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镜头下的日常

2025-08-16 1613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清晨的院子刚洒上第一缕阳光,就听见院外传来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雨欣擦着玩具箱上的灰尘抬头望,见杜义康正引着几个人走进来,其中两人扛着黑色的摄像机,镜头外壳在阳光下闪着光。

“这是市电视台的记者朋友,”杜义康介绍道,“听说咱们院里的事,想来拍段短片,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温暖的故事。”

带头的女记者笑着摆摆手:“不用紧张,我们就拍拍大家平常的样子,不用特意准备。”她身后的摄像师傅己经打开机器,镜头悄悄对准了正在给小鸡喂食的豆豆。

豆豆被镜头吓得往后缩了缩,手里的玉米粒撒了一地。李虹梅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刚蒸好的馒头,笑着招呼:“快进来坐,刚出锅的馒头,热乎着呢。”她围裙上沾着面粉,是今早揉面时蹭的。

老周正蹲在银杏树下修理木栅栏,见摄像机对着自己,手里的锤子顿了顿。“我这老头子有啥好拍的,”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要拍就拍孩子们,拍这些帮忙的好心人。”说着指了指墙角堆着的新漆桶——那是社区超市送来的淡绿色油漆,师傅们说下午就来刷。

女记者没说话,只是示意摄像师傅继续拍。镜头里,李虹梅把馒头分给孩子们,豆豆捧着馒头跑到鸡笼边,掰了一小块喂小鸡;朵朵坐在新桌子旁,用上次送来的彩笔给纸鹤涂色;老周修完栅栏,又拿起扫帚扫起了落叶,竹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沙沙响。

“杜老师,能讲讲这些玩具的故事吗?”女记者走到玩具箱旁,目光落在那个碎布头布偶上。

杜义康的手指轻轻拂过布偶的红丝带:“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宝贝,布熊和兔子送去清洗了,这个是朵朵找出来的替代品。”他说起老周缠的草绳、李虹梅晒的绒毯,说起那些送来旧衣、修补鞋子的街坊,语气里满是温和。

正说着,院门口一阵热闹,是电器行的师傅带着徒弟来刷漆了,后面还跟着社区超市的老板娘和她的小孙女。“听说要拍片子,”师傅举着漆桶笑,“我们也来凑个热闹,让更多人看看这院子有多好。”

小孙女抱着她的纱裙布娃娃,小心翼翼地放进玩具箱:“让它也上电视,告诉大家这里有好多好朋友。”镜头及时捕捉到这一幕,布偶们并排坐着,像在参加一场安静的聚会。

午后阳光正好,摄像师傅的镜头追着孩子们跑。豆豆和小鸡在草地上玩,不小心摔了个屁股蹲,爬起来时手里还攥着根鸡毛,惹得大家首笑;朵朵把画好的纸鹤挂在刚刷完漆的栅栏上,淡绿色的木板衬着彩色的纸鹤,像幅鲜活的画。

女记者采访老周时,他正给银杏树浇水,水珠顺着草绳往下滴,在地面晕开小小的湿痕。“我没啥能耐,就会干点力气活,”他望着树上新发的嫩芽,“但我知道,人心都是热的,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下,日子就暖和了。”

采访快结束时,摄像师傅把镜头对准了满院的细节:屋檐下串成串的纸鹤、玩具箱上画着笑脸的鹅卵石、鸡笼里抖着翅膀的小鸡、窗台上插着的小葱……最后定格在玩具箱里那个碎布头布偶身上,它的黑纽扣眼睛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像藏着一整个春天的光。

记者们离开时,夕阳正把院子染成金红色。李虹梅给他们装了袋刚烤的葱油饼,“带路上吃,不值钱,是个心意。”女记者接过袋子时,镜头又回了一下,拍下她和李虹梅相视而笑的模样。

摄像机的声音消失后,院子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安静。豆豆数着屋檐下的纸鹤,忽然说:“刚才记者阿姨说,会有更多人看到小鸡和布偶,对吗?”

杜雨欣点点头,望着天边的晚霞。她知道,镜头拍下的或许只是短短一段日常,但那些藏在画面背后的善意——来自街坊的帮衬,来自陌生人的馈赠,来自每个人心里的温暖——会随着这段短片,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更远的地方,在更多人心里,种下新的期盼。

夜色渐深,她给玩具箱盖好布,又往鸡笼里添了把食。月光落在新刷的栅栏上,淡绿色的漆料映着月光,像一片温柔的草地。她仿佛听见,那些被镜头记录下的笑声、话语、琐碎声响,正和着晚风,在院子里轻轻回响,变成一首关于平凡与温暖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