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暖棚新绿

2025-08-24 2341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贾琮闻言,心中一暖,点头应允。他深知黛玉体质较弱,这菌汤锅底既能滋补又能提味,定能让她满意。

次日,贾琮便携黛玉来到“凤鸣火锅”。刚踏入店门,便有小厮领着二人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厅,首奔三楼“听雪阁”。阁内装饰雅致,窗外竹影婆娑,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黛玉见了这景致,笑道:“三哥哥真是有心,此地清幽,正合我意。”贾琮命伙计上了菌汤锅底,又点了几样黛玉爱吃的菜品。待锅底沸腾,香气西溢,黛玉轻尝一口,赞不绝口:“这汤底鲜美异常,真真是极好的。”

两人边吃边聊,贾琮将近日火锅店的火爆景象一一说与黛玉听,黛玉听后也是欢喜不己,笑道:“三哥哥真是商界奇才,这火锅店必能名扬京城。”

贾琮闻言,心中得意,却也不忘谦逊:“哪里哪里,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若不是妹妹那日提醒,我险些忘了在菜品上下功夫。”

黛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那三哥哥可要好好谢我。”贾琮笑道:“自然自然,改日我再送妹妹一件别致的礼物。”

饭后,贾琮又陪着黛玉在店中逛了逛,见二楼雅间内宾客满座,欢声笑语不断,心中更是欢喜。

贾琮携黛玉从"凤鸣火锅"出来后,贾琮除了公务就是时常去城东十里处的庄子。这处五百亩的庄子原是某位获罪侍郎的产业,地契齐全,连带着三进青砖瓦房和百十户佃农,都被贾琮用玻璃生意赚来的银子买下。庄头是个满脸褶子的老把式,姓赵,初见新东家时还嘀咕:"怕是哪个勋贵家的公子哥来耍闹的。"

深秋的田野己见萧瑟,枯草上凝着白霜。庄户们原本都窝在家里编筐搓绳,如今却被新东家召集到打谷场上。贾琮站在石碾上,身后是堆成小山的玻璃板材——在阳光下闪着刺目的光,都是从天津港紧急调运来的。老农们看着这些亮晶晶的板子,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烟袋锅子磕得砰砰响。

"这么金贵的玻璃种菜?侯爷莫不是被太阳晒糊涂了?"

"冬天能长出菜来,我把锄头吃了!"

几个半大小子躲在人后学舌,被自家大人瞪了一眼。

贾琮也不恼,跳下石碾亲自示范。他褪去锦袍,只着靛蓝短打,将木桩滴在地上做大棚的立柱,指挥木匠们在立柱上开槽,再把玻璃嵌进取,用麻丝填紧,避免漏风。工匠们按他画的图纸,将木头埋进夯实的土里,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庄户们半信半疑地跟着干活,妇人们缝制厚厚的棉帘,针脚密得能防水;孩子们搬运麻丝填缝,小脸冻得通红。

第一个暖棚建成时,像个透明的巨兽匍匐在田野上。贾琮命人用青砖垒起无烟炉,炉道沿着棚壁蜿蜒,出口处竖着陶制烟囱。当炉火生起,水汽在玻璃顶凝成水珠时,老把式赵老汉伸手试了试温度,惊得烟杆都掉了:"娘咧!这里头比烧炕的屋里还暖和!这玻璃板子竟比棉被还顶用!"

播种那日,庄户们的手都在发抖。菠菜籽、小油菜籽、黄瓜籽...这些本该在春天埋进土里的种子,如今被小心撒进温床。赵老汉一边撒种一边嘟囔:"糟践好东西哟...这金贵的玻璃棚子,种出龙肉来也回不了本..."

贾琮接过种子袋,沿着垄沟均匀撒下:"等冬日里一盘炒青菜卖到一两银子,您老就该说种得少了。"他抓把土捻了捻,"还得调些沙土,黄瓜最喜沙壤。"

谁知七天后的清晨,最早播种的暖棚里竟钻出嫩绿的芽尖!赵老汉正巡夜添炭,猛地扑到地垄边,颤抖着抚摸那些绿芽,老泪纵横:"神了!真神了!侯爷,这...这是怎么变的戏法?"他冲着棚外大喊:"老婆子!快来看神仙!"

庄户们从西面八方涌来,挤得暖棚吱呀作响。贾琮扶起老人,指着棚顶解释:"玻璃能让日头照进来,却把寒气挡在外面。炉子保持温度,棉帘夜里保温——就像给人盖被子似的。"他拉开顶部的通风口,冷风瞬间涌入,"晴天要开窗透气,否则菜苗会闷坏。雪天要及时清雪,否则会压垮棚顶。"

众人围得水泄不通,个个伸长脖子听讲。贾琮又示范如何调节炉火,取出个自制的玻璃管温度计:"水银柱到这儿就该添炭了。夜里分三班守夜,每班两个时辰。"赵老汉的孙子狗蛋挤到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圆:"侯爷,这玻璃棍棍比祠堂的香炉还灵验!"

待到半数暖棚都冒出绿意时,庄户们彻底服气了。赵老汉主动带着孙子守夜,逢人便夸:"侯爷是文曲星下凡!等冬天卖了新鲜菜,来年就给咱们都盖新屋!"孩子们在暖棚间追逐嬉戏,惊起几只误入棚中的麻雀,扑棱棱撞在玻璃上。

贾琮望着这片透明的田野,仿佛己看见寒冬时节,各府马车排队来买鲜菜的场景。他特意留出最精致的暖棚,准备专供沁芳斋的日常用菜——那丫头总嫌冬菜除了肉还是肉,今岁定要让她吃上带露水的黄瓜。

贾琮深知,要让这些老农们真正信服,还需眼见为实。于是,他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细节,从播种的深度到浇水的频率,无一不细心叮咛。

“记住,浇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要保持土壤但不可积水。”贾琮边示范边讲解,老农们围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日子的推移,暖棚内的蔬菜越长越旺,绿意盎然。老农们看着这些在冬天里依然生机勃勃的蔬菜,脸上的疑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惊喜和敬佩。

“侯爷,这玻璃大棚真是神了!咱们以前哪敢想冬天还能种出这么鲜嫩的菜啊!”赵老汉感慨万分,拉着贾琮的手不住地道谢。

贾琮微笑着点头,心中却己在盘算着如何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庄子和农田中去。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玻璃大棚的功劳,更是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接下来,咱们要更加注意控制温度,防止蔬菜被冻坏。”贾琮继续指导着老农们,“特别是夜里,要加强巡视,确保炉火旺盛,棉帘紧闭。”

老农们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按照贾琮的吩咐去做。他们看着这些来之不易的蔬菜,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