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刚散,贾政便匆匆向上官告了假,工部侍郎梅吉苏核准后,贾政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府里赶。他手里攥着那份还带着墨香的邸报,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轿夫们从未见过老爷这般急切,抬着轿子几乎是小跑着穿过宁荣街,惹得路过的下人们纷纷侧目。
"快些,再快些!"贾政第三次催促道,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激动。他想起方才朝堂上,皇帝特意对他说的那句"贾府教子有方",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荣禧堂内,贾母正与王夫人、邢夫人说着闲话。 王夫人正抱怨着这个月的开支太大,忽听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贾政几乎是闯了进来,连官帽都歪了几分。
"母亲!大喜,大喜啊!"贾政连礼都未行全,就迫不及待地喊道。他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官服的前襟都汗湿了一片。
贾母放下手中的茶盏,笑道:"你也是有了春秋的人,怎么还这么冒冒失失的?"
"母亲,大喜啊!"贾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居庸关大捷,琮哥儿立了大功!生擒鞑靼大将、缴获鞑靼大櫜!陛下龙颜大悦,特意在朝堂上夸赞琮哥儿是当世之猛将呢!"
贾母手中的茶盏"当啷"一声落在几上,茶水溅湿了衣襟都浑然不觉。她颤巍巍地站起身,连声问道:"当真?快细细说来!"贾政便把今日大朝会捷报内容大概说了一下。贾母心中大定,自己投资贾琮是对的。贾家总算又有一个男子能顶门立户了。
王夫人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帕子被攥得变了形,指节都泛出了青白色。邢夫人见状,忙笑着打圆场:"这可是咱们贾府全府上下的荣耀!琮哥儿真是给祖宗争光了。"
沁芳斋内,黛玉正与三春姐妹说笑着品茶。 忽见琥珀慌慌张张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姑娘们快去荣庆堂,琮三爷在边关立了大功!老爷刚从朝堂上带回来的消息!"
迎春手中的绣绷"啪"地掉在地上,丝线散了一地。她眼中立刻涌出泪花,声音都哽咽了:"琮三哥...可还安好?边关苦寒,他..."话未说完,就掏出帕子拭泪。
惜春虽性子冷淡,此刻也难得露出忧色,轻声道:"边关战事凶险,不知三哥这些年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眉头紧锁。
宝玉却撇了撇嘴说:"向我们这等富贵人家,琮老三又何必去那凶险的边关!"见探春瞪他,又补充道:"边关都是打打杀杀,有什么好稀罕的。"
探春忙拽了拽他的衣袖,黛玉声道:"二哥哥慎言!琮哥哥为国效力,也是替兄从军,如今打退鞑靼,立了战功,这是光宗耀祖的事。"
众人来到荣庆堂时,里面己经挤满了人。 贾母见她们来了,高兴地招手:"你们琮三哥在边关立了战功,我们贾府受了皇帝的夸奖,这是大喜事!鸳鸯置办几桌酒席,大家热闹热闹。"
黛玉小心问到“不知琮三哥何时回来,他这一去就是三年多。”“如果一切顺利,应该用不了太久”贾母说道。贾母心情不错,贾琮如果立了功回来,那么贾家就可以一改之前的颓势。
薛姨妈带着宝钗前来道贺:"虽未见过琮哥儿,但常听说是极出息的。"宝钗也温婉附和:"琮兄弟为国效力,实乃贾府之福。"
凤姐从外头进来,面上不显,眼中却闪着喜色。她状似随意地对平儿道:"去库房取些糖果来,给各房都送些。"这制糖果的法子,还是当年琮哥儿给的方子,这些年经过革新,制作出了许多糖果,如奶糖、花生糖等。在神京城十分受欢迎,给贾府带来的进项十分可观。想到以后有个兄弟在军中撑腰,凤姐心里乐开了花。
王夫人强撑着说了句"确实是喜事",便借口头疼告退。一回到房中,她就再也忍不住,"砰"地一声摔了茶盏,碎瓷片溅了一地。
"一个庶子也配..."王夫人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周瑞家的忙劝道:"太太息怒,他再出息也是大房庶子。咱们宝二爷才是正经的嫡子,老太太最疼的。"
王夫人冷笑道:"你懂什么?贾琮在边关立了功,在朝堂上得了脸,府里的地位水涨船高,往后更难对付了!"说着又摔了一个茶壶。
贾琮小院里,迎春、惜春带着黛玉、探春等人走了进来。 这院子虽不大,三间瓦房,却收拾得极干净,窗明几净,案上摆着几本兵书,砚台里的墨好像还未干透,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
喜鹊正擦拭着贾琮读书用的桌案,见姑娘们来了,连忙行礼。迎春柔声道:"不必多礼,我们只是来坐坐,和你们说说琮兄弟的喜讯。"
惜春走到案前,指尖轻轻抚过那方青石镇纸,低声道:"这镇纸还是那年他临行前,我送他的。"
喜鹊眼圈微红,轻声道:"三爷走前说,这镇纸压着兵书,等他回来还要继续读。"
黛玉望着案上摊开的《孙子兵法》,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清隽有力,不禁轻叹:"琮三哥真是勤勉。"
探春笑道:"他从小就这样,读书习武从不懈怠。"
小桃端了茶进来,脸蛋红扑扑的,兴奋道:"姑娘们可听说了?三爷在边关立了大功,生擒了鞑子大将!二老爷刚带回来的消息!"
喜鹊手中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她强自镇定,声音却微微发颤:"三爷...可有受伤?"
"说是完好无损呢!"小桃又哭又笑,抹着眼泪道:"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喜鹊望向窗外那株贾琮亲手栽的海棠,轻声道:"三爷说过,要等
要等仗打完才会回来..."说着,一滴泪无声地滑落。
——
夜深了,贾母独自在佛堂诵经。 鸳鸯轻声道:"老太太,该歇息了。"
贾母叹道:"我在想琮哥儿。他娘去得早,那会子我还担心琮哥儿活不长呢,现在都成小将军了。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