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院门口的石阶上放着个竹篮,是养老院的护工一早送来的。雨欣掀开盖布,里面是十几个白胖的包子,还冒着热气,篮底压着张字条:“张师傅说今早发面发得好,多蒸了些,给孩子们当早饭。”
豆豆咬着包子跑到鸡笼边,忽然发现栅栏外站着个戴绒线帽的老奶奶,正隔着木栏看小鸡。是养老院的陈奶奶,手里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攥着个布包。“孩子,能让我进去看看不?”她声音轻轻的,带着点期盼。
雨欣连忙迎上去扶她。陈奶奶的布包里裹着个新缝的布偶,是用蓝布头做的小熊,眼睛是两颗亮闪闪的玻璃珠。“昨天看了你们的布偶,夜里睡不着,就缝了这个,”她把布偶放进玩具箱,小心翼翼地摆在布老虎旁边,“跟我年轻时给儿子缝的那个一个样。”
正说着,养老院的李爷爷推着辆轮椅进来了,轮椅上坐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这是我们院里的赵奶奶,”李爷爷介绍道,“她听说孩子们喜欢听故事,非要过来给孩子们讲过去的事。”
赵奶奶虽然行动不便,声音却清亮。她坐在廊下,孩子们围坐在她脚边,听她讲以前的孩子们玩什么游戏:“那会儿没这么多玩具,就用泥巴捏小人,用槐树叶做哨子,照样玩得疯。”她说着从兜里掏出个用麦秆编的小蚂蚱,递给豆豆,“这个会跳呢。”
李虹梅端来刚熬的绿豆汤,给老人们每人盛了一碗。“赵奶奶讲的,我小时候也玩过,”她笑着说,“回头我带孩子们去摘槐树叶,教他们做哨子。”
养老院的王院长也来了,这次带来个好消息:“我们院里的活动室空着也是空着,周末让孩子们过去玩,那边有台旧钢琴,张老师年轻时是音乐老师,能教孩子们唱唱歌。”
“真的吗?”朵朵眼睛一亮,她上次在童话书上见过钢琴,一首好奇那是什么样子。
“当然是真的,”王院长拍了拍她的头,“我们还备了些彩纸,让奶奶们教你们叠纸船,等夏天河里水满了,就放船玩。”
老周扛着修好的小矮凳回来,是给养老院做的,凳腿特意锯短了些,还刷了层清漆。“试试稳当不,”他把凳子放在赵奶奶轮椅旁,“这木头结实,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赵奶奶试着坐了坐,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比院里的凳子舒服,你这手艺真不赖。”
午后,孩子们跟着王院长去了养老院。活动室里,张老师己经坐在钢琴前,手指落下,弹出一串清脆的音符。豆豆和朵朵趴在琴键旁,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发现了新大陆。
陈奶奶们在桌子上摆开彩纸,教孩子们叠纸船。红色的纸叠成小帆,绿色的纸做船身,朵朵叠的小船歪歪扭扭,陈奶奶就握着她的手慢慢教,指尖的温度透过彩纸传过来,暖融融的。
李虹梅没跟着去,她在厨房忙活,炖了锅银耳汤,装在保温桶里,准备等孩子们回来送去。“老人们牙口不好,这个软和,”她对雨欣说,“下午再蒸些南瓜糕,甜丝丝的,他们准爱吃。”
杜义康则在整理孩子们的画,打算贴在养老院的活动室墙上。豆豆画了会飞的小鸡,朵朵画了开满花的银杏树,还有幅画是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个戴红领巾,一个戴绒线帽,旁边写着“我们是朋友”。
傍晚孩子们回来时,每人手里都捧着个纸船,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张老师教我们唱了《春天在哪里》,”豆豆蹦蹦跳跳地说,“陈奶奶说,等我叠会了纸船,就带我去河边放。”
养老院的老人们也跟着送过来了,张老师手里还拿着个乐谱本:“这是我抄的儿歌,给孩子们留着,想唱了就看看。”
杜雨欣看着两院子的人站在银杏树下说话,老人们的拐杖轻轻点着地面,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忽然觉得,这两个院子早己不是分开的两处,而是被善意连在一起的整体——就像老周做的小矮凳,稳稳地托着彼此;像陈奶奶缝的布偶,默默陪伴着彼此;像张老师的琴声,把快乐传给了彼此。
暮色里,王院长临走时说:“下周我们包粽子,你们也来帮忙,人多热闹。”
“好啊,”杜雨欣笑着应下,“我们带些新摘的粽叶过去,鲜着呢。”
玩具箱里,新缝的蓝布小熊正望着窗外,月光落在它玻璃珠的眼睛上,亮晶晶的。雨欣知道,社区养老院的这份爱心,早己变成了双向的温暖,像春日里的藤蔓,你缠着我,我绕着你,慢慢生长,结出满院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