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谋划宣府城

2025-08-24 1747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冬月初八的朔风裹挟着雪粒,将大同府衙的窗棂拍打得簌簌作响。烛火摇曳的书房内,卫国公李孝恭手持铜拨,轻轻挑动烛芯,跳动的火光在宣府城的沙盘模型上投下变幻的光影。这座精雕细琢的陶土城池,此刻在众将眼中重若千钧。

"宣府。"卫国公苍劲的手指重重叩击沙盘边缘,震得城垛上的旌旗微微颤动,"此城若下,辽东与中原便可血脉相连。"老将军独目中的精光扫过众将,"守将阿史那拥兵五万,号称鞑靼第一巴图鲁,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梁定方抚摸着下巴上的刀疤,沉声道:"不若效仿朔州旧例?末将愿率轻骑断其归路。"

"不可。"贾琮突然开口,修长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三道深深的沟壑,"阿史那在张家口、野狐岭、黑水河三处皆设烽燧,我军稍有异动,顷刻便知。"他拾起几枚檀木雕刻的骑兵人偶,在沙盘北侧一字排开,"更兼其麾下三万铁骑往来策应,如臂使指。"

牛继宗烦躁地扯开领口:"难道要强攻不成?那城墙高达五丈,守备森严!"

书房内顿时陷入沉寂,唯有炭盆中火星爆裂的噼啪声清晰可闻。贾琮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地图,在沙盘旁徐徐展开。众将凝神细看,竟是一幅标注详尽的燕山地形图,密密麻麻的红点如血珠般刺目。

"末将半月前派出十二队精锐斥候,"贾琮的指尖停在一处锯齿状标记上,"在燕山北麓觅得这条樵夫小径。"指甲顺着若隐若现的细线蜿蜒前行,最终停在宣府城北侧,"此处城墙年久失修,守军每夜子时换岗,有半刻钟的间隙。"

卫国公的独眼微微眯起。老将军突然抓起代表守军的玄色旗帜,猛地插在贾琮所指之处:"即便潜入成功,如何开启城门?"

贾琮胸有成竹道:"此计分三步。其一,大军每日白昼佯攻西门,令鞑靼守军疲于奔命;其二,每夜在城下擂鼓呐喊,虚实相间;其三,待三日后敌军懈怠,我等潜入城中的死士便在城内多处纵火,趁乱夺取城门,放下吊桥,以烽火为号,引大军入城。"

他抬头迎上卫国公的目光,坚定道:"末将只需八百死士,必能趁乱破城。"

老将军喉结滚动,布满老茧的手掌抚过沙盘上起伏的山脉,突然抓起代表贾琮的赤色旗帜,重重插在宣府城头:"几成把握?"

"五成。"贾琮的声音如淬火精钢,"若得内应相助,可添两成胜算。"

卫国公突然仰天长笑,笑声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他重重拍在贾琮肩上:"好个贾家儿郎!当年你祖父亦是这般,仅率五百死士便奇袭鞑靼大营!"老将军转向众将,声若洪钟:"牛继宗率三万大军正面佯攻,梁定方领一万五千精骑截杀援军,侯孝康统两万步卒负责接应。"

待众将领命而去,卫国公独留贾琮。老将军从暗格中取出一柄寒光凛冽的短剑:"此剑名'鱼肠',淬有剧毒。"剑鞘上古朴的篆文在烛光下泛着幽蓝寒芒,"切记,五日后子时三刻,老夫在城外静候你的信号。"

当夜,贾琮在营中亲自挑选死士。被选中的将士默默将家书投入帅案旁的铁箱——这是边军不成文的规矩,唯有生还者方能取回家书。

"家中独子者,出列。"贾琮的声音冷峻如铁。营帐内寂然无声。

"有高堂需奉养者,出列。"依然无人移动。

亲兵赵铁柱突然单膝跪地,甲叶铿锵:"将军,让弟兄们随您再立奇功!"八百将士齐刷刷跪倒,铠甲碰撞之声犹如金戈交鸣。

三更时分,一道黑影悄然而至。黑衣人从怀中取出一个织锦囊袋,内有一方绢帛与一枚温润如玉的玉佩。贾琮就着清冷的月光展开绢帛,竟是宣府城粮仓、武库的详尽布局,边角处还勾勒着一条通往西城的密道。

"我等乃太上皇麾下黑衣卫,"来人声如蚊蚋,"此图乃潜伏宣府多年的暗探所绘。行动之时,我等自会从侧翼杀出,为将军分忧......"话音未落,身影己如轻烟般消散在夜色中。

贾琮紧握玉佩,温润的触感,精美的雕工,确实是皇家御用。

次日黎明,八百黑衣死士牵着战马悄然离营。每匹战马的西蹄都裹着厚厚的棉布,士兵们口中衔着木枚。贾琮回首望向大营方向,那里有卫国公承诺的三万雄师。他轻吐一口白气,转身没入漫天风雪之中。

宣府城头的阿史那莫名打了个寒颤。这位身经百战的悍将凝望北方翻涌的乌云,忽然想起老可汗当年的预言:"当苍狼凝视南方时,须谨防来自背后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