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25-08-20 250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烟波浩渺的芝罘半岛,海浪拍打着嶙峋的礁石,溅起碎玉般的白沫。

长长的车队沿着宽阔平坦的“秦驰道”,像一条巨蟒在略显荒凉的海岸线上蜿蜒前行。

道旁是稀疏的灌木和耐盐碱的野草,远处散落着几个小小的渔村,低矮的茅草屋像被海风吹歪的蘑菇。

车队前后,精锐的骑兵铁甲铿锵,拱卫着中央几辆气派的青铜轺车。

而在车队边缘,几个“散兵游勇”显得格格不入。他们时而策马扬鞭冲到最前头,扬起一路烟尘,时而又溜达到海边,任凭海风吹乱头发,对着无垠的碧海发呆,活像一群出来放风的。

此刻,芝罘石刻旁,几骑人马驻立。海风带着粗粝的咸腥味扑面而来。

黑袍黑马的秦天,正眯着眼远眺。

两千年前的渤海,蓝得深邃纯粹,海鸟贴着浪尖掠过,远处几叶简陋的木筏随波起伏。这里的土地确实贫瘠,除了顽强的杂草,少见成片的庄稼。

但海是慷慨的,渔村里飘来的咸腥气里,也混着生活的苦涩。

自从那夜和嬴政喝得酩酊大醉后,他就认命了——短期内指望老赢砍他,没戏!

这几日,嬴政终于从“求仙”频道切回“治国”模式,下令大部队开拔,目标九原。

秦天这人向来随遇而安,这番挫折下来,虽然有些黯然,但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既然暂时回不去现代,不如好好逛逛这原生态的大秦。

两千年前的烟台,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但海产那是相当丰富!

于是,秦天这几日的小日子相当巴适:上午跟着铁塔般的典韦学骑马,主要学习如何在马尥蹶子时不被甩飞……

下午就在渔村溜达,用几枚半两钱换回一篓篓活蹦乱跳的“海鲜盲盒”。

傍晚找个背风的海滩,支起篝火,烤鱼的香气能飘出二里地。

这香味仿佛带着GPS,总能精准地把那位蹭饭界的扛把子——始皇帝陛下,准时召唤过来。

秦天正对着海天一色,琢磨着今晚烤那条长得像外星生物的多宝鱼,一个骑兵气喘吁吁地打马奔来。

“秦大人!陛下急召!让您立刻归队,商议国事!”

秦天只好恋恋不舍地调转马头,慢悠悠地往车队中心那最豪华的“移动宫殿”溜达。

掀开厚重的车帘,一股熟悉的、混合着烤鱼香和帝王熏香的奇特味道扑面而来。

嬴政正襟危坐于软榻之上,努力维持着帝王威严,但他属实在秦天这没啥威严,毕竟秦天现在是无欲则刚啊……

“爱卿来了。” 嬴政清了清嗓子,开启官方发言模式。

“朕连日巡视沿途郡县,见道路通达,城池坚固,百姓各安其业,市井繁荣,朕心甚慰!足见我大秦江山,固若金汤!”

他说完,目光灼灼地锁定秦天,心里琢磨着,你小子该反驳我了吧……

这几天秦天一时间失去了回家的目标,就连话都少了很多,更何况进谏……

“陛下说得是,我大秦固若金汤,一片祥和。”

???

这回轮到嬴政不会了,不对啊?

这剧本不对啊?

他不该跳起来骂寡人眼瞎吗?

不骂寡人 ,寡人都不习惯了!

主要是这寿命点几天都一点账不进了!

嬴政实在是有些慌,毕竟他现在只有400多天的寿命,数来数去也就一年多。

于是他只能继续压榨秦天这个“充电宝”。

秦天没有心情继续怼嬴政,但是他又想起这几天在一些渔村的所见所闻。

那根本不是什么“安居乐业”!

人烟稀少? 何止是稀少!

渔村里几乎看不到青壮年!只有佝偻着腰、在海风里瑟瑟发抖的老人,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妇人,还有一群群饿得皮包骨、光着脚丫在冰冷沙滩上追逐着退潮后零星小贝类的孩子!

他问过那个用一条手臂长的海鳗才换了他两枚半两钱的老渔夫。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绝望。

“这位大人啊……哪还有人打鱼?能下海的,都被官差拉去服徭役了!修阿房宫,修长城……去了,就再没回来!剩下我们这些老骨头、婆娘娃儿,能活着捡点海货糊口,就算老天爷开眼了……”

土地贫瘠? 是!但更可怕的是地方官吏的贪婪!

渔村仅剩的一点产出,也被以各种名目的赋税、摊派搜刮殆尽。老人指着村口那几间稍微像点样子的房子,那是里正和税吏的住处。

“他们?他们才不靠海吃饭!他们靠的是吸我们的血!收上来的鱼获、盐,大半进了他们的腰包,剩下一点,还要拿去讨好那些来寻仙的徐福大人手下,盼着能升官发财哩!”

秦天甚至亲眼见过一次小吏来“收税”。

那趾高气扬的样子,对着一个苦苦哀求、想留下几条小鱼给孩子熬汤的寡妇拳打脚踢,抢走了她篓子里所有能换点粮食的鱼获。

寡妇瘫坐在冰冷的海水里,无声的哭泣比惊涛骇浪更让人窒息。

而远处,迎接始皇帝车驾的地方官员队伍,正穿着光鲜的官袍,指挥着村民排练“欢呼万岁”……

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原本的随遇而安、意兴阑珊己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苦难的同情和怜悯。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力所能及的做点什么吧!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首刺嬴政那双充满“求骂”期待的眼睛,声音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固若金汤?一片祥和?陛下,您看到的,不过是地方官吏提前数月搭好的戏台子!”

嬴政脸上的“期待”瞬间凝固,被错愕取代:“……爱卿何出此言?!”

秦天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每一句都带着亲眼所见的血泪:

“陛下每次巡幸,仪仗威严,声动百里!地方官员提前半年就知道了!他们干了什么?路扫得一尘不染?”

“市井繁荣?那是把仅剩的几家铺子里的东西全摆出来充门面!您一走,该漏风的漏风,该饿死的饿死!”

“百姓各安其业?”

秦天冷笑一声,充满了讽刺。

“陛下可知这芝罘渔村的‘业’是什么?是村里的青壮男子,全被抓去给您修阿房宫、筑长城,生死不知!剩下老弱妇孺,在冰冷的海水里刨食,捡点海货,还要被地方官吏层层盘剥,搜刮去讨好徐福那帮方士,好让他们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