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张彻的府中。
自上次对马皇后说出“想静静”之后,张彻还真就再没出门。
这些日子,他一首窝在家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时间一长,他竟迷上了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
他忍不住感慨,当初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能过上这种安逸的日子吗?
可惜,这份安宁被老朱打破了。
他硬是把自己拉回朝堂,当挡箭牌,安排试种、研究车床,最后还被派上了战场!
到头来,老朱竟说:“不装了,摊牌了,咱是你爹!”
这谁能接受得了?
因此,这些天来,张彻的情绪一首有些低落。
为什么别人有个皇帝爹,生来就可以躺着享福。
自己也有个皇帝爹,却只能不停干活?
离谱!
这一天,张彻照旧起了个大早。
在绿鸢伺候下吃过早饭,他就走到院中。
提起战锤随意比划几下,当作晨练。
等身体暖和了些,便泡上一壶茶,摆上几样果点,躺在厅前的藤椅上。
晒着太阳,吃着零嘴,好不惬意。
正当他悠哉享受时,绿鸢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大人,陛下和娘娘来了!”
张彻一愣,猛地坐起身子:“他们来做什么?”
话刚出口,他就察觉不对。
说到底,这天下都是他们的,他们要去哪儿,哪需要提前打招呼?
只是他没想到,老两口会突然来访。
其实马皇后猜得没错,这些日子,张彻的确没主动入宫。
认亲之后的那点波动,早就在他心里平复了。
虽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别扭,但远远没到不愿见面的地步。
他之所以迟迟未进宫,主要就是怕一进宫就被老朱安排差事。
这悠闲的日子才过了几天?
他还想再“享受”一段时间呢!
张彻还没走到门口,就看见院子里黑压压跪了一片人。
老朱和马皇后一起走进院子。
一见到张彻,马皇后的脚步明显加快。
她走到张彻面前,拉着他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你说过要进宫看娘,可娘等了又等,始终没等到你。彻儿,是不是心里还有怨气,不肯认我这个娘?”
其实,马皇后一首因为张彻没来探望而忧心忡忡。
但真见到他,她又舍不得责怪。
只能装作轻松地调侃几句。
张彻尴尬一笑,忙解释:“娘,您别误会。前几天天气转凉,我有点着凉,一首没出门。原本打算进宫看您的,又怕把病气传给您,就作罢了。”
一听这话,马皇后立刻紧张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粗心,天冷了也不知道多穿点。从小就身子弱,得自己多注意。”
“娘说得对,这事儿确实怪我!”张彻连连应声。
毕竟是亲儿子,几句乖巧的话,就把马皇后哄得眉开眼笑。
看着母子俩其乐融融的样子,老朱一脸无语。
这小子小时候确实体弱,隔三岔五就生病!
但现在这身子骨,谁信?
进山能追着熊跑,上战场比砍瓜还利索。
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身体不好?
老朱忍不住打断:“郑和从倭国传消息来了!”
张彻顿时精神一振。
这几日他虽然看起来懒散,其实一首在等这消息。
眼下最让他挂心的,就是出海的事。
说话间,三人己走进正厅坐下。
张彻遣散了下人,急切地问老朱详情。
老朱笑着把郑和在倭国的经历讲了一遍。
“这么个小国,也敢分两派互相争斗,真是可笑!不过那石见银矿正如你所说,储量惊人。据郑和估算,至少有数千万两!”
提到这个,老朱难掩兴奋。
“你之前说海外到处是金银,咱还不信。现在看来,这话一点没夸张。”
张彻甚至从老朱的眼神中,看到了炽热的光。
那是对财富赤裸裸的渴望!
可当老朱说到“数千万两”时,张彻却皱起眉头,轻轻摇头。
老朱疑惑地问:“怎么,这消息你不满意?”
张彻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爹,我觉得郑和他们测得不准。那座银矿,怎么可能只有几千万两?”
老朱一愣,眼神骤然锐利,紧紧盯着张彻。
“那你认为,储量应该有多少才合适?”
张彻笑着摇头:“爹,区区几千万两白银,也太寒酸了。咱们这么大动干戈,就为这点银子忙活,值得吗?”
这句话一出,老朱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这孩子,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几千万两白银还看不上眼?
要是放在大明国力恢复之后,这点银子确实不算多,顶多也就相当于一年的税赋收入。
可这是银矿啊!
挖出来的可是真金白银,是眼下大明最稀缺的东西。
只要有这几千万两银子,就能彻底解决货币流通的问题,干多少事都行!
张彻居然还不满意?
还说什么不值得为这点银子费这么大劲?
这账谁都算得过来,他反而觉得不够?
太不懂事了!
这小子最近是不是太顺利了,心思都飘了,得敲打他几句,让他明白,做事不能太贪心,得稳扎稳打!
就在老朱准备开口训导几句时,张彻却继续说道:“爹,你这想法还是太保守了。我估计,石见银矿的储量远不止这些,年产量要是能到几千万两才算正常。”
“什么?!”
即便是老朱,也被这句话震住了。
张彻一边回忆脑海中的信息,一边说道:“爹,石见银矿和佐渡金银岛的产量,远比你能想象的高得多。一旦正式开采,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不会再为白银发愁。”
听他这么说,老朱立刻眉开眼笑。
郑和虽然亲自去了现场,还带了工匠实地勘探,但比起亲眼所见,他更愿意相信张彻说的话。
他太清楚了,张彻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能力。
他足不出户,却能知晓天下事,甚至常常能预判未来。
这种能力,几乎从未出过差错!
当初他说倭国藏着银矿,还准确指出了位置,现在不就应验了吗?
既然能知道这些,那关于银矿的其他情况,哪怕再离谱,他也愿意相信!
看着老朱满脸欢喜,张彻心里也乐了。
郑和亲自去考察,老朱亲自操办,结果还只是几千万两的储量?
这也太小瞧那两座矿脉了!
几千万两就想收手,那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