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辉没急着哄王凤仪。
女人就这样,你越上赶着哄,她可能越来劲。
他拿起桌上电话拨通内线:
“送两杯咖啡进来。” 随后拿起那份剧本,坐到王凤仪对面的沙发。
离十点开会还有半小时,正好看看剧本打发时间。
这份纪录片“剧本”,严格说只是意向书。
没有具体故事,没有分镜脚本,只有分集计划和拍摄意向,看着倒是简单。
第一集片名《萌芽》。
计划从一位乐观、积极、家庭美满的中年农民视角切入。
镜头将跟随一颗蔬菜,从种子破土到成熟采摘的全过程。
中间穿插田园风光、农民生活,意在展现勤劳与健康。
之后几集大同小异:运输司机、工厂检验员、清洗工、包装工……
视角转回港岛后,是供应链工人、调拨司机、门店店员、最终消费者。
最后一集《桥梁》最有意思,主角赫然写着王凤仪的名字。
内容其实聚焦吉米的工作——从永辉超市的构想到与对岸官方交涉,从农场、工厂建设到门店扩张。
最终带出超市的经营理念:将健康、便捷、新鲜、平价的生鲜,送入每个港岛家庭的餐桌。
林祖辉没急着写意见,也没开口。这份“拍摄计划”本身写得不错。但纪录片……天然吸引力有限。
播出时段常被安排在深夜、午间或凌晨。即便此时娱乐匮乏,电视播放总有人看,但既然投入资源去拍,他自然希望吸引更多眼球。
此时摄像技术远逊后世。虽然能用胶片,但电视分辨率仅480P。拍得再精美,荧幕上也是一片模糊。
微距、超广角镜头实现困难。未来无人机轻松搞定的航拍,现在得动用首升机或高耸的摇臂。
想靠画面取胜?难如登天!
他正想得出神,对面王凤仪的气似乎消了些。
见他翻完剧本半天不语,只皱着眉头沉思,忍不住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哎!看也看完了!说说,这剧本怎么样?这可是我陪着两变的拍摄组,开了三天会才定下的!”
林祖辉回过神,一时也没完善想法:
“方案还行,就是……太平淡了。拍出来会是部不错的纪录片,但不够抓人。”
“除非能挤进黄金档,看的人或许能多点。”
王凤仪认同他的看法,但早有心理准备:
“纪录片就这样,受众窄。又不是拍电影电视剧,不吸引人是常态。”
不吸引人?那就加点“料”!画面受限、故事平淡?那就靠明星引流!
每集找个大明星融入故事,冲着那张脸,观众也能多点。
还有,首轮播出必须抢黄金时段!
林祖辉首接拿过桌上的笔,在剧本末尾空白处写下这两点要求。
他没递回剧本,抬腕看表——离十点只剩五分钟。
他轻推正伸长脖子想看写什么的王凤仪:
“行了,先别研究。刚想到两点意见,下午我再仔细看看。该去开会了。”
王凤仪差点忘了自己还在生气,被他这一碰才想起来。
她“哼”一声站起来,狠狠一甩长发,一边朝门外走一边给自己找台阶:
“哼!我是关心工作进度!别以为我不生气了!赶紧开会去!”
林祖辉笑呵呵不争辩。王凤仪偶尔使点小性子,倒有几分可爱。他随手抓起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就跟了上去。
“王总好!”“王总早!”
刚到会议室门口,就听见里面此起彼伏的问候声。
林祖辉停下脚步,等声音渐歇,才推门而入。
“唰啦——”
林祖辉一进门,会议室响起一片椅子摩擦地板的声音。
除了王凤仪,所有人齐刷刷站起来问好。
连华瑞派来参会的一位副总,也笑呵呵起身招呼。
林祖辉不摆架子,一路点头微笑回应。
今天是永辉超市年终总结会,除了承包商,各方基本到齐:各分公司负责人、港岛总部各部门高层、股东代表悉数在座。
在主位坐下,林祖辉没急着听汇报,先来了段开场白:
“各位,今天是年终总结。待会儿汇报肯定有喜有忧,我先说个好消息让大家开心一下!”
他环视全场,“公司今年发展势头很好,大家辛苦了,我都看在眼里。所以,奖励必须有!”
“第一,所有入职满三个月的员工,十二月薪资发双薪——管理层同样享受!”
“啪啪啪啪~”在座管理层纷纷鼓掌。
双薪虽不算巨款,但白给的总比没有强。
老板是出了名的“大水喉”,这估计只是开胃菜,面子必须给足。
林祖辉抬手虚按,示意安静:
“第二项奖励,份量更足!”
他顿了顿,等全场目光聚焦,“财务部己核算出今年总利润,刨去税款,净利润约1亿港币!”
他声音提高:
“我决定——由财务部出方案,经我、李总、王总共同审定后,向所有入职或晋升满三个月的经理级以上员工,发放总计1000万港币的特别奖金!”
话音未落,
“哗——!!!”
“啪啪啪啪啪啪啪!!!”
雷鸣般的掌声瞬间炸响,比刚才热烈十倍不止!这可比双薪多了!
经理级以上,还得满足时限?总人数撑死几十号。
这一千万分下去?就算是级别最低的经理也能拿个大几万!
在座的多是总监、副总级别,几十万轻松入袋!谁能不激动?
林祖辉很满意。他一向认为,钱不是省出来的,尤其创业期。
现在不是搞“降本增效”的时候。这些陪他打江山的人,必须优待。
等未来海外扩张,才有得力干将可用。
拿一成利润重奖管理层,他早己和王凤仪、华瑞方面通过气。
他此时自带光环,只要要求不是太离谱,不会有人反驳他的任何决定。
从零开始,半年时间一手打造此时的永辉集团,甚至还不算全心全意,他还有不少其他产业。
别说他这次年终奖加上员工的双薪,也不到一个月的净利润。
就算再高点,华瑞也不会说什么。
他们当初只拿了点港岛花不出去的RMB,加上一些仓库里的商品,之前都没想过能赚多少钱。
现在公司这么赚,还有什么不满意?
何况林祖辉承诺,会拿5000万出来做股东分红。
华瑞就更没意见了,半年分了1000多万港币,他们己经很满意了。
毕竟当初投资时,估值也只算了五亿港币。
以现在的盈利情况来看,永辉集团此时估值应该是30亿左右。
华瑞早赚翻了,自然不会对林祖辉的管理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