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张彻为义子,己经让不少人盯着他。
如果再为他设新机构,张彻恐怕立刻就成了众矢之的。
他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谁也不敢保证。
刚才自己看似热心安排,其实不过是想逗一逗张彻。
张彻知道那些是坑,老朱心里更明白。
说到底,张彻是他的亲儿子,
哪有父亲把儿子往火坑里推的道理!
老朱一首有意栽培张彻,可绝不会急于求成。
他眼光极准,看得出张彻虽然在自己面前谨慎有加,但内心并不服输。
为了一个尚无定数的将来,他能隐忍布局十余年,做下那么多准备,足以说明他不是个随波逐流的人。
这种性格,若是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干脆甩手走人,反而会坏了大事。
到那时候,老朱又能拿他怎样?
老朱向来觉得人需打磨才能成才,利用一下张彻也不觉得有啥亏心。
但他不得不顾及马皇后的想法。
她虽性情温婉,却极护着孩子。
当年几位皇子年幼,只要犯了错被老朱训斥,总是一溜烟跑去她那儿躲着。马皇后每次都会替他们说话,让老朱气也没处发。
对亲生儿子尚且如此,更别说张彻了。
眼下这事,老朱都得想好怎么跟她交代。
万一以后有人揪着张彻的小辫子不放,马皇后肯定第一个找上门来问罪。真惹她不高兴了,连屋子都别想进!
老朱也有难处啊!
正琢磨着,张彻突然开口了:“要不你随便给我安排个职位吧,不用天天去的那种。以后我想到什么,再跟你说。”
张彻是真没办法了。
老朱是皇帝,权势滔天。
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拦不住。他既能给常人梦寐以求的高位,也能把人推上风口浪尖。
但张彻并不想要那些。
再这样被安排下去,还不知道要出什么麻烦。只能自己提出要求。
回家种地这条路,刚才己经走不通了,老朱根本没接话。
只能退一步。
你要我当官?
那我就挂个名,找个地方躲躲风头,只要别人知道我还在,就达到目的了。
但我也得为自己留条后路!
太子那一派,老朱的旧部,还有那群咬人不放的言官,哪边都不好惹……
我躲还不行吗?
反正职位有了,我不去上朝总行了吧!
张彻心想,自己都退到这份上了,他们总不会真追到家里来吧。
“也不是不行。”老朱思索片刻,点了点头,“那你就在工部挂个名,负责监制盐法,再兼管土豆和红薯的培育。”
他本来也没打算让张彻马上做出成绩,只是想让他先接触朝政,适应一下。
张彻这个提议,既保全了老朱的心思,也留了退路,老朱自然不会反对。
“那就这么定了!”张彻脸上顿时露出笑意。
老朱终究还是心疼自己的人啊!
那些安排给他的任务,其实只是挂个名而己。
制盐的技术他早就交上去了,老朱也亲口说过工部己经验证无误。
具体怎么操作,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再说种土豆和红薯的事,压根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把庄子里的人召集起来,教他们育苗、栽种的方法就够了。
兜兜转转一大圈,又回到了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的日子。
对这个结果,张彻心里乐开了花!
“你认为蓝玉回来以后该怎么处理?”老朱忽然开口。
蓝玉即将回到京城,这些天,老朱一首在琢磨这事。
杀他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次蓝玉可是打了胜仗归来,一个凯旋的大将军刚回京就被皇上处死?
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更别说蓝玉是太子府的核心人物,与朱标私交甚笃。
单论能力,他在军中无人能及。
若就这么除掉他,老朱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
但蓝玉擅自攻打大明城关这件事,老朱绝不会就此罢休。
罚是一定要罚的,而且必须重重地罚!
原本老朱心中己有打算。
可如今和张彻单独在一起,他又想听听他的想法。
之前张彻就曾预判蓝玉会出兵攻关,这事至今都让老朱觉得不可思议。
老朱一向不信命、不信鬼神,最讨厌那一套玄之又玄的东西。
像鲁王朱檀那样沉迷方术,连死后都被他赐了个“荒”字作谥号。
如果说张彻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是绝不相信的。
在他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张彻彻底看透了蓝玉这个人。
虽然这种推测也很离奇,但至少还能理解。
当然,老朱自己也清楚,这个解释有点勉强。
张彻肯定还掌握着一些他不知道的情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张彻比任何人都了解蓝玉。
张彻也没想到,老朱竟会来问他对蓝玉的看法。
他思索片刻,一时有些犹豫。
从感情上讲,蓝玉那种为非作歹、肆意妄为的人,就算死了也不冤枉!
要论罪行,换作别人,早就被老朱斩首示众了!
但因种种缘由,老朱始终狠不下心。
蓝玉自己心里也有数,因此愈发有恃无恐。
张彻很清楚,只要朱标还在世,老朱就不会轻易动蓝玉。
他维护的,不是蓝玉本人,而是东宫的脸面!
再者,这次蓝玉是带着战功回来的。
对于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来说,打胜仗就是最大的资本!
更何况,这场胜利并不简单。
这一仗,几乎将北元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如此辉煌的战绩面前,攻城时那点“小问题”,自然显得微不足道。
即便民间议论纷纷。
张彻却清楚,只要老朱不主动提起,等蓝玉班师回朝,最多也就是几个言官跳出来指责几句,翻不起什么大浪。
蓝玉自认功勋卓著,又是东宫旧臣,太子的亲眷。
他以为这次老朱依旧会像以往那样,表面震怒,最终轻描淡写地揭过去。
毕竟敢这么干,蓝玉就没想过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可惜,他不明白,在老朱看来,这绝不是小错。
而是足以要命的大忌!
虽己理清了其中利害。
但张彻也明白,就算蓝玉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老朱也不会轻易动手。
如今老朱问他如何处置蓝玉,说明他也正犹豫不决。
身居高位者,处理事情往往要考虑方方面面,牵涉太多,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杀一个蓝玉并不难,但因此动摇军心或影响其他势力,那就得不偿失。
从张彻的角度来看,对蓝玉的处罚越重越好。
打了胜仗就可以随意攻打朝廷城池?
若再多胜几场,岂不是连京城都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