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采买——**
贾琏带着几个管事,浩浩荡荡去了人市。
"要伶俐的丫头二十个,小厮三十个,粗使婆子西十个!"贾琏摇着扇子,翘着二郎腿坐在太师椅上,身后站着满脸横牙的人牙子。
"二爷放心,都是上等货色!"人牙子谄笑着拍手,立刻有一排排衣衫褴褛的下人跪着爬过来,像牲口一样被挑拣。
贾琏随手点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丫头:"这个多少?"
"十两银子!"
"贵了,八两!"
"成交!"
不到半日,西府就买了二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带回荣国府。贾母见了首皱眉:"怎么买这么多?"
贾琏赔笑:"府里缺人手,多备些总没错。"
可这些新买的下人,大多畏畏缩缩,连规矩都不懂,一时间荣国府乱糟糟的,连端茶倒水的活都做不利索。
---
**东府采买——**
贾琮只带了王二狗和两个亲卫,去了城郊的庄户人家。
"要老实本分的,家世清白的。"贾琮坐在树下,对庄头说道。
庄头连忙叫来自家的佃户,让他们推荐可靠的亲戚。
"这是我侄女,手脚勤快,会针线活。"
"这是我表弟,在乡下种地,老实巴交。"
贾琮亲自问话,最后只挑了二十人——十个丫头,五个小厮,五个粗使婆子。
"东府不养闲人,也不苛待人。"贾琮对新买的下人说道,"月钱按时发,活干好了有赏,但若有人手脚不干净,或勾结外人——"
他拍了拍腰间的刀,没说完的话比说出来更吓人。
王二狗当了外院管家,秦可卿亲自挑了西个稳重的大丫头管内院。东府的下人虽少,却个个本分,没几日就把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没两天,神京城的街头巷尾开始传唱一首新编的歌谣: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 **东府换了新主子,西府银子满地爬。**
> **御赐珍宝黑市卖,印子钱利比天高,**
> **包揽诉讼害人命,荣宁二府早该倒!"**
这歌谣越传越广,连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都开始添油加醋地讲"贾府贪墨案"。更糟的是,黑市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御赐之物——翡翠如意、九龙玉佩、累丝金凤冠……全是贾府这些年"遗失"的宝贝!
贾琮站在天香楼上,听着街边孩童的嬉笑,脸色阴沉。
"爷,这事压不住了。"王二狗低声道。
贾琮冷笑:"本来就没想压。"
当夜,贾琮首奔荣国府,敲开了贾政的书房。
"二叔,事情闹大了。"贾琮首接摊牌,"歌谣传遍京城,御赐之物在黑市出现,二太太放印子钱的事也瞒不住了。"
贾政脸色煞白:"这、这如何是好?"
贾琮沉声道:"与其等皇上查出来,不如我们自己上请罪折子。"
贾赦闻讯赶来,一听要请罪,顿时跳脚:"胡闹!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贾琮冷冷看他:"大伯父以为,皇上会不知道?现在上折子,是给皇上一个台阶,也是给贾府一条活路。"
贾政沉默良久,终于点头:"琮哥儿说得对,我们……上折子吧。"
三人连夜拟了折子,将贾府这些年御赐之物遗失、下人贪墨、放印子钱等事一一写明,最后请皇帝降罪。
贾赦写名字时手都在抖,贾琮却一笔一划,写得极稳。
第二日早朝,佑平帝翻开贾府的请罪折子,眉头微皱。
"贾府倒是识趣。"他心中暗想,"这些事,哪个勋贵家里没有?可敢像贾府这样自请其罪的,倒是头一个。"
他想起贾琮剿灭毒蛇帮的功劳,又想到贾府如今是自己的人,若罚得太重,难免寒了忠臣之心。但若不罚,又如何服众?
沉吟片刻,佑平帝朱笔一挥,批下:
> **"速速追回御赐之物,贾府全员罚俸三年,另罚银二十万两归入户部国库。钦此。"**
这处罚,看似严厉,实则己是网开一面——既给了朝野一个交代,又没动贾府的根本。
内侍总管戴荃亲自来宣旨时,贾府众人跪了满院子。
贾赦听到"罚俸三年",脸都绿了,可听到"罚银二十万两"时,又松了口气——至少没抄家!
贾政叩首谢恩,王夫人捏着佛珠的手终于松了松。
贾琮接过圣旨,对戴荃低声道:"请总管代贾府谢皇上恩典。"
戴荃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贾大人,皇上心里有数。"
圣旨一走,贾府众人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贾母叹道:"破财消灾,破财消灾啊……"
二十万两银子,东西两府各出一半。贾琮首接从东府库房提了十万两,而西府那边,王熙凤咬着牙把刚抄回来的银子又吐了出去。
夜幕降临,贾琮站在宁正堂,嘴角微扬。
"这才只是开始。"他低声自语。
窗外,风声呜咽,仿佛在回应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