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安抚贾老太君

2025-08-24 1630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未时三刻,日头偏西,贾琮一行人风尘仆仆回到贾府。车马在宁国府门前停稳,贾琮翻身下马,玄色劲装上还沾着天津港的海风咸气。他命人将一车玻璃器皿卸入库房,自己则精心挑选了六个最精巧的妆盒——五个用紫檀木雕花,一个用沉香木嵌螺钿——让晴雯和清荷捧着,又命亲卫抬着两篓还在吐沫的青壳螃蟹,往荣国府去了。

荣庆堂内正是热闹时候,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看着穿着,应该是史家小姐。鎏金香炉里焚着百合香,贾母歪在榻上听小戏子唱《牡丹亭》,王夫人、邢夫人并众姐妹围坐说笑。见贾琮进来,贾母忙坐起身,腕间的翡翠镯子磕在炕桌上叮当作响:"琮哥儿回来了?宝玉呢?怎不见他人?"

贾琮行礼笑道:"给老祖宗请安。宝兄弟在天津港见识了新鲜事物,非要多住几日学些本事,孙儿拗不过他,便留他在那边了。"

贾母顿时敛了笑容,手中的佛珠也不转了:"胡闹!宝玉哪吃过这种苦?海边风大日头毒,定是你哄他留下的!"说着就要叫赖大去接人。

"老祖宗明鉴,"贾琮不慌不忙上前一步,"宝兄弟如今每日晨起练五禽戏,还跟着老师傅学吹制玻璃,昨日竟能独立做出个荷叶笔洗了。"他示意清荷呈上妆盒,"您瞧,这就是咱们自家作坊出的好东西,宝兄弟也帮着出了主意呢。"

贾母将信将疑地让鸳鸯打开妆盒。只听"咔哒"一声机括轻响,妆盒内竟嵌着一面一尺见方的玻璃镜,照得人毫发毕现。满堂顿时哗然,连唱戏的小戏子都忘了词。

"阿弥陀佛!"贾母惊得首念佛,凑近镜子仔细端详,连眼角细纹都照得清清楚楚,"这镜子竟比铜镜清楚百倍!西洋进贡的也没这样透亮!"

王夫人也看得怔住,下意识理了理鬓角的海棠花。探春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镜面,冰凉的触感让她轻呼:"这般通透,竟照得见汗毛呢!"

贾琮又取过那个沉香木妆盒走到黛玉面前。这盒子比别人的都小巧些,盖子上用螺钿嵌着翠竹纹样:"妹妹瞧瞧这个可喜欢?"

黛玉轻轻打开鎏金扣绊,只见镜框上竟用珍珠母贝嵌着"林黛玉"三个簪花小字,镜钮还是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花心嵌着米粒大的粉晶。

"三哥哥费心了。"黛玉抿嘴一笑,眼角泪痣在镜中格外动人,"这样好的手艺,怕是费了不少工夫?光是嵌这螺钿,就得熬好几夜吧?"

"只要妹妹喜欢,费再多工夫也值得。"贾琮低声道,温热的气息恰好拂过黛玉耳畔。见她耳根微红,这才转身对众人道:"还带了二百斤螃蟹,都是今早才捞的,今晚正好开个螃蟹宴。"

王夫人见宝玉确有长进,又得了这样稀罕的礼物,终于露了笑脸:"难为琮哥儿想得周到。凤丫头,快去安排!"

是夜,荣国府灯火通明。大红的灯笼挂满回廊,螃蟹蒸得通红摆在菊花丛中,丫头们捧着醋姜穿梭往来。桌子上摆着蟹八件,贾母尝了口蟹黄,连连称赞:"比往年吃的都鲜!这醋也调得恰到好处。"

凤姐更是个中好手,纤纤玉指轻巧地拆出整块蟹肉,先奉与贾母,又给众姐妹布菜:"太太尝尝这个钳肉,最是!"

黛玉不能多吃寒物,只略尝了半只。贾琮特意让厨房蒸了碗蟹肉蛋羹给她,又温了黄酒兑上姜汁:"妹妹略饮些驱寒。"湘云吃得满手腥汁,腮帮子鼓鼓的还嚷着要醋;探春斯文地用小银锤敲蟹钳;连惜春都多用了半碗饭。

宴至半酣,贾琮悄悄离席。月光如水银泻地,见黛玉独自倚在廊下醒酒,月白的裙裾被晚风吹得微微飘动。他走过去,从袖中取出个油纸包:"蟹肉松,配粥最好。我让人把蟹腿肉都拆了,用文火烘的。"

黛玉正要道谢,忽听远处传来湘云的醉歌:"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唱到后头己是颠三倒西,惹得众人哄笑。

两人相视一笑,廊下的灯笼将影子投在粉墙上,渐渐融在一处。假山后传来秋虫唧唧,混着蟹壳的腥香,竟酿出别样的温柔。

次日清晨,黛玉醒来时,见那妆盒端正摆在梳妆台上。打开时,发现镜钮玉兰的花心不知何时多了粒露珠——原是颗极小极圆的东珠,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