给老太太知会一声,免得出事。”

贾链点头应下,匆匆忙忙的和贾珍一起拜见老太太,老太太听了两人的叙述道:“不碍事,朝堂上都知道贾家和北静王亲近,一首跟随太上皇,上面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计较的。不过如果夏公公要是邀请链哥儿我们在商议。”

几日后,贾链没想到夏守中竟然给自己下帖,贾琏捏着那张烫金请帖,指尖微微发颤。夏守中三个字在红底金字的帖子上显得格外刺眼,仿佛一把无形的刀,正悬在贾府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