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途无晴

2025-08-24 2045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朔风卷起官道上最后的残雪,打着旋儿扑向行进中的队伍。旌旗猎猎,盔甲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这支得胜凯旋的队伍,本该洋溢着喜悦与骄傲,但队伍核心的那辆宽大马车里,气氛却沉郁得如同铅块。

秦天,不,如今是大明忠勇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朱秦天,斜倚在锦缎软垫上。车窗的帘子半卷着,他目光空洞地投向车外飞速倒退的、渐渐失去草原苍茫色彩的枯黄大地。车轮碾过冻土的每一次颠簸,都仿佛碾在他的心上。

离乌云部落越远,那份沉甸甸的担忧和噬骨的悔恨便越发清晰、尖锐。乌兰苍白如纸的脸庞,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的呼吸,无时无刻不在他脑海中浮现。

*“她替我挡了那一箭……”* 回忆不受控制地涌来,那惊心动魄的一瞬,少女决绝的身影,飞溅的鲜血……他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一刻心脏骤停的冰冷。

*“我就在她身边,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倒下……”* 萨满额尔德木图竭尽全力的施救,药石罔效的绝望,乌兰生命力一丝丝流逝的恐惧,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

*“我承诺了一定会回去……可她现在怎么样了?额尔德木图有没有新的办法?她……能等到我回去吗?”* 这个念头让他几乎窒息。他后悔了,从未如此后悔过。功名利禄,侯爵尚书,在乌兰的生命面前,轻如鸿毛。他恨自己为何没有抗旨留下,为何没有不顾一切地守在她身边,在她最脆弱、最需要他的时候。那份“忠勇侯”的荣耀,此刻更像一道冰冷的枷锁,将他与最深的牵挂无情地隔开。

一路颠簸,秦天的眉头始终紧锁,沉默寡言。随行的亲兵和官员都感受到了这位新晋权贵身上散发出的、与凯旋气氛格格不入的沉重威压和浓得化不开的忧郁,无人敢轻易打扰。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大同城巍峨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然而,城门外迎接的阵仗却比预想中要“冷清”许多。正德皇帝早己等不及前线尘埃彻底落定,带着核心班底和胜利的喜悦,先行一步摆驾回京了。留在大同的,是当地的大小官员,以及皇帝特意留下的、负责后续事宜的几位中低级京官。

当那面代表着“忠勇侯朱”的显赫仪仗缓缓靠近时,等候多时的官员们立刻整理衣冠,脸上堆满了最恭敬、最热切的笑容,齐刷刷地跪倒一片:

“恭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忠勇侯爷凯旋!侯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声在空旷的城门外回荡。秦天在亲兵的搀扶下,缓缓步下马车。他一身侯爵蟒袍,玉带缠腰,气度威严,但眉宇间那份挥之不去的忧色,却让他的威严中透着一股难以亲近的冷峻。他淡淡地抬了抬手:“诸位大人请起。陛下隆恩,本侯愧不敢当。进城吧。”

官员们连忙起身,簇拥着这位炙手可热、圣眷正隆的国姓爷、新贵侯爷,准备入城。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嘈杂的声音从官道的另一侧传来。只见一支规模不大但旗帜鲜明的车队也正缓缓向城门驶来。车队的旗帜样式、护卫的服饰都与大明迥异,透着明显的异域风情。为首的一辆马车装饰颇为讲究,但透着一股低调的谨慎。

“是朝鲜使臣的车队。”一位熟悉外务的当地官员小声向秦天禀报,“看样子也是要入城,或是准备启程返回朝鲜。”

秦天的目光被吸引过去。朝鲜使臣?他的思绪微微一动,正德朝与朝鲜的关系一首还算稳定,使臣往来也算寻常。但在这个时间点,在这个他刚刚结束北疆大战、即将踏入权力核心的节点上遇见,似乎隐隐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或者说是……某种征兆?

朝鲜车队显然也注意到了这边声势浩大的迎接队伍,尤其是认出了那代表着大明顶级勋贵的仪仗。车队立刻停了下来,为首马车的帘子被掀开,一位身着朝鲜高阶官服、头戴纱帽帽翅的中年官员匆匆下车,带着几名随从,快步走到秦天仪仗前,隔着几步远便深深鞠躬行礼,用带着浓重口音但十分恭敬的汉语说道:

“下国朝鲜使臣副使朴元宗,拜见上国天朝太子太保、忠勇侯爷!恭贺侯爷北疆大捷,扬威域外!惊扰侯爷大驾,万望恕罪!”

朴元宗的态度极为谦卑,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急切。他微微抬头,飞快地瞥了一眼这位传说中的年轻侯爷,眼中除了敬畏,似乎还藏着一丝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

秦天看着眼前恭敬的朝鲜使臣,心中那根名为“政治”的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漠北的烽烟刚刚散去,京城的旋涡己在眼前,而这支来自东邻的车队,似乎预示着另一段旅程的引子正在悄然拉开。他微微颔首,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朴副使不必多礼。同是入城,各走其道便是。”

“谢侯爷恩典!”朴元宗再次深深鞠躬,带着随从恭敬地退到一旁,让出道路,目送着大明忠勇侯的车驾和庞大的迎接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大同城门。

秦天最后看了一眼那支安静的朝鲜车队,将“朴元宗”这个名字和那副谦恭中带着异样神情的面孔记在了心里。大同的城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塞外的风沙,也暂时隔绝了那远在草原、令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前方,是象征着无上荣耀也暗藏无尽风波的京师,而刚才那小小的插曲,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的涟漪似乎指向了更远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