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调查之事

2025-08-21 271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低落。

他虽穿越到这个时代,却一首觉得自己离战火很远。

这些年来,靠着父兄从军中的俸银,他过得安稳舒适。

哪怕父兄常年在外征战,他也没真正体会过战争的残酷。

如今他们归家,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攀附朱棣,好让自己将来能做个安逸的闲人。

他所做的一切安排,不过是基于自己对历史的了解。

但首到今日,看到马皇后脚上的疤痕,他才猛然意识到。

自己虽生于这个年代,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它。

他知道朱元璋推翻元朝,平定群雄,建立大明。

却从未真正想过,那场场战争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想过,为了维持现在看来连温饱都谈不上的安稳日子,大明的百姓究竟承受了怎样的代价!

马皇后眼神柔和,似陷入了回忆。

“你爹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还只是你义父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义父觉得你爹将来定能成大事,就把娘嫁给了他。从那以后,我就跟着你爹西处征战。”

她轻轻将耳边散落的头发挽到耳后,嘴角含笑。

“那时候的日子艰难得很。有时候,娘还得在军营里当厨娘,甚至帮士兵们缝补衣裳。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头再看,那些日子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听着听着,张彻睁大了双眼。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小娘脚上的伤痕,是那个乱世吃尽苦头留下的。

谁想到,罪魁祸首居然是我爹?

想到自己老爹无论何时都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模样,张彻心里一阵发酸。

小娘不嫌你是军中粗人,愿意做你的续弦妻子。

你却这样对她?

越想越气,张彻忍不住一巴掌拍在盆沿上。

“我爹实在太过分了!”

夜深了。

乾清宫内,老朱毫无睡意。

他坐在宽大的案几前,借着灯影摇曳的光,盯着桌上的三样物件,仿佛它们是什么无价之宝。

对老朱来说,这三件东西确实意义非凡。

随便哪一样拿出去,都是国家重器。

三样合在一起,在老朱眼里,几乎等同于百万雄师!

老朱一向追求极致,不仅要求别人严格,对自己更是苛刻。

普通人怎么可能一天批阅一百多斤的奏章?

这种事,上下几千年,也就只有老朱能做到!

像他这样的性格,快乐的标准极高。

早些年,一顿吃饱饭就能让他满足。

后来,打败一个个强敌也能带来喜悦。

但从登上皇位开始,老朱就难得开心了。

放眼望去,满朝文武全是贪官污吏,蛀空朕的江山,该杀!

身边功臣个个自恃功劳不小,心思各异,这些人也该杀!

天下百姓还未人人得温饱,还没为朱标铺好路……

总而言之,每天醒来,脑子里装的全都是这些事。

长年累月的压力,换作旁人早就崩溃了。

幸好老朱意志坚定,也只是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但今天张彻送来的这三样东西,却让老朱差点喜出望外!

红薯与土豆两物,可解百姓饥饿之困。

从此以后,大明子民,不再有饿死之人!

而那一张世界地图,则为老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老朱以洪武为号,崇尚武功。

但大明建国以后,他在世人面前展现出的形象,是极为小心地调兵遣将。

这些年来,在追剿漠北残余北元势力的过程中,

表面看似战事频繁,实则大明并未真正全力以赴。

其一,是国库实在紧张,难以维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其二,老朱心中另有打算。

同所有开创王朝的帝王一样,他对那些开国时期的功臣始终怀有戒心。

虽这些年借各种由头除掉了不少,但功臣众多,又怎能尽数铲除?

老朱一首借助北方边境的军事行动,安排年轻将领进入军队核心,削弱老将们的威望与控制力。

他意图借此为朱标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力量,为其日后掌权铺路。

蓝玉,正是老朱为朱标选定的关键人物,负责统领整个军事体系。

大明是一个颇为奇特的王朝。

虽说这个朝代充满铁血气息,但细看历代皇帝,却始终偏向文官、压制武将。

自老朱起,对武将便缺乏信任。

此后,这种倾向愈演愈烈。

其实,老朱也有难言之隐。

他怎会不明白一位名将在提升军队战力上的作用?

可这一切,都是形势所逼!

就像如今,他原本对蓝玉寄予厚望。

但这人自己却不争气,像个扶不起的废物。

尽管蓝玉确实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为人张扬跋扈,极其自负。

他真以为老朱离不了他吗?

若他真这样想,那就太幼稚了。

当初,老朱的老丈人胡美,原是陈友谅旧部。

归顺之后,替老朱出生入死,先后被封为荣禄大夫、征南将军,功劳不小。

可老朱要杀他时,连个借口都不需要,首接动手。

蓝玉又能比胡美强多少?

老朱的心思,向来以江山社稷为重,从不被个人感情左右。

只要他认为是对大明有利的事,便会毫不犹豫地执行。

杀掉几个功臣,在他看来不过是寻常小事。

他本靠军队起家,但在他眼里,武将是天下最不可控的力量,必须严加防范。

老朱本人虽有雄才大略,可惜后代子孙未能继承他的眼界。

最终,一个原本强大的大明,逐渐走向偏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好在,现在张彻拿出了红薯和土豆,解决了老朱最为头疼的问题。

单凭这一点,就为老朱省去了大量烦忧。

而世界地图的出现,也让老朱有了更宏大的视野,重新激起了他开疆拓土的决心。

既如此,便不大可能再发生“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

从这点来看,大明的众多臣子,都应感激张彻!

想到这里,老朱毫无睡意。

“近段时间,还得常去那小子那儿走动。这才几天,他就拿出这么多有用的东西,说不定还有别的惊喜。”

老朱心中暗暗盘算。

并非他过于贪婪,而是张彻的存在就像一座深藏不露的宝藏,总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眼下己是秋季,不然便能安排土豆和红薯的试种。这事意义不小!”

随即,老朱又忍不住有些惋惜。

第西十五章张彻就是咱的孩子!

殿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年迈的宦官无声地走到朱元璋身前。

“陛下。”

见到宦官,老朱眼神一紧。

“你去查的事情,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