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孤儿院的秋夜长谈

2025-08-16 1540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中秋的月亮刚爬上槐树梢,孤儿院的活动室就亮起了灯笼。是孩子们自己糊的,用的是雨欣带回来的彩纸,红的绿的黄的,被烛火映得透亮,像串落在人间的星星。

李婶端来盘月饼,摆在用旧木箱改的桌子上。月饼是最朴素的五仁馅,边缘有点烤焦了,却透着股芝麻的香。“这是张院长托人买的,”她拿起块递给雨欣,“说让孩子们尝尝鲜。”

孩子们围坐在桌旁,手里捏着月饼,却没急着吃。丫丫把自己的月饼掰成小块,分给布娃娃一半,布娃娃的新裙子上沾着点芝麻;念念用手指抠着月饼里的青红丝,慢慢放进嘴里,眼睛弯成了月牙;小远盯着灯笼发愣,忽然说:“我爸爸以前总买这种月饼,说里面的花生仁最香。”

话音刚落,活动室里静了静。阿木悄悄把自己的月饼往小远面前推了推,小胖墩也跟着把月饼递过去,嘴里含混地说:“我不爱吃青红丝。”雨欣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去年中秋,小远还总躲在角落,连吃饭都不敢抬头。

“咱们来玩猜谜吧!”雨欣拿起块月饼,举在手里,“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

“青蛙!”丫丫第一个举手,辫子上的红绳晃呀晃,“我在图画书上见过!”她赢了半块月饼,却转手塞给念念,“你刚才没猜,给你吃。”

月光从木窗钻进来,落在桌上的月饼屑上,像撒了把碎银。李婶坐在旁边纳鞋底,线穿过布面的“嗤啦”声,和孩子们的笑闹声混在一起,格外安稳。她忽然说:“我小时候过中秋,就盼着我娘做的糖糕,里面放好多芝麻,咬一口能甜到心里。”

“李婶,那你会做吗?”小胖墩抬起头,嘴角还沾着月饼渣,“我们明天能做吗?”

“做!”李婶把鞋底往腿上一拍,“明天我教你们,做完了给养老院的爷爷奶奶送去,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手艺。”

灯笼里的烛火晃了晃,映得孩子们的脸忽明忽暗。小远忽然说:“我会烧火,我爸爸教过我,不能让火苗太大,不然会糊。”他说这话时,声音不大,却很清楚,眼睛里的光像灯笼里的烛火,亮闪闪的。

玩到后半夜,孩子们困得首点头。雨欣把他们一个个抱到床上,盖好薄被。丫丫睡着时还攥着给布娃娃的月饼块,念念的小布包里露出半块青红丝,小远的手搭在床边,像是还在比划烧火的动作。

李婶收拾着桌子,把剩下的月饼用纸包好:“留着明天当早饭。”她往雨欣手里塞了杯热茶,“你也累了,早点歇着。”

雨欣捧着热茶站在院里,月光把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远处的村庄传来几声狗吠,近处的灯笼还在亮着,烛火透过纸,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她忽然想起走南闯北时见过的月亮,在江城的江面上,在古都的城墙上,在海边的沙滩上,却都没有今晚的月亮这么暖——因为这月亮下面,有惦记着糖糕的孩子,有纳着鞋底的李婶,有藏在月饼里的牵挂。

回到活动室时,李婶还在纳鞋底,灯光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安静的画。雨欣坐在她旁边,看着针尖在布面上穿梭,忽然觉得这孤儿院的秋夜,就像这双鞋底,一针一线都藏着实在的暖。没有华丽的样子,却能把日子垫得稳稳的,走再远的路都不觉得累。

“你说,”雨欣轻声问,“咱们做的糖糕,爷爷奶奶会喜欢吗?”

李婶抬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月光:“傻丫头,用心做的东西,谁能不喜欢?”

灯笼里的烛火慢慢矮下去,天边泛起了淡淡的白。雨欣看着窗外的月亮,忽然明白,所谓家,不一定是有血缘的地方,而是有热乎饭、有惦念、有一群人围着灯笼说闲话的地方。就像这孤儿院的秋夜,有月饼的香,有烛火的暖,有孩子们的梦,还有没说出口的牵挂,把每个角落都填得满满的,让人心里踏实得很。

明天一早,要和孩子们一起做糖糕,要放好多芝麻,要烧稳火苗,要让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咬一口就说:“甜,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