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贾宝玉的归途

2025-08-24 1573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贾琮一行人抵达作坊时,暮色将临未临,天边晚霞熔金般流淌,将海面染成粼粼的橘红。作坊寨门的灯笼己然点亮,在渐起的海风中摇曳。

贾环与贾芸早己候在门口,见贾琮下马忙迎上前,衣摆都沾了薄露。

“宝玉呢?”

"宝二哥在玻璃作坊盯着呢,"贾环禀道,袖口还沾着些许矿粉,"这几日专做工艺摆件,有玻璃玉如意、玻璃骏马、玻璃梅花鹿。宝二哥常能提些好主意——前儿说掺些贝壳粉能让玻璃更透亮,试了果真如此。"

贾琮颔首,一行人往作坊行去。但见宝玉身着粗布工服,正站在熊熊燃烧的炉前指挥工匠:"李师傅,东边炉温再升三分!对,就这样——王把式,模具要压得再实些!"转身见贾琮,笑着抹了把汗,脸上还沾着煤灰,"三哥来了!"

"黑瘦了些,倒添了英气。"贾琮拍拍他肩,触手尽是硬实的肌肉,"可有所得?"

宝玉眼神晶亮,从怀中掏出个小本子,页角都卷了边:"记了不少——工匠们日夜辛劳,银钱都是一滴汗摔八瓣挣来的。就是饭食差些,若不是芸哥儿常带烧鸡给我,早饿跑了。"说着自己先笑起来,露出被海风吹得皴裂的嘴唇。

"过几日便回京罢,"贾琮望向京师方向,"老太太想你想得紧,前日在宁正堂堵我。再不去接你,怕要拆了我这身骨头。"

宝玉急问,眼睛瞪得溜圆:"可能带些玩意儿回去?我给老太太准备了盏玻璃宫灯,给探春妹妹做了套文房用具,还有太太的插瓶、给老爷妹妹的镇纸......"

"准你挑五件。"贾琮可不想让宝玉拿自己的东西赚人情。贾琮转头吩咐管事,"新开三炉专产六尺长、三尺宽、三分厚(一厘米)的大玻璃。旧炉仍制工艺品,按原策售卖。再建新炉备用——要能容得下两人高的大缸。"

又召来老师傅,铺开宣纸画出十数种带把玻璃杯。笔尖游走间,螭龙蟠凤跃然纸上:"这种缠丝纹的做三套,竹节式的也要三套。另做瑞兽纹贡品,"他蘸饱朱砂细细勾勒,"麒麟要踏云,蟠螭须绕柱——精益求精,这是要进上的。"

晚膳时特意加了红烧肉与海鱼汤,宝玉竟扒了三碗饭,吃相虽仍文雅,速度却快了许多。贾琮瞧着好笑,递过汤碗:"慢些吃,又没人抢。"见他指甲缝里还嵌着窑灰,心下暗叹这番历练果然值得。

此后数日,贾琮取出密藏的水泥方子交与工匠:"试不同配比,加石膏、矿渣皆可。每试一炉皆记录在案——"他指着特制的表格,"温度、时辰、成品硬度皆不可漏。砌墙试验时要以铁锤敲击,裂纹超过指宽便算失败。"亲自看他们拌料煅烧,白烟腾起时,工匠们都被呛得咳嗽连连。

五日后启程时,宝玉换上大红箭袖,下颌刮得青亮,发髻高束,竟有几分男子气。马背上与贾琮并肩而行,滔滔讲着海事见闻:"...那日见老渔人单舢板搏浪,桅杆都折了还在收网,方知'命如草芥'西字血淋淋的分量。回来便让芸哥儿给工匠每日添个肉菜..."

贾琮颔首,纵马避开道旁劳作的农人:"既见民生多艰,日后锦衣玉食时,也莫忘这碗粗粮滋味。"见宝玉若有所思,又补了句,"你给姐妹们带的礼物很好,但更该给老太太带份心意——譬如用你亲手烧的玻璃杯,给她奉盏茶。"

申时至宁荣街,宝玉望见"敕造荣国府"的熟悉匾额,忽然哽咽:"这些日子...竟似重活了一回。"一抖缰绳纵马奔去,朱衣在夕照中如一团跳动的火。车帘被风掀起,露出里头玻璃梅花鹿晶莹剔透的身躯,在暮色里流转着七彩光晕。

贾琮缓辔而行,听得远处传来贾母又哭又笑的喧嚷,唇角泛起笑意。晚风送来宝玉的高呼:"老祖宗!孙儿带了会发光的玻璃梅花鹿——还有给您沏茶的杯子!"几个小厮追着马跑,惊起一街麻雀。

转过穿花回廊时,恰见黛玉倚在沁芳斋的窗口,手中团扇半掩着脸,眼波却追着那团红云而去。贾琮驻足轻笑,袖中滑出支玻璃簪子——海浪纹样里凝着细碎金箔,正是那日看她画过的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