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说笑着回到荣庆堂。刚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阵阵笑声。王熙凤正说着什么趣事,逗得贾母搂着黛玉首喊"心肝"。
见二人回来,贾母关切地问:"政儿没为难宝玉吧?"
贾琏笑道:"老爷考了宝玉《诗经》,宝玉对答如流,老爷很是欢喜呢。"
贾母惊讶地看向宝玉:"我的儿,你何时读起《诗经》来了?"
宝玉偷瞄了贾琏一眼,见贾链使眼色,便顺着说道:"孙儿听说老祖宗年轻时爱读《诗经》,便想着也读读,好与老祖宗说诗解闷。"
贾母果然大悦,连声夸赞宝玉孝顺。一旁的黛玉悄悄打量着贾琏,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位琏表哥似乎与老太太说的形象不太相符。
王熙凤何等精明,立刻察觉黛玉的目光,打趣道:"林妹妹看什么呢?莫不是觉得我们琏二爷今日格外俊俏?"
黛玉顿时羞红了脸,低头道:"凤姐姐又拿我说笑。"
贾琏忙解围道:"你这泼辣货,连林妹妹都欺负。林妹妹初来乍到,你该多关照才是。"
王熙凤故作委屈:"哎哟,我们二爷今日怎么转了性儿,竟护起林妹妹来了?"
贾母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你们夫妻俩要闹回自己屋里闹去。玉儿刚来,别吓着她。"说着拉过黛玉的手,"好孩子,你琏表哥虽有些不着调,心却是好的。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找你链表哥。"
黛玉轻声应了,又偷偷瞥了贾琏一眼。贾琏冲黛玉微微一笑,黛玉忙低下头去,耳根却悄悄红了。
这一切都被王夫人看在眼里。王夫人捻着佛珠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不悦。
晚间贾母为外孙女林黛玉设接风宴,便摆在园中临水的亭兰榭上。榭外一株垂丝海棠开得正好,粉白花瓣随风飘落,恰似为这宴席添了几分天然装饰。
黛玉随着王嬷嬷来到榭前,见那水榭西面雕花槅扇尽数敞开,内里陈设一览无余。正中摆着一张紫檀木八仙桌,桌上己陈列着几样精致点心。贾母端坐上首,身侧依次坐着邢夫人、王夫人,下首空着的位置显然是留给黛玉的。
"林姑娘到!"小丫鬟一声通报,榭内众人皆转头望来。
黛玉换了件淡紫色绣折枝梅花的褙子,内衬月白中衣,腰间系着条浅碧色汗巾,整个人如初春新柳般清雅。黛玉缓步上前,向贾母行了大礼:"外孙女给外祖母请安。"
黛玉给众长辈一一见礼,言语间带着几分江南口音,更显得娇柔动人。贾母见黛玉行礼后,这才指着桌上点心道:"我特意让厨房做了些姑苏风味的小食,你尝尝可还合口味?"
黛玉抬眼望去,见桌上摆着玫瑰松子糖、桂花糖蒸栗粉糕、藕粉桂糖糕等江南点心,旁边还放着盏冒着热气的碧螺春。这些熟悉的吃食让黛玉心头一热,却又不敢造次,只轻声道谢:"多谢外祖母挂念。"
王熙凤在一旁笑道:"老祖宗为这桌点心可费了心思,连厨子都是从南边新请来的。林妹妹快坐下尝尝,若不合口味,我立刻叫人重做。"
黛玉这才在贾母指定的位置坐下,却只挨着椅子边沿,腰背挺得笔首,双手交叠放在膝上,连茶盏都不敢主动去碰。贾母见黛玉这般拘谨,心中怜惜更甚,亲自夹了块藕粉糕放在黛玉面前的小碟里:"好孩子,到了这里就是自己家,不必如此拘礼。"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贾琏领着宝玉走进榭来,二人先向贾母请了安。贾琏见黛玉坐姿僵硬,笑道:"林妹妹这是把荣国府当学堂了不成?连老太太赏的点心都不敢动。"
宝玉也凑上前,挨着黛玉坐下:"妹妹别怕,老祖宗最是和气不过的。你瞧我——"说着便伸手抓了块松子糖塞进嘴里,又给自己倒了杯茶,动作行云流水。
贾母笑骂:"猴儿似的,没个正形!倒把你妹妹带坏了。"话虽如此,眼中却满是慈爱。
黛玉见宝玉这般随意,又见贾母并不真恼,紧绷的肩头稍稍放松了些。黛玉学着宝玉的样子,小口尝了尝面前的藕粉糕,甜而不腻的滋味在舌尖化开,竟与家中常吃的一般无二。
贾琏见状,故意逗她:"林妹妹可知道这藕粉的来历?这是特意派人去苏州采买的,路上快马加鞭,就怕失了新鲜。"
黛玉闻言,手中筷子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黛玉没想到贾府竟为自己费这般周折,心中感动,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只低声道:"琏二哥费心了。"
王熙凤插话道:"这算什么,老太太还让人把你住的碧纱橱重新布置了,帐幔被褥全是新的。要我说啊,林妹妹这般标致人物,就该住在天仙宝境才是。"
宝玉听了拍手道:"极是!林妹妹的屋子我看了,窗外正对一株西府海棠,花开时节定然极美。"
宴席间,丫鬟们又陆续上了几道热菜,有蟹粉狮子头、清炖鲥鱼、莼菜羹等江南名馔。贾母不断给黛玉布菜,眼见小碟子里的菜肴堆成了小山。黛玉虽胃口不大,却也不忍拂了外祖母好意,每样都尝了些。
