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诗稿牵情

2025-08-24 2651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大运河上,一艘官船正破浪北行。贾琮立在船头,望着两岸连绵不断的枫林。秋风拂过,片片红叶飘落水面,在夕阳映照下宛如跳动的火焰。他深吸一口气,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纸,就着船舷写下了新作《运河秋兴》。

运河两岸落枫稠,千里寒波接远洲。

芦荻摇风翻白浪,蒹葭含露映苍鸥。

帆随新梦穿云去,路向长天载月游。

待到春归冰泮后,清波再润万家秋。

"三爷又在写诗了。"身后的小厮笑道。

贾琮笑而不答,将写好的诗小心折好放入怀中。转身时,他忽然觉得心头一空,仿佛遗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感觉来得莫名,却又挥之不去。

而此时的神京城中,秦府后院的小楼上,烛火通明。秦可卿倚在临窗的贵妃榻上,手中捧着一叠略显褶皱的纸张。那是月前那位救她的少年遗落的课业。

"姑娘,该用晚膳了。"宝珠在门外轻声唤道。

秦可卿恍若未闻,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篇《安国策》中。烛光下,她时而因读到精妙处微微颔首,时而蹙起秀眉陷入沉思。读到"民生固,则国基立矣"时,她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罗帕,指节都泛起了青白。

宝珠等了半晌不见回应,只得推门进来。只见自家小姐斜倚在榻上,一头青丝只用一根玉簪轻松挽着,烛光映得她侧脸如玉般温润。那双平日里总是含着三分愁绪的眸子,此刻却亮得惊人。

"姑娘?"宝珠又唤了一声。

"啊!"秦可卿如梦初醒,慌忙将手中的稿纸往袖中藏,却不慎带落了一页。宝珠弯腰拾起,只见上面写着《春景·郊原新绿》,不禁轻声念道:"暖律初回冻渐消..."

"快还我!"秦可卿急得耳根通红,伸手去抢时,罗袖带翻了案上的青瓷茶盏。茶水泼洒在绣花鞋面上,她却浑然不觉,只顾将散落的稿纸拢在胸前,如获至宝。

宝珠从未见过小姐这般失态,正欲打趣,忽见秦可卿盯着最后一页的署名怔怔出神——"荣国府贾琮习作"八个字力透纸背,笔力雄健非常。

"原来那日救您的公子是..."宝珠话音未落,秦可卿己背过身去。烛影摇红中,少女雪白的后颈渐渐染上晚霞般的颜色。她将发烫的脸颊贴在冰凉的纸页上,心跳声大得连自己都能听见。

"他..."秦可卿的声音轻若蚊呐,"会来取这些么..."

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案上烛火猛地一跳。秦可卿忽然起身,从描金红木匣中取出素白绫缎,将稿纸一层层仔细包裹。她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恍惚间又看见月光下那个执棍少年——他转身离去时衣袂翻飞,背影挺拔如松。

"姑娘若想谢恩,不如..."瑞珠捧着针线篮进来。

"休要胡说!"秦可卿急急打断,却忍不住又翻开一页。当读到"韶华不负春光好"时,无意识地着自己被救时擦伤的手腕,那里结的痂早己脱落,此刻却莫名发烫。

夜深人静,秦可卿终于倦极而眠。宝珠轻手轻脚进来收拾,却发现小姐即便在梦中,仍紧紧攥着那首《秋景·篱落丰歌》。烛泪堆成珊瑚色的小山,映得枕上泪痕晶莹如露。

翌日清晨,秦可卿早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枕边的诗稿是否安好。她让宝珠取来上好的澄心堂纸,亲自将贾琮的策论和诗词重新誊抄了一遍。她的字迹清丽秀雅,却又不失力道,与贾琮的雄健笔法相映成趣。

"姑娘抄这个做什么?"瑞珠好奇地问。

秦可卿轻抚纸页,低声道:"这样的文章,应当好好保存。"说完,她将原件用绫缎包好,锁进了自己的首饰匣最底层。

转眼三日过去,这日秦可卿正读到《冬景·寒塘待春》中"待得梅梢春意动"一句时,忽听院中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姐姐!姐姐!"一个清脆的童声由远及近。

秦可卿连忙将诗稿收好,刚站起身,就见一个八九岁的少年推门而入。少年身着靛青色首裰,腰间系着一条杏黄色汗巾,一张圆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

"钟儿回来了?"秦可卿脸上顿时绽放出温柔的笑意,伸手为弟弟拭去额角的汗珠,"怎么跑得这样急?"

秦钟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先生今日放得早,我想着早些回来见姐姐。"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这是东街李记的桂花糖,我特意给姐姐带的。"

秦可卿接过糖包,眼中泛起柔光:"钟儿有心了。"她拉着弟弟在窗边坐下,细细打量着他,"在私塾可好?先生教得如何?"

秦钟闻言,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先生年迈,讲书时常打瞌睡。昨日讲《论语》,竟把'君子不器'说成了'君子不气'..."说着模仿起老先生摇头晃脑打瞌睡的样子,逗得秦可卿掩口轻笑。

笑过之后,秦可卿若有所思地从案上取过贾琮的诗稿:"钟儿,姐姐这有一篇好文章,你且看看。"

秦钟接过纸张,起初还有些漫不经心,但读着读着,小脸上的神情渐渐变得专注起来。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点头称许,读到精彩处甚至不自觉地念出声来:"'民生固,则国基立矣'...这话说得真好!"

秦可卿看着弟弟专注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如何?"

"这文章写得真好!"秦钟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比先生讲的那些陈腐道理强多了!姐姐,这是哪位大儒所作?"

秦可卿的指尖轻轻抚过纸页,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是一位...恩公所写。"

"恩公?"秦钟疑惑地眨着眼睛。

秦可卿便将那日遇险被救之事娓娓道来,说到贾琮执棍退敌时,秦钟的小拳头不自觉地握紧;说到少年转身离去的背影时,秦可卿的声音微微发颤。

"原来是这样!"秦钟听完,猛地站起身,小脸涨得通红,"这位恩公大哥不仅武艺高强,文章还写得这样好!"他挺起胸膛,郑重其事地说,"姐姐,我以后也要像恩公大哥一样,既能保护姐姐,又能写出好文章!"

秦可卿被弟弟的模样逗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发顶:"那钟儿可要好好用功才是。"

"嗯!"秦钟用力点头,又拿起诗稿细细品读起来,"姐姐,这些诗我也喜欢。特别是这首《春景》,'雨润田畴催犊耕,烟迷村舍见渔樵',读着就好像看见画一样..."

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姐弟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秦可卿望着专注读诗的弟弟,眼中满是温柔。她轻轻抚过诗稿上力透纸背的字迹,心中默念:不知那位公子,此刻正在何方?

而此时运河上的贾琮,正立于船头远眺。忽然一阵秋风拂过,他心头微动,仿佛听见有人在远方轻唤他的名字。抬头望去,只见天边晚霞如火,映照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恰如那日救人之时,少女眼中闪烁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