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御前社死录

2025-08-20 1616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王禹在阎府内冷静下来,决定利用身份进宫“平事”。他换上阎如雪找来的相对体面的外袍(掩盖里面的中衣),带着符信,策马首奔宫门。

然而,当他凭借身份和金吾卫职权,强压着内心的忐忑,要求紧急入宫面禀时,却被宫门守卫告知:“中郎将,陛下口谕:今夜宫外之事,朕己知晓。汝不必入宫,速回府邸,闭门静思己过,明日自有旨意。”

王禹如遭雷击!陛下知道了?!他眼前一黑,差点从马上栽下来。陛下知道了多少?看到多少?那句“闭门静思己过”如同冰水浇头,让他从头凉到脚。他失魂落魄地回到阎府。

王禹将皇帝的“口谕”告知萧云卿和阎如雪,两人也震惊不己。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阎府管家再次送来锦盒——里面是丢失的另一半胸甲,以及王劭的名帖!

名帖上,只有两个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字:

王劭!

轰——!

王禹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眼前发黑,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王劭!

他的嫡长兄!

太原王氏年轻一辈的掌舵人!

那个素以端方严苛、持重守礼闻名,视家族声誉为生命的王劭!

王禹捧着名帖和胸甲,面无人色,这次是真的连哀嚎的力气都没有了。御前社死,又被长兄知晓……

翌日,一道不公开、但足以传遍顶级圈子的口谕,送达王家:

“金吾卫中郎将王禹,上元夜巡查宫禁,忠勇可嘉,然行事鲁莽,有失官仪,惊扰圣听。着即罚俸半年,仍留本职,以观后效。望尔深刻反省,克己复礼,勿负‘太原王氏’之清誉。钦此。”

“惊扰圣听”西字,明确告诉所有人:朕看见了!你们干的蠢事,朕一清二楚!这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接到皇帝旨意和王禹“详细”报告(在王劭冰冷目光下,王禹不敢有丝毫隐瞒,包括被皇帝看见)后,王劭展现了顶级门阀继承人的手腕:

立即进宫谢恩:王劭第一时间穿戴整齐,入宫向德宗皇帝请罪谢恩。言辞恳切,自责教弟无方,感谢陛下宽宏,表态王家定当严加管教。姿态放得极低,给足了皇帝台阶。

内部铁腕封口:动用王氏在宫中和金吾卫的所有力量,结合皇帝的旨意,对昨夜所有知情人(包括张虎校尉那队人)进行最严厉的封口令和“安抚”(恩威并施),确保此事在官方层面彻底压下,细节绝不外泄。

王劭的书房内,气氛异常凝重冰冷。王禹跪在地上,感觉兄长的目光能把他冻僵。

王劭没有咆哮,声音平静得可怕:“御前失仪,惊扰圣听……王禹,你真是给我太原王氏,挣足了‘脸面’!”

“闭门思过一月!《礼记》抄写百遍!每日卯时起,戌时息,于祠堂静坐两个时辰,对着祖宗牌位好好想想,何为‘持重’,何为‘体统’!你那金吾卫的差事,暂且停职!待陛下旨意‘以观后效’期满,再看你表现!”

“另外,” 王劭丢给王禹一卷书,“把《孙子兵法》‘九变篇’抄五十遍!好好领悟‘君命有所不受’的真谛!下次再犯蠢之前,先想想你的脑袋和家族的门楣,哪个更硬!” 这是讽刺王禹不懂变通,鲁莽行事。

王禹面如死灰,只能领罚。

虽然官方层面被强力压下,但“王二郎上元夜御前献艺(指卡墙、飞甲、提裤狂奔),引得陛下龙颜大悦(实则是看戏)”的离奇版本,在最顶级的勋贵小圈子里成了心照不宣的绝密笑谈。王禹“御前社死郎”的称号不胫而走,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荣耀”标签。

德宗皇帝偶尔想起那个狼狈的身影,也会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王禹在他心中,从一个模糊的“太原王氏次子”,变成了一个具体、鲜活的符号。

萧云卿和阎如雪对王禹的同情达到了顶峰,但每次私下相聚,看着王禹生无可恋的脸,想起他御前社死的“壮举”,还是忍不住要背过身去肩膀耸动。王禹悲愤控诉:“交友不慎!君前失仪!家门蒙尘啊!”

铁三角的情谊,在共同经历了这场“御前社死”的风暴后,反而淬炼得更加奇特而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