酒过三巡,贾母兴致更高,命人取了副象牙骰子来,要行个酒令助兴。黛玉初来乍到,对这些游戏并不熟悉,正暗自忐忑,却见宝玉悄悄挪到黛玉身边,低声道:"妹妹莫怕,这令极简单的,我教你。"
宝玉说话时气息拂过黛玉耳畔,带着淡淡的龙涎香气。黛玉不习惯与人这般亲近,下意识往旁边躲了躲,却见宝玉神色坦荡,确是一片好意,便也放下戒心,认真听宝玉讲解规则。
几轮游戏下来,黛玉渐渐放开了些,偶尔也能接上一两句俏皮话,引得贾母开怀大笑。席间欢声笑语不断,连一向严肃的王夫人面上也带了笑意。
宴席将散时,贾母拉着黛玉的手道:"好孩子,往后缺什么、要什么,只管告诉我。你父亲将你托付给我,我定当视如己出。"
黛玉闻言,想起远在扬州的父亲,眼眶微红,却强忍着不让泪落下来,只轻轻点头:"外祖母疼惜,黛玉感激不尽。"
回碧纱橱的路上,黛玉望着荣国府内曲折的回廊、精致的亭台,恍惚间竟有些分不清是梦是真。紫鹃提着灯笼在前引路,见黛玉出神,轻声道:"姑娘可还习惯?"原来是贾母见黛玉带的丫鬟不顶用,就赐给了黛玉一个大丫鬟,黛玉取名为紫娟。
黛玉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外祖母待我极好,只是..."话未说完,却听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宝玉追了上来。
"妹妹走得好快。"宝玉气喘吁吁地站定,"我见你宴上没吃多少,特意让厨房又备了碗冰糖燕窝粥,睡前用些最是养人。"
紫鹃接过食盒,黛玉向宝玉道谢:"劳宝二哥费心。"
月光下,宝玉的笑容格外明朗:"妹妹客气什么。明日我带你去园子里逛逛,这时候芍药开得正好呢。"说完,不等黛玉回应,便转身跑开了,衣袂翻飞间,腰间那块通灵宝玉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回到房中,黛玉看着那碗犹带余温的燕窝粥,心中百感交集。紫鹃一边为黛玉卸妆,一边道:"宝二爷待姑娘真是体贴。"
黛玉望着镜中的自己,轻叹道:"这里人人都好,只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黛玉想起父亲临别时的叮嘱:"到了外祖家,要谨言慎行,不可失了大家闺秀的体统。"
窗外,一阵风吹过,海棠花瓣簌簌落下,有几片飘进窗来,落在梳妆台上。
晚间,贾琏回到自己院中,王熙凤己经命人备好了热水。沐浴更衣后,贾琏靠在榻上,回想今日种种,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作为穿越者,贾链成功改变了宝玉黛玉初见的经典场景,避免了"颦颦"表字和摔玉事件。这样一来,宝黛之间的感情发展或许会有所不同,黛玉也不会因为宝玉摔玉而自责。
"二爷笑什么呢?"王熙凤擦着头发走过来,"莫非还在想林妹妹?"
贾琏回过神来,笑道:"胡说什么。我是在想,宝玉那小子今日逃过一劫,还不知怎么感激我呢。"
王熙凤撇撇嘴:"你倒会做人情。不过林妹妹确实标致,难怪宝玉一眼就喜欢上了。"
贾琏心中一动,试探道:"怎么,你吃醋了?"
王熙凤啐了一口:"我吃哪门子醋?只是提醒你,那林妹妹看着柔弱,心思却细腻得很。你今日这般护着林妹妹,小心惹人闲话。"
贾琏不以为意:"我堂堂荣国府长孙,照顾表妹有何不可?再说,有老太太做主,谁敢说什么?"
王熙凤眼珠一转,忽然笑道:"二爷,你说...要是宝玉真喜欢上林妹妹,老太太会不会..."
贾琏心中警铃大作。原著中王熙凤就是"调包计"的主谋之一,用宝钗冒充黛玉与宝玉成亲。如今贾链穿越而来,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这种话可不能乱说。"贾琏正色道,"林妹妹才多大?再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是我们能议论的?"
王熙凤有些讶异:"二爷今日怎么这般正经?"
贾琏揽过王熙凤的肩,半真半假地说:"我这不是怕你祸从口出吗?咱们夫妻一体,你若说错话,连带着我也没脸。"
王熙凤被哄得高兴,也就不再追问。但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深思,显然对贾琏今日的异常行为有所察觉。
夜深人静,贾琏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贾链知道,自己今天的干预只是开始。在这个错综复杂的贾府中,想要改变众人的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是林黛玉——那个在原著中泪尽而逝的孤女。既然贾琏穿越而来,就绝不会让黛玉重蹈覆辙。
"二爷,该歇息了。"王熙凤在里间唤道,贾琏收回思绪,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