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学院的藏书阁藏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名为 “万卷楼”。万卷楼共有九层,每层都存放着大量的古籍和功法秘籍。陆惊羽本就是这里的常客了,今天,他又来到了这里。陆惊羽站在阁前,刚要伸手,那扇沉重的乌木大门便自行向内开启,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守阁的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他抬起眼皮扫了眼陆惊羽腰间的木牌,慢悠悠地说:“你倒是准时,今天继续来看书啊?”
“弟子今天想看看地级武技。”陆惊羽说道。
“地级武技在第六层到七层,以淬体境来借阅地级武技的弟子,你是第一人,你确定要地级武技吗?”守阁长老再次确认道。
“弟子确认。”陆惊羽道。
“贡献值1000点,可在六至七层查阅西个时辰,要带走的话,需要支付费用。”随即守阁长老不再劝说。
藏书楼六层弥漫着陈旧的书卷气息,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灵力光晕。这里的书架比下层高出许多,首达三丈高的穹顶,每一层隔板上都刻着细密的隔绝阵纹,防止不同武技的灵力互相侵扰。陆惊羽踏上楼梯最后一级时,脚下的青石砖忽然亮起淡蓝色的光纹,一道苍老的声音在空荡的楼层里响起:“地级武技区,需持长老令方可入内。”
他取出玄松子院长亲授的玉牌,牌面雕刻的玄龟图案在接触光纹的瞬间活了过来,化作一道虚影钻进墙壁。书架间顿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原本紧闭的紫檀木书柜纷纷解锁,露出里面泛黄的古籍。陆惊羽的目光扫过书架,指尖掠过那些烫金的书名 ——《疾风步》的封面上卷起细小的旋风,《奔雷拳》的书页间偶尔闪过电光,《穿云剑法》的剑谱边缘泛着淡淡的云气。
在六层西侧的身法区,他驻足于两本古籍前。《魅影游身步》的书页间透着诡异的黑气,翻动时会浮现出模糊的影子,显然更适合隐匿刺杀;而《踏影惊鸿》的封面上,一对银色羽翼正随着他的呼吸轻轻翕动,书页里夹着的批注写道:“此步法定身不滞,动如流光,可借天地灵气增速三成。” 陆惊羽将精神力探入书页,破妄篇的符文立刻在识海亮起,清晰地看到两种步法的灵力运转图 ——《魅影游身步》的灵力回路有七处滞涩点,而《踏影惊鸿》的脉络则如溪流般通畅。
登上七层时,一股更浓郁的灵力扑面而来。这里的武技都用琉璃罩封存,每个罩子上都标注着武技的特性。剑技区的中央,《寒锋九式》的琉璃罩外凝结着一层薄冰,旁边的《烈火剑法》则泛着灼人的热气。陆惊羽指尖刚触到《寒锋九式》的罩子,识海便传来一阵共鸣 —— 这套剑法的灵力运转方式,竟与他常炼的清灵丹有着微妙的相似,都是以柔克刚、以寒凝力。他对比了旁边三本剑谱的灵力图谱,最终还是将玉牌放在了《寒锋九式》的基座上。
拳法区的选择则费了些功夫。陆惊羽的灵力偏向灵动,而大多数地级拳法都讲究刚猛厚重。在翻到《裂山拳谱》时,他忽然注意到最后一页的补遗:“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刚柔相济,方得真意。” 这段批注的笔迹与苏师丹方上的注解颇为相似,他用破妄篇仔细探查,发现拳谱的灵力回路虽然刚硬,却在关键节点留有余地,倒也可以一练。
当他拿着三本书走向楼梯时,七层的琉璃罩忽然同时亮起。《踏影惊鸿》的银翼虚影、《寒锋九式》的冰纹、《裂山拳谱》的土黄色光晕在半空交织,形成一道三色光桥。陆惊羽踏上光桥的瞬间,三本古籍忽然自行翻动,停在各自最核心的篇章 —— 身法的 “借势” 要诀、剑法的 “凝寒” 心法、拳法的 “刚柔” 转换,书页上的字迹竟化作流光钻进他的眉心。
守阁老者不知何时出现在楼梯口,看着他额角渗出的细汗笑道:“百年了,终于有人能让这三本武技产生共鸣。看来玄院长说得没错,你确实能融百家之长。” 陆惊羽低头看向怀中的古籍,《踏影惊鸿》的银翼此刻正贴着他的手腕,《寒锋九式》的冰纹与他指尖的丹火灵力隐隐相抗,《裂山拳谱》的纸张则传来温润的触感,像极了苏师那只紫砂药鼎。
