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糖糕里的阳光

2025-08-16 1779字 7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李虹梅的糖糕忽然蒸得有点苦那天,雨欣正在给“雨欣树”刷石灰水。杜义康举着刷子,蓝布褂子上沾着白灰,像落了场小雪。“你妈这几天总走神,”他往树干上涂着石灰,“昨天把糖当成盐,腌的咸菜苦得能掉眼泪。”

雨欣往树根上浇了点水,看见李虹梅坐在阳台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片银杏叶,正往上面缝什么。阳光透过叶缝,在她的白发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

“妈,张院长说您的糖糕能当贡品,”雨欣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颗水果糖,是上次那个男生给的,“给您甜甜嘴。”

李虹梅的手一抖,针戳在了手指上,血珠像颗小红豆,落在叶子上。“这是给你绣的书签,”她把叶子往雨欣手里塞,上面绣着片小小的银杏叶,针脚歪歪扭扭的,像当年那件毛衣,“等你期末考试,夹在课本里,准能考第一。”

雨欣摸着叶子上的血迹,忽然想起那封信。寄信人又写了封信来,说想在春节时见一面,就在机械厂的大门口。张院长把信给她时,眼里的光有点暗:“不想见就不见,咱不勉强。”

晚饭时,李虹梅往她碗里夹了块糖糕,黑乎乎的,像块炭。“这是妈新学的芝麻味,”她笑得有点不自然,“你尝尝,比原来的甜。”

雨欣咬了口,芝麻的香混着点焦苦味,像秋天的银杏果。她看见爸爸往妈妈碗里夹了块排骨,骨头上的肉炖得酥烂:“明天我歇班,咱去公园逛逛,听说那里的菊花开得正艳。”

夜里,雨欣在画册上画了个糖糕,用油纸包着,纸上的银杏叶被涂成了金色。她把李虹梅绣的书签夹在画册里,叶子上的血迹己经变成了深褐色,像颗小小的朱砂痣。

第二天去公园时,李虹梅穿了件新做的蓝布褂子,领口别着朵小红花——是雨欣用红蜡笔画的,她剪下来别在了衣服上。“你看那朵菊花,”她指着朵黄菊,笑得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花,“像不像你画的银杏叶?”

杜义康蹲在旁边给她们拍照,相机是厂里发的奖品,他总说要多拍点照,等雨欣长大了给她看。“靠近点,”他举着相机,手有点抖,“让树叶当背景,好看。”

雨欣搂着妈妈的肩膀,闻到她身上的面粉味混着菊花香,忽然觉得那封信上的“见面”两个字慢慢淡了。就像李妈妈蒸坏的糖糕,就算有点苦,也是用了心的,比外面买的甜。

回家的路上,路过机械厂门口,雨欣看见传达室的老王叔在扫银杏叶。“小杜师傅家的闺女长这么高了,”他往雨欣手里塞了把,“这叶子泡茶,治咳嗽。”

雨欣把叶子塞进妈妈的口袋,忽然看见李虹梅的口袋里露出半封信——是那封寄信人写的,信封己经被摸得发皱,像块揉旧的布。

晚饭时,李虹梅蒸的糖糕忽然又甜了,甜得能粘住牙。“今天的糖放得正好,”杜义康咬着糕,含糊不清地说,“比张院长做的还甜。”

雨欣看着妈妈眼角的笑纹,忽然把那封信从铁盒里拿出来,放在桌上。“春节我想见见她,”她用筷子敲了敲碗沿,声音亮亮的,“让她尝尝您做的糖糕。”

李虹梅的手一抖,筷子掉在了地上。杜义康捡起来,用布擦了擦:“想见就见,爸陪你去。”他往雨欣碗里夹了块糕,“让她看看,咱雨欣现在多好。”

夜里,雨欣把那封信夹进画册,正好贴在李虹梅绣的书签旁边。信纸上的字迹被灯光照得暖暖的,像撒了层糖。她摸了摸铁盒,里面的枯叶和木块安静地躺着,木头的香味混着糖糕的甜,是这个家的味道。

窗外的“雨欣树”上,最后一片叶子正往下落,慢悠悠的,像在跟谁告别。雨欣知道,不管是要见面的陌生人,还是身边的亲人,都是生命里的叶子,有的会离开,有的会留下,但那些甜味,会像糖糕里的阳光,一首留在心里。

她在画册的最后一页,画了个大大的糖糕,上面插着片银杏叶,叶子的脉络里写着“家”字。画完时,听见李妈妈在厨房蒸糖糕,蒸汽“呜呜”的声音像在唱歌,杜爸爸在客厅擦扳手,金属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像在伴奏。

雨欣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有会蒸糖糕的妈妈,有会修机器的爸爸,有棵记着所有故事的银杏树,还有本装着无数叶子的画册。至于那些还没到来的日子,就像刚蒸好的糖糕,冒着热气,藏着甜,等着她慢慢尝。

风穿过楼道,带着糖糕的香味和银杏叶的清苦,吹得画册的纸页轻轻翻动。雨欣把今天的银杏叶夹进去,这片叶子是今年最后一片了,金黄的,像块小太阳。她知道,明年春天,新的叶子还会从枝头冒出来,带着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