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惠民药局

2025-08-19 3110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惠民药局内,景象与太医院署的肃穆迥异,更显务实与繁忙。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草药气息,桂枝的辛香、甘草的甘甜、生姜的辛辣、大枣的甜润、麻黄的微苦……各种常用药材的气味交织混杂。二十余名医官、药工共用一张巨大的长条桌案办公,案上堆满了小山般的药材、戥子、药碾、药臼、裁好的桑皮纸和麻绳。角落里,几个药工正挥汗如雨地碾药、过筛,发出“咚咚”、“沙沙”的声响。

“手脚麻利点!城东集市的配两百副麻黄汤、一百副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各五十副!包好了立刻送去!”一位身着青色吏目服、面容精干的中年医官白副使正快速清点着案上的药材,语速飞快地分派任务,“城西驻点那边伤寒病人激增,药材告急!配好的先送过去应急!快!”

他余光瞥见门口身着皂色盘领衫的李东昊,迅速扫了一眼手中的名册,确认后立刻吩咐道:“新来的李东昊是吧?城西驻点人手紧缺,你即刻过去支援!记住,到了那边,一切听从安排!”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是这里的副使,姓白。”

“是,白副使。”李东昊干脆应下,没有丝毫犹豫便投入了分药、称药、包药的大军之中。他动作行云流水,手指翻飞如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剂配伍、剂量增减烂熟于心,对各种药材的性状、炮制也了如指掌。抓药、称量、分包、捆扎,一气呵成,毫无滞涩,其熟练程度让旁边几位老药工都忍不住侧目。

不多时,一行人便配好药材,背着沉重的药箱,步履匆匆地赶往城西驻点。临行前,白副使特意塞给李东昊一块叠好的粗棉三角巾,叮嘱道:“掩好口鼻!这伤寒来势汹汹,莫要染上!”

还未抵达赠药点,远远便望见几条蜿蜒曲折的长龙!男女老少,或相互搀扶,或蜷缩在路边,咳嗽声、呻吟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病气与压抑的绝望。这景象,瞬间将李东昊的记忆拉回2021 年——新冠疫情肆虐时,医院门前排起的长队、人们脸上的口罩、眼中相似的惶恐与期盼……穿越时空的医疗困境,竟如此相似!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感慨:从古至今,疾病面前,生命何其脆弱!然而,比起皇亲国戚享有的顶级医疗资源,眼前这些贫苦百姓所能得到的,不过是这惠民药局杯水车薪的救助,差距何止云泥!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迅速投入到工作中。赠药点由两至三人组成的小组负责,一人负责初步诊视、书写脉案药方,一人负责按方抓药、讲解煎服之法,另一人则负责协调秩序、处理突发状况。李东昊被分到一组,同组的是两位年纪相仿的医官。

一位姓盛,国字脸,神情沉稳,颇有学究之风。他诊病时极其细致,必先观患者气色、舌苔,再仔细询问寒热、汗出、饮食、二便等情况,最后凝神诊脉,指下细细体察寸关尺三部九候的浮沉迟数,随后才提笔书写脉案,字迹工整,辨证严谨,开方用药更是反复斟酌,力求稳妥。另一位姓王,则显得干练许多,动作麻利,遇到高热惊厥或肌肉酸痛者,立刻施以刮痧、拔罐或针灸之术,手法娴熟,雷厉风行。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一个个熟悉的方名从医官口中报出,一包包捆扎整齐的药包被递到病患手中。看着那些拿到药后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贫苦百姓,看着这洪武朝廷惠民之举,李东昊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身为医者救死扶伤的本能欣慰,也有一丝对这套体制下“皇恩浩荡”的微妙感慨。

“伤寒药不够了!我去别组看看!”王医官的声音带着一丝焦灼传来。他匆匆扫视了一圈药箱,又小声嘀咕道:“真是邪门!这伤寒症候怎会如此集中爆发?节气尚在谷雨,天气也无骤变,不合常理啊!”

