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井底的白骨

2025-08-24 2268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宋九陵将银针收进牛皮袋时,指尖还沾着林氏尸体上的黑血。

王婆子的拍门声震得门框嗡嗡作响,他低头盯着血里那个若隐若现的三角漩涡印记,喉间泛起铁锈味——那是刚才被林氏怨气震伤的内腑在渗血。

"来了。"他应了一声,声音像浸在冷水里的铁。

转身时瞥见养父牌位前的香灰,不知何时堆成了和血里一样的漩涡,心跳漏了半拍。

枯井村在云州城郊三十里,宋九陵踩着晨雾赶到时,村口老槐树下围了七八个村民。

为首的老者佝偻着背,粗布褂子洗得发白,见他走近,浑浊的眼珠动了动:"宋仵作?"

"李村长。"

宋九陵点头,目光扫过人群里缩在大人腿后的小娃娃——那孩子正啃着半块烤红薯,沾着糖渣的手指却死死抠住裤缝,指甲盖泛着青白。

井台边围了圈新翻的土,几个壮实汉子正用麻绳往井里放竹筐。

宋九陵蹲下身,指尖刚碰到井口青石板,凉意便顺着指节窜上来。

他瞳孔微缩——这凉意不是普通阴寒,像有无数细针在扎皮肤,是地脉里的凶气在翻涌。

"捞上来的骨头没头。"李三槐搓了搓手,"红绳缠了七道,解都解不开。"

竹筐落地的闷响传来,几个汉子吃力地往上拽。

宋九陵站起身,看见竹筐里白森森的骨架时,后颈汗毛根根竖起——那骨架肩骨处有道深可见髓的裂痕,像是被石块砸的,胸骨上还缠着暗红绳结,绳头浸着黑褐色的血。

"借盏灯。"

他伸手接过旁边村民递来的油灯,火光映在骨头上,突然"嗤"地一声,灯芯爆出豆大的火星。

宋九陵眯起眼,看见白骨表面浮起细密的青雾,那是怨气凝而不散的征兆。

指尖刚触到肩胛骨,刺骨寒意顺着经脉首窜丹田。

他猛地咬紧后槽牙,耳边突然响起低哑的男声:"还我清白......"

"系统提示:检测到执念残留,是否启动'墨笔写魂'?"

宋九陵摸出怀里的古镜,镜面映出他泛白的脸。

他解下腰间的银针囊,挑了根三寸长的乌木针,对准肩骨裂痕轻轻一刺——银针入骨的瞬间,骨架发出类似指甲刮玻璃的尖啸,村民里有个妇人当场瘫坐在地。

"闭眼。"

他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从怀里取出朱砂墨笔。

按照《验骨录》里的记载,笔尖蘸了蘸自己舌尖的血,沿着骨纹缓缓勾勒。

古镜突然泛起金光,他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破落的村塾里,一个青衫书生正伏案写字,窗外有几个孩童探头探脑。

下一刻画面急转,书生被人拖到井边,脸上青肿,嘴角淌血:"我只是说了祭井的童男童女是被人贩子拐来的......"

"妖言惑众!"

人群里有人喊,李三槐挤到最前面,手里攥着块拳头大的石头,脖子上的青筋暴起:"把他投井!"

"若我不清白——"书生突然笑了,血沫溅在李三槐脸上,"愿尔等永不得安!"

"啪!"墨笔断裂的脆响惊得宋九陵回神。

他这才发现自己后背全湿了,古镜上多了道淡金色的纹路,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解析执念完成,灵元+0.2。"

当夜,宋九陵在村头破庙歇脚。

他刚合眼,便坠入一片昏黄的光影里——他成了那个书生,能清晰感觉到脸上的疼,能听见周围人的骂声。

李三槐举着石头的手在发抖,可最终还是砸了下来。

"爹!别!"梦里有个稚嫩的声音喊,宋九陵低头,看见个穿开裆裤的小娃娃正拽李三槐的裤脚。

那孩子的脸突然和白天见到的阿狗重合,他猛地惊醒,额角的汗把草席都浸透了。

"系统提示:梦境溯源完成,灵元+0.1。"

第二日,宋九陵挨家挨户走访。

村东头的王婶剁着菜,听见"书生"二字,菜刀"当"地掉在地上;村西头的刘老汉喂鸡时突然咳嗽,涨红了脸说"不记得";连村口卖糖葫芦的老张头,都把糖葫芦往草垛里藏:"宋仵作,您问这干啥?"

只有阿狗,蹲在井边玩泥巴时突然开口:"昨夜井边有灯影,像先生。"

小娃娃抬起沾着泥的脸,眼睛亮得反常,"先生的书掉在井里了,我帮他捡......"

宋九陵蹲下来,摸了摸阿狗的额头——烫得惊人。

他不动声色地从怀里摸出颗糖,阿狗眼睛一亮,伸手来接。

就在指尖相触的瞬间,宋九陵感觉有股阴寒顺着掌心窜上来,他瞳孔骤缩——这孩子被附上了!

月上中天时,枯井边的虫鸣突然哑了。

宋九陵缩在老槐树后,看着井口缓缓升起一团黑影。

那影子裹着破布,怀里抱着本卷边的《论语》,正对着井台喃喃:"你们都忘了......"

"是你要还清白?"宋九陵走出来,古镜在掌心泛起微光。

黑影猛地转头,他看见一张青灰色的脸——和昨夜梦里的书生,分毫不差。

"你......"黑影的声音带着裂帛似的沙哑,"能看见我?"

"我能帮你。"

宋九陵往前一步,镜面虚影在身后展开,"但你得告诉我,当年的童男童女,到底是谁拐的?"

黑影怀里的书卷突然泛起青光,宋九陵耳边响起系统提示:"检测到执念完成条件,是否签订'因果契'?

完成可得灵元+1。"

他望着黑影眼底翻涌的怨气,又想起阿狗滚烫的额头,喉结动了动。

夜风卷起井边的落叶,掠过他发梢时,他听见自己说:"我需要你说实话。"

黑影的手指缓缓抬起,指向村东头的方向——那里,李三槐家的窗户突然亮起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