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乡村的美丽生活

2025-08-15 1506字 1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清晨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村头老槐树上的麻雀就开始了它们永不疲倦的争吵。小惊羽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床上爬起来,赤脚踩在冰凉的土地上,一个激灵便彻底清醒了。又到了去私塾学习的时间,像往常一样,小惊羽背上书箱,来到了小胖家。

“小胖,走,上学去了。”小惊羽喊道。

“小惊羽来了,快进来,小胖还在睡觉,你去叫他起床,待会儿在婶婶这里吃点早点啊。”小胖的老妈,张屠户的老婆说道。

“好嘞,谢谢张婶。”

小惊羽走进院子,厨房里,张婶己经生起了柴火,铁锅里的玉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水蒸气裹挟着粮食的香气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这是这几年来,小惊羽生活的一个普通村庄里最寻常的早晨。乡村孩子的童年,是一首用泥土写就的诗,在这里,快乐不需要高昂的代价,幸福有着最朴素的形态。

“小胖,起床了。”看着小胖那肥壮的身体,躺在床上睡得正香。

“我不去,再睡会儿。”小胖睁开眼睛,翻了个身,要继续睡下去。

小惊羽一把把小胖拉起来,两人打闹了一会儿,小胖起床。两人吃了早点,一块儿走在上学的路上。

村内的建筑大多是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青瓦屋顶,土墙泥壁,古朴而典雅。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形成了独特的村落布局。村子里有一座古老的道观,道观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道观内香火旺盛,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来到这里祈福求安。一条条石板小路贯穿整个村庄,石板路经过多年的踩踏,己经变得十分光滑。小路蜿蜒曲折,通向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着家家户户。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村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扛着农具,牵着耕牛,走向田间地头,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辛勤的汗水。每逢集市日,村里的广场上便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摆在摊位上进行交易。集市上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秦岭村,处在进出秦岭山的必经之路,进出山上采药、打猎的,人来人往,村内各种设施,各种商业倒也齐全,比如私塾、杂货铺、旅店、茶馆、酒馆、当铺、铁匠铺等等。小惊羽和同村的几个孩子就在村里的私塾上课。私塾处在道观里,杨老先生不管春秋冬夏,永远是那副羽扇纶巾的样子,每周都给村里的孩子上课,教导孩子读书、习字。每次放学后,小惊羽都要到杨老先生的书房看看各种书籍。今天,他拿起一本典籍,摇头晃脑的读了起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每每读了这些典籍,小惊羽都不知所谓。有时候,杨老先生心血来潮,就给他讲一讲,说一说,小惊羽也是一知半解的样子。

周元在这个山村的职业是一名药师,平时在这个山村里行医治病,为大家开方抓药,小惊羽年少懂事,自从学习了药师篇内容,倒也成了周元的一个帮手,同时也越来越讨得大家的喜欢。

乡村孩子的物质生活确实匮乏,但这种匮乏反而造就了惊人的创造力。小惊羽的第一件"玩具"是周元用高粱秆扎的风车,插在土墙的缝隙里,春风一吹就呼啦啦转个不停。春天,孩子们跟着蒲公英的种子奔跑,看它们像降落伞一样飘向远方;夏天,稻田里的青蛙和泥鳅是孩子们的玩伴,有时还能在河沟里摸到巴掌大的河蚌;秋天,金黄的麦浪是最好的迷宫,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身上沾满麦穗的清香;冬天,屋檐下的冰棱像水晶匕首,孩子们掰下来当"宝剑",舌头舔上去的刺痛感令人难忘。大自然是最慷慨的老师,它教会孩子们观察生命的奇迹,感受季节的轮回,理解万物有灵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