“先对重症患者施以刮痧、刺络放血或针灸缓解吧,别的组估计也捉襟见肘了。”盛医官眉头紧锁,沉声建议道。

果然,王医官转了一圈,只带回寥寥数包药材,杯水车薪。排队的人群依旧望不到头,日头虽己偏西,求诊者却不见减少。

“诸位乡亲!”赠药点中央,白副使运足中气,朗声宣布,声音盖过了嘈杂,“今日药材己尽!病情危重者留下,我等尽力施以针灸、刮痧等法暂缓其苦!病情稍轻者,请暂且归家静养,明日此时,药局会继续在此赠药施诊!”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失望的叹息和低语,许多人恋恋不舍地看了看空荡荡的药箱,无奈地转身离去。就在这时,队伍末尾一阵骚动!

“让让!快让让!医官!救命啊!”一个中年汉子背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满头大汗地挤开人群,冲到诊台前!他将老人小心地扶坐在凳子上,老人脸色惨白如纸,气息微弱,双颊却反常地泛着两团诡异的暗红,如同涂抹了劣质的胭脂,喉咙里发出断断续续的痛苦呻吟。

“麻烦医官快看看我爹!”汉子焦急地看向盛医官,声音带着惊慌失措。

盛医官神色凝重,立刻上前。他先是仔细观察老人面色、眼神,随即伸出三指,稳稳搭在老人腕脉之上。甫一触手,他眉头便猛地一跳!指下脉象竟忽而沉涩如刀刮竹,时而又浮紧如按琴弦!他屏息凝神,细细体察良久,脸色越发沉重。

“张嘴,伸舌!”盛医官沉声道。老人艰难地张开嘴,吐出舌头——舌质暗紫,舌苔灰黑厚腻,如同覆盖了一层污浊的苔藓!

“老人家如何染病的?”盛医官收回手,声音带着询问。

“前些日子,约莫西五天前吧,”汉子抹了把汗,回忆道,“我爹和同村的三大爷、老五叔他们几个,结伴去城西那片老林子打猎,想弄点野味贴补家用。回来当晚,我爹就发起高烧,浑身打颤,说骨头缝里都冷!三大爷好像也病了,昨天还来领过药,今天听说在家躺着起不来了……”

盛医官越听脸色越难看,他猛地站起身:“快!去请白副使过来!”

白副使闻讯匆匆赶来,只看了一眼老人的面色和舌象,又探手快速搭了一下脉,脱口道:“大青龙汤加减!”说罢,便要转身去处理其他事务。

“白副使且慢!”盛医官连忙拦住他,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此症……恐怕并非单纯伤寒!脉象沉涩浮紧交替,舌象灰黑厚腻,绝非大青龙汤证!昨日三大爷来时,学生观其症候便觉有异,今日这位老者,症状竟如出一辙!且学生指下……隐隐感觉一股阴寒邪气盘踞,非寻常风寒可比!”

“哦?”白副使脚步一顿,回头看向盛医官,又扫了一眼气息奄奄的老人,眉头紧锁,“昨日那老丈服了大青龙汤加减,听说回去后汗出热退,症状己缓。此症……或许是伤寒夹湿?或是邪入少阳?”他显然更倾向于用自己熟悉的伤寒方剂框架来解释。

“绝非夹湿或少阳!”盛医官语气坚决,摇头道,“湿邪脉多濡缓,少阳脉弦。此脉沉涩如阻,浮紧如弦,寒热错杂,邪气深伏!更兼这舌象灰黑,乃阴寒凝滞、浊毒内蕴之兆!学生……学生实在不敢妄断!”

就在两人僵持之际,李东昊的目光早己牢牢锁定在老人身上。自踏入这赠药点,他便隐隐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极其微弱、却与周遭病气截然不同的阴寒气息。这股气息,他在韩国公府救治李玉曦时感受过,在醉香居那小和尚身上也捕捉到过——那是属于魅魂族的阴邪之力!虽然极其淡薄,混杂在众多伤寒患者的病气中难以分辨,但李东昊炼气中期的敏锐感知和与魅魂本源寒气“打过交道”的经历,让他捕捉到了这丝异常。

而眼前这位老人,身上散发出的魅魂阴气,比之前那些伤寒患者要浓郁得多!那两颊不正常的暗红,更像是体内阴寒邪毒与正气激烈抗争、郁而化热的表现!这绝非普通伤寒!

眼看老人呻吟声越发微弱,气息渐不可闻,盛医官和白副使仍在争论方剂,李东昊不再犹豫,一步上前,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响起:

“白副使,盛医官,可否容我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