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午后的缝纫铺

2025-08-16 1390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正午的阳光透过缝纫铺的玻璃窗,在地板上织出格子状的光斑。王秀莲踩着缝纫机的踏板,“咔嗒咔嗒”的声响里,碎布头在她膝头堆成了小山。铺子墙上挂着各式布料,有滑溜溜的的确良,有厚实的灯芯绒,最显眼的是块印着小雏菊的棉布,是社区食堂李娟拿来的,说想给孩子们做围裙。

“王婶,能帮我补补这衣服不?”门口探进个脑袋,是快递站的王磊,手里拎着件蓝色工装,肘部磨出了个洞。王秀莲停下机器,接过衣服瞅了瞅:“咋又磨破了?上回给你补的补丁还没掉呢。”她从抽屉里找出块同色的布,剪成圆形的补丁,“给你换个‘月亮补丁’,比方的好看。”

王磊挠挠头:“天天搬箱子,难免的。对了,前儿外省寄来批捐给山区的旧衣服,有几件袖口磨烂了,您看能修不?”王秀莲往墙角瞥了眼,那里堆着个大纸箱,是林小满送过来的,“早给你收拾出来了,袖口都接了半截布,孩子们长个子快,这样能多穿两年。”

说话间,杜雨欣抱着束包装纸破了的康乃馨进来:“王婶,帮我缠点丝带呗?早上风大,把包装纸刮破了。”王秀莲从线轴上扯下段红丝带,手指翻飞间就缠出个漂亮的蝴蝶结:“你这花束包得越来越像样了,比花店的师傅还巧。”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台上拿起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给养老院张奶奶做的手帕,你送花时顺便带过去,她总说市面上的手帕太糙。”

手帕是用旧被单改的,洗得发白,边角却缝得整整齐齐,还绣着朵简单的兰花。杜雨欣捏着帕子边缘,忽然看见王秀莲的手指上缠着创可贴,针眼处还渗着血:“您手咋了?”“没事,”王秀莲往机器上放布料,“昨儿给孩子们缝棉衣,针扎了下,不碍事。”

午后的阳光渐渐斜了,缝纫铺里飘起饭菜香。李娟端着碗绿豆汤进来:“王婶,歇会儿喝口汤。”她看见桌上堆着的小围裙,拿起条比划:“这雏菊图案真好看,孩子们穿上肯定喜欢。”王秀莲笑着说:“就用你给的那块布做的,还剩点边角料,给你缝了个手机袋。”

手机袋上也绣着朵小雏菊,针脚细密。李娟往袋里塞手机时,发现里面还缝着个小口袋:“这是装啥的?”“装零钱啊,”王秀莲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你总说买菜时零钱揣兜里容易丢。”

正说着,社区图书馆的陈雪抱着本旧书进来,书页边缘磨损得厉害。“王婶,能帮我把书脊粘粘不?”她指着开裂的地方,“这是孩子们最爱看的《西游记》,翻得太勤了。”王秀莲找出瓶白胶,用小刷子细细地涂在书脊上,又找来块硬纸板固定:“等胶干了,保准结实。前儿你给我孙子找的那本《昆虫记》,他天天抱着看,说比动画片还好看。”

夕阳把缝纫铺的影子拉得很长,王秀莲收拾着碎布头,把能用上的都塞进布兜——攒多了能拼成坐垫,送给公交站的陈建国,他总说站台的椅子太硬。墙上的时钟“滴答”走着,缝纫机的“咔嗒”声渐渐歇了,只剩下剪刀划过布料的“沙沙”声,像在给这平凡的午后,唱支温柔的歌。

其实谁都知道,王秀莲缝补的不只是衣服、书本,还有那些过日子的细碎念想。张奶奶的手帕藏着老辈人的讲究,孩子们的围裙裹着热乎的饭菜香,就连那块“月亮补丁”,都在悄悄说:有些东西旧了、破了,不是该扔的,是该好好疼的。

就像此刻,晚风从缝纫铺的窗户溜进来,卷起片小雏菊碎布,落在王秀莲的针线笸箩里。那里头,半截红丝带缠着线头,几枚纽扣闪着光,还有块磨得发亮的顶针——它们都在等,等某个需要温暖的人,把日子缝补得更像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