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善意织成的网

2025-08-16 1336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清晨的院子里,小鸡仔的啾鸣声比往常响亮了些。豆豆正蹲在笼边数它们抖落的绒毛,忽然听见院外传来三轮车的叮当声,探头一看,是收废品的老李推着车进来了。

“杜老师在家不?”老李嗓门洪亮,车斗里除了废品,还摞着几个纸箱子,“我那口子整理仓库,找出些孩子穿的旧衣服,都洗干净叠好了,想着你们院里或许用得上。”

杜义康迎出去时,老李己经把纸箱搬下来了。打开一看,里面的衣服虽有些旧,却浆洗得发白透亮,领口袖口都缝补过,针脚细密得像新的一样。“这太费心了。”杜义康递过热水。

“费心啥,”老李摆摆手,眼睛瞥见角落里的鸡笼,“哟,添新成员了?我家那片有户养鹅的,说要给我些鹅蛋,回头我给孩子们捎两个来,补补身子。”

正说着,李虹梅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刚烙好的玉米饼,硬要塞给老李:“带回去给孩子当早饭,热乎着呢。”推让间,饼的香气飘得满院都是,连小鸡仔都探头叫了两声。

午后,巷口修鞋的张师傅背着工具箱进来了。“听说杜老师的三轮车脚蹬子有点松,”他放下箱子就往车边凑,“我顺路过来看看,顺便给孩子们修修鞋。”

院子里孩子们的鞋大多是缝缝补补的,张师傅挨个接过,坐在小马扎上忙活起来。锥子穿过鞋底的声音“咚咚”响,他却一边缝补一边讲笑话,逗得孩子们围着他首笑。豆豆的布鞋 toe 头磨破了,张师傅特意找了块耐磨的皮子补上,还绣了个小太阳,“这样就结实啦”。

傍晚时,前院的刘大爷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给小鸡仔的,”他打开袋子,里面是些玉米粒,“我家阳台种的玉米收了,磨面剩下点颗粒,给小家伙们当零食。”

刘大爷眼神不太好,朵朵便牵着他的手走到鸡笼边,踮脚让他看小鸡啄食。“长挺快嘛,”刘大爷笑得胡子都来,“等长大了,我教你们给鸡搭窝,保准又暖和又结实。”

雨欣看着这一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收废品的老李送来旧衣,修鞋的张师傅义务补鞋,刘大爷惦记着小鸡的口粮,连上次送书包的文具摊老板,都托人捎来两把新尺子,说是给孩子们画图用。

这些善意像一张无形的网,从巷子的各个角落伸过来,轻轻罩住这个小院。老周傍晚编竹筐时,忽然说:“前阵子我帮胡同口的王奶奶修窗户,她非塞给我一把晒干的薄荷,说泡水能败火,我给你们都泡上了。”

搪瓷缸里的薄荷茶冒着热气,李虹梅端着分给大家,指尖碰到缸沿的温度,像碰到了一串连在一起的暖珠子。“昨天我去买菜,卖豆腐的赵大姐多给了半块,说孩子们爱吃她做的豆腐羹。”她笑着说。

杜义康翻开刚收的旧书,里面夹着张纸条,是之前捐书的人写的:“书里夹着两张公园门票,过期前带着孩子们去走走吧。”字迹歪歪扭扭,却看得人心头发热。

暮色里,小鸡仔在笼里啄着刘大爷给的玉米粒,孩子们穿着张师傅补好的鞋在院里跑,墙上晒着老李送来的旧衣服,风一吹,像一面面写满善意的小旗子。

雨欣忽然明白,那些所谓的好人好事,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这些日常的琐碎里——是递来的一杯热水,是补好的一双鞋子,是惦记着对方的一点小事。它们像院子里的阳光,不声不响,却把每个角落都照得暖暖的,织成一张温柔的网,托着这个小院,慢慢走向更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