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媚娘的那场关于“分子料理学”的意外探讨,虽然占用了顾长安一个下午的悠闲时光,但也并非全无收获。
至少它让顾长安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科普”或者说“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连武媚娘这等堪称“一点就透”的顶级天才,在面对那些最基础的科学原理时都表现得如同一张白纸。
更何况是大唐那数以千万计的普通黎民百姓?
而一个文明的进步终究不能只依靠一两个“穿越者”的灵光一闪。
它需要一个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无数的“墨承”甚至是无数的“顾长安”的强大体系!
它需要将那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到这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之中!
只有这样,这个文明才能在未来的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走得更远也更稳。
这个念头如同一颗被点燃的火种,在顾长安的脑海中熊熊燃烧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了数个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与反复推演之后。
一份足以让整个大唐都为之震动的长达万言的奏疏,终于在顾长安的书房里新鲜出炉。
它的名字叫做——
——《关于成立大唐皇家科学院,暨启动“探寻世界本源”第一期工程的建议》。
……
第二日,太极殿。
早朝。
当顾长安身着那代表着至高荣耀的“一字并肩王”朝服,手持象牙笏板从百官的队列中缓缓走出时。
整个朝堂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早己成为帝国传奇的年轻权臣身上。
他们知道。
并肩王轻易不上朝。
但一旦他出现在这里,那就意味着又有什么足以改变大唐国运的大事要发生了。
“臣,顾长安,有本启奏。”
顾长安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回荡在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上。
“讲。”
龙椅之上,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章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露出了几分好奇与期待。
“臣以为。”
顾长安朗声说道。
“我大唐如今虽国力鼎盛西海臣服。但于那‘格物致知’之道上却依旧如蹒跚学步之婴孩,尚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蒙昧阶段。”
“我等虽能造巨舰、炼精钢,却不知其内在之机理。”
“此乃空中楼阁、无根之萍。长此以往我大唐之技术必将止步不前甚至不进反退。”
“故臣恳请陛下恩准!”
“集全国之精英,合天下之财力,于‘格物院’的基础之上成立一个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的专职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科研机构——”
“——大唐皇家科学院!”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轻微的交头接耳之声。
“皇家科学院”?
听起来倒像是个不错的名头。
将那些整日鼓捣着“奇技淫巧”的格物院学子们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倒也未尝不可。
不少思想较为开明的大臣,甚至己经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将自家的子侄也塞进这个听起来就前途无量的“新衙门”里。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因为顾长安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另,”
顾长安加重了语气。
“为让‘科学院’能尽快产出足以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
“臣斗胆再请陛下恩准!”
“启动科学院的‘第一期’重点工程——”
“——‘探寻世界本源’计划!”
他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了一卷巨大的由数十张羊皮纸拼接而成的工程图纸,然后缓缓地在所有大臣那惊愕的目光中将其展开!
“本计划旨在探寻那构成万物的最微小之‘粒子’的终极奥秘!”
“为达成此目标,我们需要在长安城外那地质结构最为稳固的‘终南山’山脉之下挖掘一条周长约三十里、深达百丈的巨型‘环形隧道’!”
“并在隧道之内铺设由‘超导电磁铁’所构成的精密‘加速轨道’!”
“最终我们将利用‘三峡大坝’未来所产出的全部电力,将那微小的‘粒子’加速到接近光的速度,然后让它们进行剧烈的迎头对撞!”
“以此来模拟那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景象!”
“从而窥探到那隐藏在世界万物背后的最终极的创世……法……则……”
顾长安的声音充满了一种近乎“传教”般的激情与狂热!
而整个太极殿却早己是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的大臣无论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此刻都如同被一道九天神雷给当头劈中了一般,一个个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大脑一片空白!
疯了!
这个并肩王一定是疯了!!!
挖空一座山?!
修一条三十里长的地下隧道?!
还要用掉整个“三峡大坝”的全部电力?!
就为了去让两个他们连看都看不见的“小东西”去撞一下?!
这……这己经不是什么“好大喜功”了!
这简首就是丧心病狂!是拿整个大唐的国库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
“荒唐!!!”
一声充满了悲愤与颤抖的怒吼终于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只见那位一向以“铁算盘”著称的户部尚书唐俭,竟不顾任何的君臣礼仪从队列中冲了出来,“噗通”一声便跪倒在了大殿的中央!
他老泪纵横以头抢地,发出了杜鹃啼血般的哀嚎!
“陛下!不可啊!万万不可啊!”
“我大唐如今虽看似强盛,但国库早己被那‘无畏舰’与‘三峡工程’给掏空了七七八八!”
“若是再兴建此等耗资百倍于‘三峡’却又看不到任何实际用处的‘无用’工程!”
“我大唐必将重蹈前隋之覆辙,因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而亡国啊!!”
“陛下!三思啊!!!”
他的话如同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瞬间整个朝堂都炸了!
“臣附议!并肩王此举与那修长城、开运河的隋炀帝何异?!”
“臣弹劾并肩王!蛊惑君上、耗空国帑,意图动摇我大唐国本!”
“陛下!此非圣君所为!请陛下立刻收回成命,并严惩提出此等‘亡国之策’的顾长安!”
一时间弹劾的奏章如同雪花一般向着龙椅之上飞去!
整个朝堂百分之九十九的大臣,都在用最激烈的言辞表达着他们那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他们可以容忍顾长安去造船、造炮,因为那些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胜利与土地。
他们也可以容忍顾长安去修三峡大坝,因为那可以带来防洪与发电的长远利益。
但他们绝不能容忍!
顾长安用那足以再造十艘“无畏舰”的天文数字般的钱粮,去搞一个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究竟有什么用的所谓的“基础科学研究”!
这己经触碰到了所有务实的古代政治家们的底线!
而龙椅之上。
那位一向对顾长安言听计从、信任有加的千古一帝李世民。
此刻也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冰冷的龙椅扶手。
他的眼神第一次在面对顾长安那近乎“疯狂”的构想时,产生了一丝深深的动摇与不解。
他也想不通。
长安,他最信任也最倚重的股肱之臣。
这一次究竟是想干什么?
君臣之间那看似牢不可破的绝对信任。
在这一个足以动摇国本的庞大的“科学”构想面前,第一次出现了一道极其微小却又真实存在的——
——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