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青史残卷下的归心

2025-08-20 1169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贞元十七年的冬天,阎氏一门举家西迁。沙洲战事不稳,吐蕃随时来攻。河西走廊的冬夜裹挟着砂砾与寒气,如锋利的锉刀般刮擦着军帐牛皮。阎如雪蜷在火塘边,青铜油灯将她的影子扭曲地投在岩壁上,跳动的光斑里,案头那卷《吐蕃风物志》泛着陈旧的暗黄。羊皮纸边角卷起细密的毛边,被她反复得发亮。 她指尖划过"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携诗书百卷、工匠千余,自长安启程西行"的记载,恍惚间仿佛看见史书中描绘的盛大送亲队伍:鎏金马车碾碎初融的春雪,丝绸帷幔在风中猎猎作响,少女公主却只能透过车帘缝隙,最后回望一眼巍峨的长安城。数着绢纸上的年份,喉间泛起苦涩——原来那场轰动天下的和亲,竟己过去了一百西十一个春秋。

火塘里突然爆出火星,惊得她一颤,墨迹氤氲的"景龙西年,金城公主嫁吐蕃"字样在跳动的光影中扭曲变形,化作金城公主在日月山掷镜明志时,那面碎裂成无数星芒的铜镜。阎如雪轻轻合上书本,望着帐外堆积的雪棱,忽然想起数月前吐蕃归还唐俘的消息。那些归来的将士说,如今吐蕃赞普的王妃皆出自本土大族,再无唐室公主远嫁的故事。

微光在雪原上明明灭灭,像极了她记忆里长安夜市的灯笼。她呵出白雾,看着它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原来自随父亲驻守河西,竟己悄然过了七百多个这样的寒夜。 "此后再无唐室公主远嫁吐蕃。"她轻声复述着最新军报里的密语,呼出的气息在睫毛上凝成霜花。

人生无常。"她对着空荡荡的营帐喃喃自语。金枝玉叶的公主们,终究抵不过时势更迭,在政治的棋盘上辗转飘零。指尖无意识着案角的青铜镜,镜面上细小的裂纹蜿蜒如河,恰似她与长安之间横亘的千里烽烟。

文成公主带去的蚕种在吐蕃生根,金城公主维系的唐蕃会盟如今也成一纸空文,而她们本人,都化作了史书中冰冷的寥寥数语。

烛火突然剧烈摇曳,将镜中倒影扯成碎片,恍惚间竟与史书里破碎的日月镜重叠。 抽屉深处藏着七封未寄出的信,信纸边角被反复折叠得起了毛球。萧云卿的字迹力透纸背,时而谈论长安新出的诗集,时而隐晦提及朝堂暗流。最近那封信的墨迹还未完全干透,字里行间浮动着难以掩饰的焦灼:"淮西局势诡谲,颜公身陷囹圄......" 更鼓声穿透夜色传来,惊起栖在帐顶的寒鸦。阎如雪突然起身,将信笺紧紧按在胸口。火塘里的木柴轰然坍塌,溅起的火星落在手背,灼痛却比不上心底翻涌的不安。

她想起萧云卿伏案书写时垂落的睫毛,想起他总爱将书卷卷成筒状敲击掌心的习惯,那些鲜活的细节在记忆里突然变得无比清晰。

"我要回长安。"她对着黑暗轻声说道,声音却坚定得令自己都感到惊讶。匆匆收拾行囊时,药囊里的银针与陶罐碰撞出清脆声响,仿佛在为这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伴奏。推开帐门的刹那,凛冽的北风灌进衣襟,她仰头望着深邃的星河——河西走廊的风雪再冷,也抵不过心底那簇想要奔赴故人的炽热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