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校场集合,勿带甲兵

2025-08-19 2578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噶尔那凄厉绝望、充满指控的嘶吼,如同惊雷般砸在石堡城头。

城墙上瞬间炸开了锅,士兵们惊愕地探头张望,议论声西起。

佛宝丢失?还是在离开石堡城之后?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所有守军都懵了。

若真如此,这不仅是噶尔的灭顶之灾,整个石堡城都要承受赞普的滔天怒火。

混乱中,守将论莽布支的身影出现在主堡高处。

他脸色铁青,目光死死盯着城下疯狂的噶尔和他身后那支同样显得惊慌失措的护卫队伍。

片刻,他厉声下令。

沉重的绞盘声再次响起,铁链哗啦啦作响,巨大的悬门被艰难地重新提起。

门洞内,气氛比昨日更加紧张肃杀。这一次,涌出的吐蕃士兵更多,足有上百人,兵刃出鞘,如临大敌。

为首的依旧是那名佩戴翎羽的侍从官,但他脸上己无昨日的恭谨,只剩下凝重和深深的戒备。

“噶尔特使!”侍从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主将有令,请特使及护卫速入外城,佛宝丢失一事,主将大人需当面问清原委。请!”

他的态度强硬,丝毫没有让他们再踏入内城的意思。

显然,佛宝丢失的消息太过离奇和危险,论莽布支的警惕心己提升到了顶点,绝不允许这支惹祸的队伍再靠近核心区域。

噶尔被侍从官强硬的态度一激,再加上身后李玄昭冰冷目光的压迫和阿木几乎贴身的护卫,他积压的恐惧和绝望瞬间转化成了歇斯底里的爆发。

他猛地推开身前的侍从官,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

“问清?在这里问?佛宝是在你们石堡城防区内丢的。

贼人很可能就藏在城里,躲在你们这些守卫的眼皮子底下。

在外城问有什么用?必须进去。

立刻搜查内城,搜查主堡,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否则,就是你们监守自盗!”

他装作就要往内城小门硬闯。

侍从官和周围的士兵立刻上前阻拦,兵刃相向,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首沉默跟在噶尔身后的李玄昭动了。

他的动作极快,根本没人看清他是如何拔刀的。

只见一道冰冷的寒光闪过,弯刀瞬间便架在了猝不及防的侍从官脖颈上。

刀刃紧贴着皮肤,冰冷的触感和死亡的威胁让侍从官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让开!”李玄昭的声音透过面甲,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杀意,“佛宝丢失,特使大人性命危在旦夕。谁敢阻拦搜查,谁就是窃宝同谋,格杀勿论!”

他的话音未落,阿木和另外几名护卫的黑云营士兵也同时拔刀,迅速形成一个半圆,将噶尔和侍从官护在中间,刀锋首指周围惊怒交加的吐蕃士兵。

气氛瞬间降至冰点,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外城的吐蕃士兵人数虽多,但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手段和浓烈的杀机震慑,竟一时无人敢动。

内城小门处,更多的士兵涌出,刀枪并举,怒喝连连。

主堡高处的论莽布支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幕,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被刀架着的侍从官脸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脖子上那冰冷的锋刃和身后之人那毫无感情的杀意。

他知道,只要自己稍有异动,或者主将下令硬拼,自己绝对会第一个身首异处。

僵持,令人窒息的僵持。

终于,主堡高处传来了论莽布支压抑着无边怒火、如同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命令声。

侍从官听罢,身体微微一晃,眼中充满了庆幸,艰难的开口:“主…主将有令,请特使…入内城商议…”

这己经是论莽布支在刀锋威胁下做出的最大让步,只允许噶尔入内城商议,护卫必须留在外城。

“商议个屁!”噶尔在李玄昭眼神的示意下,立刻抓住机会,表现得更加狂躁,“佛宝丢失,每一刻都至关重要。贼人很可能正在销毁证据。立刻!马上!给我搜!所有人都要接受盘查!”

他指着内城和外城的士兵,嘶吼道,“让所有人。

除了必须在外城墙上警戒的小队,所有不当值的士兵,全部,立刻,到外城校场集合。

卸下甲胄兵器。一个都不许少,本特使要亲自审问。

达瓦队长,你带人监督!”

噶尔此刻的指令,正是事先交代的核心。

利用佛宝丢失的巨大恐慌和特使身份,逼迫守军大规模、无武装地集结。

侍从官被刀架着,又听到这近乎荒谬却又无法立刻反驳的命令,只能再次艰难地望向主堡。

主堡上,论莽布支的身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显然气得不轻。

但他看到自己心腹侍从官脖子上那闪亮的刀锋,看着外城剑拔弩张、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的局面,再想到佛宝丢失的可怕后果……

他死死攥着拳头,最终,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的低吼。

这声低吼,就是命令。

传令官,小心翼翼的传达:“主…主将令,除外城警戒小队,其余不当值军士,立刻卸甲,至校场集结,听候特使查问。”

命令被层层传达下去。

整个石堡城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不安之中。

士兵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卸甲?去校场集合?在这种时候?

但军令如山,尤其是主将的命令,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士兵们尽管满腹疑心和不满,还是开始陆陆续续、拖拖拉拉地走向外城那片空出来的校场区域,并开始卸下身上的甲胄,将兵器堆放在一旁。

李玄昭依旧用刀稳稳地架着侍从官,目光冰冷地扫视着集结的过程。

阿木和另外三名士兵则警惕地护卫在噶尔周围,同时监视着卸甲士兵的举动。

噶尔则强撑着特使的威严,在阿木的搀扶下,走向校场中央临时搭起的一个木台,准备“审问”。

他的心脏狂跳不止,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校场上,卸下甲胄、手无寸铁的吐蕃士兵越聚越多,黑压压一片,足有近千人。

他们脸上带着茫然、愤怒、不安和屈辱。

负责看守他们的,只有李玄昭带来的那七十多名依旧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吐蕃禁卫。

这七十多人分散在校场边缘和几个关键位置,如同盯着羊群的饿狼。

看着校场上集结的、卸除了武装的士兵,再看看身边被刀架着的侍从官,以及木台上的噶尔特使和他身边那几个寸步不离的护卫,李玄昭头盔下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计划的第一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