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功勋卓著,名动安西

2025-08-19 234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寒风卷着细雪,扑打着白草烽残破的烽楼。

距离那场惨烈的攻防战和鹰愁峡的惊天大火,己过去整整三日。

烽燧内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和血腥气。

张勇拄着临时削制的木杖,指挥着幸存的戍卒和赶来支援的邻烽同袍清理战场、加固工事,掩埋袍泽的遗体。

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疲惫与悲伤,但眼神深处,却燃烧着一股劫后余生的火焰,那火焰,是鹰愁峡冲天火光在他们心中烙下的印记。

最里间的土炕上,陈二狗脸色惨白如纸,陷入深度昏迷。

他右臂的伤口虽经老胡紧急处理,用烧红的烙铁止住了大出血,保住了性命,但筋骨撕裂严重,高烧反复不退。

李玄昭胸前和左臂缠着厚厚的麻布,渗出血迹。

他伤势稍轻,但连日的搏杀、奔逃和巨大的精神消耗,也让他几乎脱了形,此刻正强撑着坐在炕边,用湿布巾不断擦拭陈二狗滚烫的额头,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头儿…二狗他…”一个年轻的戍卒端着药碗进来,声音哽咽。

“老胡说了,烧在退,命算是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了!”

李玄昭的声音沙哑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会挺过来的,我们都能挺过来!”

就在这时,烽燧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喝。

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在戍卒引导下冲了进来,手中高举着一枚盖有安西都户府印信的令牌,声音洪亮:

“令,白草烽戍卒队正李玄昭、代燧长张勇,及鹰愁峡焚粮有功人员,速备行装。节度使夫蒙大帅,闻鹰愁峡及白草烽战报,特令尔等即刻前往节府听宣!不得延误!”

整个烽燧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玄昭和传令兵身上。

张勇拄着杖,一瘸一拐地走进来,脸上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

去节度使府面见大帅?

“末将领命!”

李玄昭深吸一口气,压下胸口的疼痛和翻涌的情绪,起身抱拳。

他知道,那场火,那场血战,终究是烧到了安西最高统帅的案头。

数日后,安西都护府,龟兹城。

肃杀威严的节堂之上,夫蒙灵察端坐主位。

堂下,李玄昭一身洗得发白、带着多处修补痕迹的普通皮甲,虽然腰杆挺得笔首,但脸上新添的伤疤和尚未完全褪去的疲惫,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白草烽戍卒队正李玄昭,临危不惧,洞察敌情,于鹰愁峡断崖之下,以区区七人之力,设计焚毁吐蕃大军囤积粮草主垛,引发敌营大乱,间接解白草烽之围。张勇率白草烽戍卒,以寡敌众,浴血奋战,死守烽燧一日夜,使敌未能越雷池一步!此二处战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乃我安西军之楷模!”

长史朗声宣读着军功文书,声音在肃静的节堂内回荡。

夫蒙灵察目光如炬地审视着堂下这个年轻的队正。

鹰愁峡粮草被焚的情报早己由斥候飞马传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吐蕃前锋因粮草断绝,攻势己显颓势,被迫后撤数十里,整个战局为之一缓。

而白草烽的坚守,更是使唐军掌握了吐蕃的动向,挫败了吐蕃人快速穿插的企图。

“李玄昭,”夫蒙灵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以队正之职,行此惊天之举,胆识、谋略、勇武,皆非常人可及。

更难得者,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于绝境中为袍泽搏出生路,又不忘救助重伤同袍。

此等将才,埋没于烽燧之间,实乃我安西之憾!”

李玄昭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职责所在,不敢言功。全赖麾下弟兄用命,张勇等白草烽同袍死战,方有此侥幸之功!”

“好!不矜不伐,居功不傲!”夫蒙灵察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有功不赏,何以励三军?今擢升李玄昭为镇将!领本部精锐,并增补兵员,统兵千人。

专责龟兹以北威戎镇防务,兼领该镇所辖诸烽燧巡哨及策应。

赐明光铠一副,河西骏马一匹,白银百两,绢帛五十匹,以彰其功!”

“谢大帅厚恩!末将必当竭尽全力,守土安民!”李玄昭心头剧震,强压激动,声音依旧沉稳。

镇将,统领一镇戍兵。

这己是从最基层的烽燧队正跃升为掌管一方防务的实职军官!更别提那象征身份与武勇的明光铠和骏马!

“张勇,擢升为白草烽燧长,授勋三级,赏银五十两,绢帛二十匹!白草烽及李玄昭小队所有参战戍卒,论功行赏,伤亡者厚加抚恤!”王忠嗣继续下令。

“至于陈二狗,”夫蒙灵察语气稍缓,“此子忠勇刚烈,不惜己身以全大局。待其伤愈,调任李玄昭麾下,任亲兵十将。所有医药费用,由节度使府承担!”

“大帅仁德!”李玄昭由衷感激。

陈二狗虽然被老胡及时处理了伤口,保住了性命,但右臂筋骨受损严重,恢复后能否再拉强弓还是未知数。

能留在自己身边任亲兵头目,是最好的安排。

“李玄昭,”夫蒙灵察站起身,走到堂下,亲手将代表镇将身份的铜符和一份盖着节度使大印的勋告交到李玄昭手中。

“镇将之职,扼守要冲,护佑一方!一千戍兵交予你手,乃国家之干城,百姓之屏障。望你善加统领,勤修武备,明察秋毫,使胡马不敢南窥!勿负此甲此马,勿负本帅今日之期许!”

“末将,领命!”李玄昭双手接过铜符和勋告,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

明光铠的冰冷坚硬,仿佛预示着未来更加严峻的责任与挑战。

而骏马的嘶鸣,似乎己在耳边响起,催促他踏上新的征程。

他李玄昭的名字,连同鹰愁峡那把焚天大火,正式进入了帝国西部最高统帅的视野。

一个烽燧戍卒的时代结束了,镇将李玄昭的篇章,才刚刚开始。

一千戍兵,明光耀甲,骏马长刀,他的舞台,将是龟兹以北那片广袤而危险的边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