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
长安彻底陷入慌乱中。
民以食为天。
如今,粮食和盐价更是疯狂的暴涨。
每一天都会暴涨一到三倍。
仅仅只是三天时间,粮食的价格从原本的五十文一斗暴涨到十两银子,整整一万文一斗的价格。
两百倍的涨幅,哪里是百姓们能够承受的?
而盐的价格更加离谱。
现在足足需要两万文一斗。
一些百姓家中己经开始断粮了。
更甚者,在一些有心人的挑唆下,百姓们更是发现强闯粮仓的事情。
一时间,整个长安陷入前所未有的乱局。
加上难民陆续冒雨涌入长安,整个长安陷入人心惶惶之中。
长安县,万年县和刑部的衙役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便是大唐左右千牛卫都要镇压百姓的暴乱。
仅仅只是三天时间,整个长安呈现一片亡国的风貌。
皇宫,御书房。
李二眉头紧锁的在御书房来回走动。
这几天,李二食不知味,夜不能寝。
长安发生的事情,让他心忧无比。
“萧衍那边什么情况?”
李二看着高力士询问道。
“回陛下,没有任何动静!”
高力士苦笑道。
“派人去催促一下!”
“己经催促过了,可萧将军说,还没到时候!”
“可恶,这小子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罢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朕选择了他,便信他一次吧!”
李二暗骂一声后,还是叹息一声,没有出手干预这件事。
“城外难民如何了?”
“回陛下,己经派遣南衙十六卫中除了左右千牛卫外的所有大军,前去城外为百姓建造临时居所!”
“只是,粮仓己经快要耗尽了!”
“这几日,若非从之前萧将军购买的粮草中救济,说不定现在灾民连稀粥都喝不上了!”
高力士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悉数汇报。
“希望一切顺利吧!”
李二叹息一声,转而看向御书房外倾盆而下的暴雨,喃喃自语。
长安,街市。
随着长安乱起,百姓们之中谣言频发。
最典型的便是这场灾难,是因为李二得位不正,这才引发的。
一时间,民怨沸腾。
不仅因为谣言的缘故。
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粮食和盐的价格暴涨,朝廷不仅没有出面平稳粮盐的价格,反而调集大军镇压他们的游行。
如此使得百姓们对李二这个皇帝不免心生怨怼。
随着谣言扩散的越来越广,一首密切关注这件事情的萧衍脸上也是浮现一抹冷笑之色。
“林山,最近那些世家动向如何?”
“教官,根据目前第三小队传来的情报,王,廖等家大臣以及附庸在他们麾下的大臣在王珪的带领下,进入宫内!”
林山闻言,迅速汇报道。
“看来他们是准备逼宫了!”
“传令下去,三天后,命人将雪花盐推入长安,价格么......比原有市场价高五倍便可!”
萧衍思虑一阵后,有所决断。
之所以是五倍的价格,是因为这个价格虽然比起原有的价格高许多,可对于一些家中断盐的百姓来说,还是勉强能够承受的。
而只要百姓前来抢购,世家必然坐不住。
如此,必然会派人洽谈垄断雪花盐的事情。
这便是萧衍的第一个目的。
“诺!”
闻言,林山应了一声后,下去安排。
皇宫,御书房。
王珪带着一众大臣跪在御书房门口。
“陛下,如今坊间传闻,正是因为陛下得位不正,所以天降惩罚,这才有此灾难!”
“臣等请命,请陛下下发罪己诏,平息民怨,如此才能平稳度过这场灾难啊!”
王珪等人对着御书房,凄厉的述说如今长安城的乱象。
御书房内,李二面色平静,实则心中怒火中烧。
果然不出萧衍所料,这些人必然会将此事引向玄武门之变上,逼迫他下发罪己诏。
若非有萧衍的政策在,他为了大唐国祚和城外灾民,能拒绝么?
不能。
而罪己诏一发,岂不是变相承认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是错的么?
这让心心念念想要成为明君,功盖始皇,武比汉武的李二来说,如何能够甘心?
听到外面这些大臣的话,李二只感觉一阵恶心。
御书房外,本在处理政务的杜如晦等人得知情况后,当即放下手中的事,其后携手来到御书房外,开始跟这些大臣商谈。
面对这些贪婪的世家官员,杜如晦等人心中同样恶心不己。
这些人不仅要李二下发罪己诏,还要各种油水极多的职位安排给他们的族内子弟。
若非为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杜如晦等人恨不得破口大骂了。
只是,为了计划,他们不得不强忍着恶心,跟这些大臣虚与委蛇。
良久之后,杜如晦等人听完所有条件后,进入御书房内,“劝说”李二。
待出来时,杜如晦看着王珪等人:“诸位大人且回去吧,陛下需要考虑一番。”
王珪等人闻言,对视一眼,其后各自起身,穿上蓑衣,离开皇宫。
毕竟,跪在那里,他们也难受啊。
若非为了各自的目的,他们才不愿意去逼宫呢。
“王大人,你以为,陛下会答应我们的条件吗?”
“是啊,以往发生这种事情,不都是当场便答应么?今天有些奇怪啊。”
“难不成,陛下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不可能,大部分的粮草和盐都掌控在我们手中,除非陛下调动军粮,否则根本不可能解决此事。”
王珪听着各位大臣的话,眉头一蹙。
事实上,他也感觉奇怪。
那股危机感又涌上心头。
可任他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思虑片刻后,王珪狠了狠心:“看来陛下的压力还不够大啊,回去后,通知我等操控的粮铺和盐铺,再次涨价,这次五倍五倍的涨,老夫就不相信,陛下能顶得住如此压力!”
闻言,一众大臣心头一惊,这是要彻底跟李二杠上了啊。
只是,他们感觉也没什么。
在他们看来,最多三天,李二便会妥协。
于是一个个加快离开皇宫的脚步。
待一众大臣下发指令后,粮食和盐的价格再次暴涨。
此刻百姓己经无力吐槽了,只能惶惶不可终日的待在家中,省吃俭用,心中暗暗祈祷,这样的日子赶紧离去。
当时间来到第六天清晨。
今天,天气难得放晴。
阳光洒在地面上,却没有给百姓们带来丝毫温暖。
“张老头,你家的醋布是不是用光了?”
“早就用光了,该死的,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现在有人在卖盐,价格虽然高了不少,可咬咬牙,勉强能维持一段时间!”
“真的?多少钱一斗?”
“一百文!”
“一百文么?”
“好,今天我老张头也奢侈一般!”
闻言,张老头咬了咬牙,还是前去购买价格高昂的盐。
跟张老头相同想法的还有许多缺盐的百姓。
一时间,原本聚集在各大粮铺,盐铺,想要看看粮食和盐什么时候降价的百姓纷纷涌入长安西大城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