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院外就传来轻轻的敲门声。雨欣披上外套去开,见门口站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手里拎着个竹篮,篮子上盖着块蓝布。
“姑娘,这里是杜老师他们住的院子吧?”老奶奶声音有些沙哑,却透着股亲切,“我是隔壁胡同的,听老张头说你们院里有娃娃,这是我孙女织的小毛衣,都是新线打的,不嫌弃就收下。”
掀开蓝布,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五件小毛衣,红的、黄的、蓝的,针脚细密,领口还绣着小小的花朵。“她在服装厂上班,下班就织这个,说孩子们穿暖了才好长身子。”老奶奶把篮子往雨欣手里塞,“我腿脚不利索,来一趟不容易,你可别推辞。”
正说着,杜义康走了出来,认出是常去公园锻炼的周奶奶,连忙道谢。周奶奶摆摆手:“谢啥,我那孙女说了,等周末休息,她来给孩子们量量尺寸,再织几件合身的。”
上午,院里来了位穿工装的男人,是附近电器行的师傅。“前几天听老李说你们的洗衣机转不动了?”他扛着工具箱首奔储藏室,“我们老板说义务修,零件钱他出,就当给孩子们做点事。”
工具箱打开,扳手、螺丝刀摆得整整齐齐。师傅蹲在洗衣机前检查,孩子们好奇地围在旁边看,他一边拆零件一边讲:“这机器就是皮带松了,紧一紧就好,跟咱们系鞋带似的,松了就走不动道。”逗得孩子们首笑。
午后阳光正好,院门口停下辆电动车,骑车的女人抱着个大纸箱,车把上还挂着两个布袋子。“我是上次来送绘本的小陈的朋友,”她擦着汗说,“她跟我说孩子们缺些洗漱用品,我在日化店上班,老板给了些折扣,我就多买了点。”
纸箱里是牙膏、牙刷、洗发水,布袋子里装着几条新毛巾,每条都绣着不同的小动物。“这毛巾是我妈绣的,她退休在家没事干,说给孩子们添点花样。”女人指着毛巾上的小熊图案,“你们看,像不像玩具箱里的布偶?”
朵朵拿起绣着兔子的毛巾,轻轻贴在脸上,软乎乎的带着阳光味。“谢谢阿姨。”她小声说,眼睛亮晶晶的。
傍晚时,修洗衣机的师傅推着机器出来了,插上电试了试,转得又稳又快。“好了,能正常用了。”他收拾工具箱时,从兜里掏出几颗水果糖,分给围观的孩子,“以后有啥坏了的,尽管去店里找我,随叫随到。”
周奶奶的孙女真的来了,拿着软尺给孩子们量身高。“这个红毛衣给豆豆穿正好,”她量完笑着说,“蓝的给朵朵,下周我再送两件带兜的,能装你们的小橡皮。”
雨欣把新毛巾挂在绳上,风一吹,小动物图案在夕阳下轻轻晃,像一串会动的画。她看着修好转的洗衣机,看着叠在桌上的小毛衣,看着孩子们手里攥着的水果糖,忽然觉得,这些来自不同人的善意,就像一条条线,慢慢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把整个院子裹得严严实实。
杜义康在整理新到的物资时,发现周奶奶的竹篮里留了张字条:“我家有台旧缝纫机,要是需要缝补衣服,随时来搬。”字迹歪歪扭扭,却看得人心头发热。
李虹梅端着刚煮好的糖水梨出来,分给大家:“这梨是楼上王老师给的,说润肺,孩子们多吃点好。”瓷碗碰撞的声音清脆,和着孩子们的笑声,在院子里轻轻荡开。
夜色渐浓,雨欣把新毛衣放进玩具箱旁的柜子里,每件都叠得方方正正。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那些带着温度的衣物上,仿佛也染上了几分暖意。她知道,这些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善意,会像春天的雨,一点点滋润着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让那些期盼的嫩芽,长得更壮,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