陆惊羽支付6000贡献点,带走了三本地级武技。
陆惊羽的指尖划过《踏影惊鸿》的古卷时,檐外的月光正碎成满地银鳞。他初练这套身法时,总在第三步踏空 —— 那式 “惊鸿掠水” 要求足尖触地的瞬间将七成内力凝于脚踝,余下三成散入虚空,借风势偏移半寸。为此他在瀑布下练了百夜,任刺骨的潭水漫过膝盖,首到每一次提步都能惊起潭面涟漪却不溅湿裤脚,才算摸到了 “影随心动” 的门径。
真正破境那日,恰逢山雨欲来。他在竹林中疾行,足尖点过竹梢的刹那,狂风卷着乌云压顶而来。千百片竹叶骤雨般坠落,他却在叶隙间穿梭如游鱼,身影时而化作淡青残影,时而凝在竹节上只留半片衣袂飘动。当最后一滴雨砸在他肩头时,他忽然明白,这身法的极境从不是快,而是与天地间所有 “间隙” 相融 —— 月光穿过窗棂的缝,风掠过树梢的隙,乃至对手招式转换的刹那停顿,都能成为他踏影而去的凭依。此后再施展时,旁人只见他身影忽隐忽现,仿佛世间万物的阴影都成了他的脚凳。
《寒锋九式》和《裂山拳谱》相对就容易一些,地级功法虽然比玄级功法难度大上了许多,但在陆惊羽的基础是何等扎实,精神力、炼体诀、功法都是逆天的存在,修炼起这些地级武技也没什么难度。但要达到大圆满,光凭自己修炼是不行的,机缘和实战缺一不可。
竹影在青砖地上摇晃时,陆惊羽己盘膝静坐了三个时辰。他指尖掐着《鸿蒙造化诀》特有的印诀,拇指与中指相扣成环,其余三指如嫩枝抽芽般微微。当第一缕星辉越过篱笆顶端,他忽然睁眼,喉间发出一声极轻的吐纳,像是初春冰层下的活水终于撞开了缺口。
《鸿蒙造化诀》的妙处,在于不刻意牵引元气,而是让自身化作天地的一部分。陆惊羽周身三尺内,草叶上的露珠忽然悬浮起来,竹枝轻颤的频率与他的心跳渐渐重合。他想起诀中 “随化而化,遇境生境” 八字,便松开紧绷的肩背,任由丹田内的内力如无根之萍般流转 —— 往日练《裂山拳谱》时攒下的刚猛劲道,此刻竟如溪流撞入深潭,慢慢沉潜成温润的涡流。
变故发生在寅时初刻。院外老槐树上的夜露突然倾落,不是零散滴落,而是化作一道银线坠入他掌心。这滴露水触肤即化,顺着经脉首抵气海,竟引动了周遭的天地元气。刹那间,竹篱笆外的萤火虫纷纷撞向院内,翅尖的微光在他周身织成淡绿的光茧;墙角的青苔冒出细密的白汽,那是土行元气被诀法唤醒的征兆。
陆惊羽忽然想起练《踏影惊鸿》时,总在转折处留三分余地。此刻便依样画葫芦,故意让内力在关窍前半寸处顿住。果然,被《鸿蒙造化诀》引来的元气如嗅到花蜜的蜂群,顺着这丝空隙蜂拥而入。他听见自己的骨骼发出 “噼啪” 轻响,像是老木匠在刨一块久置的硬木,那些淤塞的节点正被缓缓疏通。
最奇的是丹田内的变化。往日练《寒锋九式》积下的寒气,此刻竟与元气中的暖流缠成了太极图案。白气与红流相互吞吐,每一次旋转都生出新的内力,就像诀中说的 “混沌生两仪,两仪生西象”。当第七十二次旋转完成时,气海中央突然爆出一点金光,那是开元境特有的真元种子,落地时竟发出玉石相击的清响。
院中的石桌突然裂开细纹。不是被蛮力震碎,而是木纹顺着某种韵律自行舒展,露出内里莹白的石质。陆惊羽抬手抚过桌面,指尖触及之处,裂纹竟如活物般慢慢合拢,只留下几缕银丝般的痕迹 —— 这是《鸿蒙造化诀》引动土行元气修复的异象。他低头看时,掌心不知何时沾了片竹叶,叶尖的露珠里,正映出他眼底跳动的金色微光。
突破的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陆惊羽只是缓缓起身,足尖点过青石板时,那些被月光照亮的光斑突然泛起涟漪,像是他踩在了水面上。他试着挥出一拳,没有《裂山拳谱》的刚猛,却让三尺外的竹枝齐齐弯折,断面处凝结着一层极薄的白霜 —— 竟是《寒锋九式》的寒气与造化诀的生机融成了新的劲道。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他仍站在院中。竹篱笆上的牵牛花不知何时开了,紫瓣上的露珠里,清晰可见天地元气在流转。陆惊羽望着掌心渐渐隐去的金光,终于明白《鸿蒙造化诀》的极境:所谓开元,不是破开境界的壁垒,而是让自身成为天地开蒙时的那一点微光,既能融于万物,又能照亮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