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运河波光粼粼,贾琮的官船缓缓驶近京城码头。岸边杨柳依依,宁国府大管家王二狗早己带着二十余名小厮在码头等候多时。见船靠岸,王二狗连忙整了整衣冠,快步迎上前去。
"三爷可算回来了!"王二狗躬身行礼,眼角堆满笑纹,"老太太昨儿还念叨,说三爷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月。"
贾琮站在船头,玄色披风被河风吹得猎猎作响。他微微颔首:"府里可好?"
"托三爷的福,一切安好。"王二狗说着,眼睛却不住往船上瞟,"只是西府那边..."
贾琮会意,摆手道:"你带着亲兵和礼品先行回府。"说着翻身下船,拍了拍王二狗的肩膀,"那十二车江南特产,仔细着点搬。"
皇宫城门外,当值侍卫见贾琮策马而来,连忙行礼:"伯爷回来了!皇上吩咐过,伯爷到了首接去御书房。"
御书房内,佑平帝刚用过午膳,正在批阅奏折。听闻贾琮求见,立即宣召。
"臣贾琮,叩见皇上。"贾琮单膝跪地,甲胄铿锵。
佑平帝放下朱笔,龙颜大悦:"爱卿平身。江南之事,朕己收到太师的密折。"皇帝走到贾琮跟前,亲手将他扶起,"不仅拿下江南大营,还替朕练出一支精兵,更将盐政彻底收归朝廷。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贾琮咧嘴一笑,露出几分少年意气:"臣是个粗人,就喜欢黄白之物..."
"哈哈哈!"佑平帝朗声大笑,指着贾琮道,"好你个贾琮,倒是实在!行,你先回府,赏赐随后就到!"
宁国府正门前,尤氏领着秦可卿、惜春、迎春等人早己等候多时。晴雯和清河站在最前排,两个丫头眼睛都哭红了。
"来了来了!"眼尖的清河突然喊道。
只见长街尽头,贾琮一骑当先,两名亲兵紧随其后。马蹄声由远及近,转眼就到了府门前。
"三弟!"尤氏上前两步,眼圈微红,"可算平安回来了。"
贾琮翻身下马,朝众人拱手:"劳各位挂念。"
晴雯和清河一左一右拉住他的衣袖,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贾琮无奈,伸手揉了揉两个丫头的发顶:"哭什么,我这不是好好的?"
众人簇拥着贾琮入府,晴雯和清河早己备好香汤。沐浴更衣后,贾琮换上一袭月白色家常锦袍,腰间只悬了块羊脂玉佩,整个人清俊挺拔,与方才戎装模样判若两人。
正说话间,外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圣旨到!"
戴荃手持明黄圣旨,在八名小太监的簇拥下昂首而入。宁国府众人连忙跪地听宣: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宁安伯贾琮,平定江南盐政隐患,功在社稷,升为三等宁安侯,赐飞鱼服,赏玉如意一柄、白银十万两,御用瓷器三套,蜀锦二十匹,软烟罗二十匹,各色香料二十斛,御酒二十坛。钦此!"
"臣,谢陛下隆恩!"贾琮恭敬接旨,顺势将一张五百两银票塞进戴荃袖中。
戴荃眉开眼笑,压低声音道:"皇上说了,让侯爷好生歇息几日,朝会上还要当众褒奖呢!"
送走宣旨太监,贾琮立即吩咐道:
"圣旨与玉如意供入祠堂,白银入库。御用瓷器选一套摆在书房,蜀锦、软烟罗各取十匹,御酒十坛,香料十斛,连同我们从江南带回来的八车土仪,全部送到西府给老太太。"
说着,亲自领着二十余名仆役,浩浩荡荡往荣国府而去。
荣庆堂内,贾母正与王夫人、薛姨妈等人说话,忽听外头一阵喧哗。
"老太太!"鸳鸯匆匆进来,"琮三爷来了,带着好多御赐的宝贝和江南特产!"
贾母笑得合不拢嘴:"快让他进来!"
贾琮入内行礼,笑道:"孙儿从江南带回些土仪,又蒙皇上赏赐,特来孝敬老祖宗。"
说着,命人将礼物一一呈上。蜀锦流光溢彩,软烟罗薄如蝉翼,御酒香气扑鼻,香料沁人心脾。更有那八车江南特产:绍兴黄酒、龙井茶叶、金华火腿、苏绣云锦...琳琅满目,摆满了半个荣庆堂。
贾母抚摸着光滑如水的软烟罗,连声道:"好孩子,难为你想着,刚才圣旨给你等候了?。"
王夫人看着那些御赐之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薛姨妈则拉着宝钗小声感叹:"瞧瞧人家琮哥儿,刚封的宁安侯,如今可是真厉害。"
正热闹间,黛玉悄悄从碧纱橱后探出头来。贾琮眼尖,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林妹妹,这是我挑的雨花石,特意给你带的。"
黛玉接过木盒,指尖微颤。刚要道谢,却听贾琮又道:"对了,林姑父不日将回京复命。"
"当啷"一声,黛玉手中的茶盒跌落在地。
方便的书友点点为爱发电和催更。有能力大佬送送礼物,让我更有动力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