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来自“玻璃”的降维打击

2025-08-21 300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顾长安献上“神镜”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长安城这潭看似平静的权贵圈,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

立政殿中那面一人多高的巨大银镜,很快就成了长安城里,一个半公开的传说。据说,那镜子能照出人的三魂七魄,清晰得让人心生敬畏。皇后娘娘对其爱不释手,每日都要对镜梳妆,气色都仿佛好了几分。

这传说,无疑为顾长安即将打出的雷霆一击,做足了最完美的铺垫。

七日后。

长安西市,一家崭新的店铺,悄然开张。

店铺的牌匾,由当朝书法大家虞世南亲笔题写,龙飞凤舞,气势非凡——“大唐皇家镜坊”。

仅仅是“皇家”二字,就足以说明,这家店铺的背景,何其深厚。

开业当天,店铺门前,并未张灯结彩,只是在门口,立了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用醒目的朱砂,写着几行大字:

“奉旨开张,利国利民。上品银镜,限量发售。大号三贯,中号一贯,小号五百文。”

这价格一出,围观的百姓和商贾,瞬间就炸开了锅。

“什么?我没看错吧?五百文?!”一个常在权贵府邸走动的商人,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地尖叫起来。

“前几日,那‘崔氏琉璃行’里,巴掌大的一块镜子,可是要卖到上百贯!还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

“这……这皇家镜坊,莫不是在说笑?”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将信将疑之际,店铺的大门,缓缓打开。

两排身着统一制服的伙计,从中走出,分列两旁。随后,顾长安一身便服,面带微笑地走了出来。

他没有多言,只是轻轻拍了拍手。

伙计们,立刻从店内,搬出了三面,用红布盖着的镜子。

顾长安,亲自上前,一把,扯下了红布。

嗡!

围观的人群,瞬间发出了一阵整齐划一的惊呼!

阳光之下,三面大小不一的镜子,闪烁着璀璨而又纯净的光芒。它们的清晰度,与传说中,那面价值连城的“琉璃镜”,竟是,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

最关键的是,那面足有铜盆大小的“大号”银镜,其尺寸,几乎是“琉璃镜”的十倍!

而价格,却只有,三贯钱!

三贯,对上百贯!

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差距!

“开售!”

随着顾长安一声令下。

整个西市,彻底,陷入了疯狂。

人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皇家镜坊。那些前几日,还在为一面“琉璃镜”而一掷千金的贵妇豪商们,此刻,看着自己手中,那块又小又贵的镜子,只觉得像个天大的笑话。

“退货!我们要退货!”

愤怒的人群,涌向了不远处的“崔氏琉璃行”。

那家,前几日还门庭若市,伙计们眼高于顶的店铺,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店铺的掌柜,姓王,是那个接盘崔氏产业的二流世家——王家的旁支子弟。他看着眼前这阵仗,吓得面无人色,两股战战。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夜之间,他们那被誉为“神物”的琉璃镜,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

短短一日之内,“崔氏琉璃行”,资金链断裂,声名扫地,关门大吉。

那个,试图用“镜子”,来撬动大唐金融根基的王家,不仅赔得血本无归,更是成了整个长安城的笑柄。

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三日后,早朝。

一名,与王家素有往来的御史,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

他,并未弹劾王家经营不善,反而,将矛头,首指顾长安!

“陛下!”那御史,声泪俱下地说道,“臣,要弹劾军器监监正,长安伯,顾长安!其人,身为朝廷三品大员,不思为国分忧,却开设商铺,以奇巧之物,蛊惑人心,与民争利!此举,有违官箴,大损朝廷体面!恳请陛下,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嗡嗡的议论之声。

“与民争利”,这顶帽子,可不小。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

他看向了,站在武将班列前方的顾长安。

顾长安,缓缓出列,神色,平静如水。

他没有急着辩解,反而,先向那御史,躬身一礼。

“王御史,此言,差矣。”

他朗声说道:“自古以来,盐铁专营,乃国之大政。敢问御史大人,朝廷专营盐铁,算不算,与民争利?”

那王御史,顿时一噎,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盐铁专营的国策,谁敢质疑?

顾长安,却不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说道:“昔日,盐价高昂,百姓食之不起,以致多有力乏之症。朝廷专营之后,盐价平抑,利国,亦利民。镜子,也是同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

“诸位,或许以为,我顾长安,开设镜坊,只是为了与那‘崔氏琉璃行’,争一日之短长。这,便是我,与那王御史,格局上的不同!”

“他,看到的,是镜子,是金银。”

“而我,看到的,是‘玻璃’,是天下!”

他猛地,从袖中,取出了一块,晶莹剔透的,方形平板玻璃。

“陛下!诸位同僚!请看此物!”

他高举着玻璃,大声说道:“此物,便是,那‘银镜’的根本。它,廉价,易得,可大规模生产!它真正的用处,根本,就不是用来当镜子!”

“而是——”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充满了,无限憧憬与诱惑的语气,描绘道:

“——用来,当窗户!”

“试想一下,从今往后,我大唐万千子民的屋舍,不再需要,用那又闷又暗的纸窗、木窗!家家户户,都能装上,此等,明亮、通透、又可抵御风寒的‘玻璃窗’!”

“即便是在,寒风凛冽的冬日,百姓们,亦可在温暖的室内,享受到,和煦的阳光!”

“此举,不仅能,减少风寒之症,更能,节省,无数用以取暖的薪炭!长此以往,我大唐的青山,都会因此,而更加葱郁!”

“敢问王御史,此举,是为‘与民争利’?”

“还是为,‘利在千秋’?!”

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整个太极殿,鸦雀无声。

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被他描绘的这幅,宏大的民生盛景,给彻底,震撼了!

窗明几净,冬日采光……

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器物之争,这是,足以,改变整个大唐百姓,生活方式的,不世之功!

那王御史,面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

他知道,自己,完了。

他,被顾长安,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降维打击,给彻底,碾碎了!

他,想用“道德”与“规矩”,来束缚顾长安。

而顾长安,却首接,站在了“天下民生”与“千秋功业”的,高山之巅!

李世民,看着殿下,那个,身姿挺拔,侃侃而谈的年轻人,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

这,才是他看重的,顾长安!

他的格局,他的眼界,永远,都走在,所有人的前面!

“好!”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椅,大声赞道,“说得好!”

“顾爱卿,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何错之有!”

他目光一转,如刀锋般,射向那王御史。

“倒是你,王御史!身为言官,不思体察民情,反而,为了一己私利,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其心,可诛!”

“来人!”

“将他,拖出去!罢官,免职!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