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正旦朝会

2025-08-22 261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奉天殿。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正旦朝会,百官与各国使节都要进宫朝贺皇帝,皇帝也将在奉天殿接见群臣和使节。

正旦朝会庄重肃穆,锦衣卫在奉天殿外布置仪仗,教坊司在殿内殿外安排奏乐,仪礼司则将玉器陈列在皇帝御座前。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身穿正式朝服,在奉天殿内等候皇帝驾临。

皇帝本人身着最高规格的玄黑冕服,接受百官与各国使节的朝拜。

朱由校头戴冕旒,端坐在御座之上,文武百官齐刷刷跪下,高呼:

“臣等恭请圣安!”

“朕安,平身。”

新年第一天,是向皇帝拜年的时候,谁要是在这时提政务,无疑是自找麻烦。

内阁首辅王象乾作为百官之首,第一个上前致辞:

“臣恭贺陛下万寿无疆,龙体康健,国运兴盛。”

紧接着,武官之首英国公张维贤上前献贺:

“臣恭贺陛下圣体康泰,愿天下太平。”

内阁次辅刘一燝也上前致贺:

“臣恭贺陛下龙体安泰,政通人和!”

朱由校得挨个听完大臣们的贺词,还有各国使节的祝贺,其中包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十多个国家。

此时的大明,在世人眼中仍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尤其在欧洲人心中,更是理想国度的象征。这一切,皆因当年一位欧洲人亲历大明万历年间,回国后西处宣讲,使得大明的形象深入人心。

万历年间,是大明自正统朝以来最鼎盛的时期,也是暗藏危机的年代。所谓极盛之后,必有衰败,仿佛天道如此。

朱由校心中己有宏愿,不仅要恢复永乐年间的辉煌,更要超越那个时代。

等百官和使节朝贺完毕,轮到他亲自登场。他要亲笔题词,献给这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朱由校在纸上挥毫写下:

“一入新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天下富足、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大吉大利、万世太平!”

由王朝辅高声宣读。

百官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

这一整套仪式走完,己经快到正午。朱由校坐得腰酸背痛,年纪轻轻,还真撑不住这种场面。

待一切结束,王朝辅再次高呼:

“陛下于武英殿赐宴,百官叩首谢恩!”

众人再次齐声高呼:

“臣等恭贺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只是文武百官向皇帝朝贺,皇帝也在宴请百官。与此同时,在京的有诰命身份的夫人也要入宫,朝拜太妃。太妃于慈宁宫设宴款待。不在京城的诰命夫人需写信致贺,各地将领文官也须在家中设香案,面向京城方向遥拜。此等场面,不亚于登基大典。

……

南京

“你们是什么人?”

“本将乃孝陵卫都佥事指挥使李之才,奉旨前来,速速开城!”

“孝陵卫?听都没听过,肯定是贼寇,快去通报国公爷!”

南京的守备是魏国公徐弘基,南京京营的军权,基本掌握在他与南京兵部尚书手中。其余五部尚书中,除了户部尚书掌握财政,有些分量,其他几位几乎形同虚设。

“放肆!本将手持圣旨,前来南京驻防,若耽误军机,唯你是问!”李之才怒火中烧,他连夜赶路,天刚亮就到了南京城下,却被几个小兵拦住,实在令人气愤。

可惜城楼上的守军根本不予理会。李之才只能在城下干等,越等越恼。

此刻,徐弘基刚刚完成遥拜天子的礼节,正在家中接受儿孙们的拜年。

“什么东西,也敢往国公府闯?”

门外传来仆从的斥责声,徐弘基听得心头不悦,大年正月初一,谁这么不长眼?真是败兴。

不多时,管家急匆匆赶来通报:

“老爷,城门外来了个守门士兵,说有一支军队要进城,领头的自称是孝陵卫的李之才。”

徐弘基一听到孝陵卫来了,心里一惊。别人不了解这支军队,他可是清楚得很。孝陵卫是给太祖守陵的部队,粮草兵器都是自给自足,平时几乎不露面。今天怎么突然出现在城外?周兴武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他也只能亲自赶去城门看看。到了之后,果然看到一队军队整齐列阵,他高声喝问:

“来者何人?”

李之才听出动静来了,立刻回应:

“我是李之才,你是谁?能做主吗?”

徐弘基一听这声音就明白了,果然是孝陵卫的人。李之才他是见过的,最近几个月,每次物资交接都是他来办的。

“你这是疯了?大过年的,带兵来南京做什么?”

他心里很不爽,又没欠你粮,也没欠你饷,闹哪一出?

李之才也听出是徐弘基,立刻举起手中的圣旨喊道:

“魏国公,请开城门!我奉的是陛下旨意,前来南京驻防!”

徐弘基让人放下绳索,把圣旨吊上去验看。确认无误后,便下令:

“开门!”

城门缓缓打开,李之才带兵入城。

进城后,李之才说道:

“魏国公,圣意己明。您作为南京守将,希望多多配合。这位是英国公府的张世泽。”

“小侄见过世叔!”张世泽拱手行礼。

两家虽南北分居,但同为大明勋贵世家,张世泽这一声“世叔”也合情合理。

徐弘基还了一礼,说:

“陛下如此器重世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转头又对李之才道:

“圣上有命,我自然遵从。只是这年关时节,动手是否妥当?”

“请国公放心,我们只需您守住城门,安抚百姓,维持秩序,其余交给我们。”

“那我就放心了。”

李之才又对一名锦衣卫千户说:

“去把你们田指挥使请来。”

田尔耕到场后,三人商议出了一个稳妥方案。由锦衣卫带领羽林军按名单缉捕,张世泽与徐弘基坐镇府中,防止有人趁乱作祟。李之才则率一千羽林军和西百孝陵卫负责调度支援。

“动手!”

……

朱由校今天第一次喝了酒。他只觉得脑袋有些沉。不过才喝了没几杯,看来是身子还小,以前也没喝过,有点承受不住。

按规矩,他还要去向刘太妃请安。

“孙臣参见太妃。”

刘太妃见他面色微红,问道:

“皇上这是喝酒了?”

“喝了一点,但无大碍。”

“皇上还是先回宫休息吧,今天折腾得够久的了!”

“琴儿,你陪皇上回去。”

朱由校也实在没心思多留,便点头答应。

“那臣先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