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制作麦芽糖

2025-08-18 234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制作麦芽糖

柳三江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一暖。小孩子就是单纯,给个小目标就能让她这么开心。

这时,柳家旺从外面走进院子,看到两人在忙活,笑着走过来:“三江,这是准备做麦芽糖?”

“是啊,旺生。”柳三江抬头应道,“制作麦芽糖是个细致活。清理完后还要用温水浸泡半天,等麦粒能捏瘪又有弹性才行。新收的麦子倒是不用泡这么久。”

“后面的发芽工序,我来帮忙。”柳家旺主动说道,“毕竟到时候分糖,我儿子小虎子肯定有份,我这个当爹的自然要出力。”

赵芝也从屋里出来,擦了擦手上的水:“我也帮忙,咱们轮流值守就行。”

柳三江把发芽步骤仔细交代几遍,见两人都记住了,这才开始收拾行装。这次他要跟药医去挖人参,顺便打些猎物。之前的猎雕收获不大,大多被山里野兽吃了,只带回来一只野兔和几张破损的兔皮。

“三哥,糖葫芦什么时候能吃啊?”三福不知从哪冒出来,眼巴巴地问道。

“快了,你看三禄多懂事,一点都不急。”柳三江一边整理装备,一边说道。

三福看向三禄,只见小丫头缩着脖子,小拳头在空中挥了挥,一副要和他打架的样子。

柳三江检查着装备,长枪短枪弓箭砍刀一应俱全。找到药医时,对方正在院子外等他。

“带这么多家伙什?看来不只是挖人参啊。”药医打量着他的装备,眼中闪过一丝玩味。

“孙医生火眼金睛,确实想顺便打点猎物。”柳三江笑着承认。

“那把你的运气分我点,随便来根百年人参就成。”药医半开玩笑地说道。

柳三江忍俊不禁:“这话说的,一根百年人参就叫随便?孙医生这膨胀得有点快啊。”

“不想要人参参?”

“那玩意我可压不住,还是别想了。”药医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正当两人准备出发,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三江!老铳生!等等!”

柳跃春带着几个人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屯屯长说不放心,让我们跟着。挖人参人少了容易出事。”

药医叹了口气,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屯屯长还是放不下以前的事。”

“以前怎么了?”柳三江不由得好奇起来。

药医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众人:“旧时候进山挖人参,都得找知根知底的人。一根百年人参能卖几十上百两银子,那时候的银子多值钱啊。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说到这里,他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陷入了某些不愉快的回忆。片刻后,药医回过神来,看着柳跃春几人:“不过你们啊,连出门都忘了关门,还想害人?就你们这本事......”

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哭该笑。这是说他们没本事,还是说信任他们?

怎么现在屯子里人说话都这么有深意?难道真是因为识字多了?

想到柳家旺让他们重写的认错书,几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看来,不好好学习是不行了。

“行了,别杵着了,收拾东西赶紧出发。”药医催促道,“再晚天就黑了。”

柳三江回头看了眼院子里的三禄,小丫头还在认真地淘洗小麦。他轻声叮嘱道:“在家要听话,回头我给你们安排一顿美食。”

一行人背着装备,向山里进发。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树叶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偶尔有鸟儿从头顶掠过,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药医走在最前面,不时停下来查看地形和植被。他的目光敏锐,能从细微的痕迹中判断出人参可能生长的地方。

“这片地方不错,”药医指着前方一处山坡说道,“土质适中,树荫充足,很适合人参生长。”

柳三江点点头,跟着药医仔细观察起来。虽然他对寻找人参还不够熟练,但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对山林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突然,药医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停下。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地面,那里有一串新鲜的兽类足迹。

柳跃春凑近看了看:“是野猪的脚印。”

“而且不止一头,”柳三江补充道,“看痕迹,应该是一家子。”

药医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观察得不错。野猪群很危险,咱们得绕道走。”

众人小心翼翼地改变路线,避开野猪可能出没的区域。在山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便带着武器,也不能掉以轻心。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药医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坳找到了人参的踪迹。他仔细查看周围的环境,确认没有危险后,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挖掘。

“这株年份不错,”药医轻声说道,“至少有六十年了。”

柳三江和其他人警戒四周,确保药医能安心工作。山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显得格外清幽。

山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带着一丝凉意拂过柳三江的脸颊。

他跟在药医身后,目光专注地盯着孙医生手中的木棍。那根看似普通的木棍在老人手中仿佛有了灵性,轻轻敲打着两旁的草丛,不时探入深处,寻找着药材的踪迹。

“孙医生,这寻药还真是门学问。”柳三江轻声感叹,手中也握着一根木棍,却总觉得使不出老人那般自然的韵味。

药医脚步不停,笑着摆了摆手:“年轻人,这算什么。你要是早个二十年来跟我学,那才叫讲究呢。”

“哦?”柳三江眼前一亮,“难道以前寻药还有什么特别的规矩?”

孙医生停下脚步,抹了把额头的汗珠,靠在一棵大树下:“那可不,光是进山挖人参,就有一套说法。”

柳跃春也凑了过来,递上一个水壶:“孙医生,您给讲讲。”

“以前啊,”孙医生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目光望向远处,仿佛在回忆往事,“专门进山挖人参的人,得挑三六八九这些日子。这日子不对,就算找到了也不能动。”

“为什么要这么讲究?”柳三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