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梁静当众责骂宗正,呵斥其挑拨皇帝和帝母的关系,顿时间传播于宫廷之中。
她召来诸位大臣,说道:
“教唆皇帝想要杀死的他的母亲,这难道是身为臣子可以做的吗?”
梁太后根本无法容许宗正庄肃,她摆出了想要罪杀宗正的态度!
此时西周的大臣皆有些惶恐,看向宗正,又看向梁太后。
这种事情,只要摆在明面上,自然是梁太后占据道义。
梁太后继续说道:
“这难道不是谋逆大罪吗?!”
她的声音尖锐起来,充满了愤怒。
宗正庄肃便知道,他这次要栽跟头了。
大臣们见状,便纷纷为宗正求情,认为其不过是教导皇帝,罪不至死。
“想要污蔑太后,教唆天家骨肉分离,这不是大罪?!”
梁太后听闻此,无端地愤怒起来。
一个一个盯着这些大臣。
大臣们只感到头皮发麻,梁太后没有叫来皇帝庄业,他们便知道,此事还有一定的回旋。
“宗正是宗亲中人,将其流放吧。”
丞相等三公出头,为宗正求情。
梁太后也知道,宗正不可能被杀死的,若是杀死了宗正,道义便滑向死者的一旁了。
流放宗正,她目的到达了。
于是庄肃便被驱赶出京城。
“太后今日虽然愤怒,但是还有理智,想必流放宗正,才是她的目的了。”
大臣们离开皇宫,在道路上小声交谈。
“太后真有如此智慧?”
“不要小看太后了,她若是真的想要罪杀宗正,她便会叫来皇帝了。”
“也不知道,这日后的天下会如何?”
大臣们有些担忧,太后若是远离宗室,想必便会亲近其族人。
“我们当初商议之事,会被太后知道吗?”
他们便有些担心,当初惠皇帝崩逝,大臣皆想着大行皇帝的旨意,杀死太后。
毕竟,天下的墙,没有不透风的。
“谁有知道呢?太后懂得利用大势,哎,大申。”
夕阳渲染,瓦片镀上金色的光。
大臣们依次,出于宫廷之外。
梁太后在未央宫中,开始思考她与宗室的关系。
宗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宗室的态度。
而宗室却是想着教导皇帝杀死她,这实在是让她实在无法容忍。
她觉得,不能让皇帝和宗室那边接触了。不然,皇帝终究会和她反目。
她便叫了皇帝,对他说道:
“业儿,你以后会保护母后吗?”
皇帝庄业并不知道,白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闻自己的母后的如此回答。
他自然说道:
“保护母亲,这不是身为子女的本分吗?”
梁太后便循序渐进地说道:
“若是贼人想要杀死母后呢?”
“皇儿便为母后杀贼!”小皇帝庄业慷慨激昂说道。
梁太后便心喜起来:
“若是外臣想要杀死母后呢?”
皇帝迟疑了一会儿,便继续说道:
“皇儿便为母后杀死贼臣!”
梁太后抱着皇帝,蹭了蹭他的小脸,继续说道:
“若是宗室想要杀死母后呢?”
“啊?”
皇帝吃惊起来,这超越他的回答范畴。
他并不如同前者一般快速回答,他一首接受宗室的教育,认为宗室之间,便要相互友爱。
“母后,宗室子弟不会杀死你的。”
梁太后听闻此,便大哭了起来:
“若是有猛虎野兽,贼子乱臣,想要杀死皇儿,母后定然会为皇儿而舍弃躯体。”
“但是皇儿,现如今,为何不能救救母后啊?”
“难道真的要看着母后被杀死吗?”
面对如此的哭泣悲哀的母后,皇帝顿时间惊慌错乱,这是他从未遭遇的场景。
他不忍自己的母后伤心,便咬牙说道:
“朕不会让母后被杀死的。”
他终究没有说出要杀死宗亲的话。
梁太后便盯着皇帝,再次问道:
“若是宗正想要杀死母后呢?”
“不会的。”
皇帝摇摇头,显然有些痛苦。
梁太后便知道,不能逼迫更甚,她便抱着皇帝,轻声地安慰他。
她心中更加的坚定,不可以让皇帝和宗室再接触了。
她意识到了宗室对于她的厌恶,她也同样开始厌恶宗室。
偌大的皇宫中,她根本感觉不到安全。
她便写信,召来她族兄,让他们来教导太子。
宗室族老听闻了梁太后的举动,又看见其限制皇帝和他们宗亲接触,便有些担忧。
一些宗室便说道:
“这难道不是吕氏,王氏这般的人吗?”
“哎,皇帝年幼,又该如何?”
纵使他们兵变,杀死了梁太后,可是年幼的皇帝又怎么看他们?
而且目前来说,梁太后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这便是他们受到肘制的原因了。
梁太后手中有着皇帝,便占据着大义,若是兵变杀死太后,皇帝若是日后清算,又该怎么办?
难道他们连皇帝也杀死吗?
在他们眼中,是拯救申家。
但是在年幼的皇帝眼中呢,他们到底是忠臣,还是贼子?这很难判断。
若是其余人也效仿他们呢?
申家便会大乱。
“哎,为之奈何?”宗亲之人皆叹息。
这便是幼主继位的弊端了。
若是没有天下共同的认知:是太后乱政祸国。他们便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去杀死太后?
可是当太后真的乱政的时候,她又积累了庞大势力。
非武装不可以靖难。
新的宗正便说道:
“不如效仿高宗皇帝,世祖皇帝时期的做法,分散先帝的子嗣。”
高宗皇帝和世祖皇帝,皆在少年时,居住在外地。
乱臣贼子谋逆时,便即刻起兵,诛杀之。
便有高宗皇帝和世祖皇帝开创的伟大基业。
既然有先祖的例子在前,他们自然迫不及待地去效仿。
惠皇帝,有五个儿子。
除了庄业,和庄绩,是太后所生,其余三子,便是其余的昭仪所生。
“为今之计,便只有如此了。”
他们便开始秘密遣散宗室,开始联系后宫。
这是宗室预感到混乱,一首以来的做法。
“太后,后宫中,似乎有异常,一些宫女太监出出入入,似乎在传递着什么信息?”
梁太后临朝,自然有权利。
更何况是后宫中,这本来便是她的主场。
她凭借着敏锐的首觉,顿时间感到了不安,她便让宦官令石全带着太监,宫女,封锁后宫,没有她的诏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太后,捉到了几个小太监。”
宦官令石全说道。
惊慌的小太监在威逼之下,根本没有任何迟疑,便说出了知道的事情。
“宗室居然想带着先帝的子嗣出逃?!”
梁太后十分生气。
“真是岂有此理?!”
这不是己经将她预设为乱政的妖后了吗?
可是她根本就没有乱政?!
这种脏水泼在她身上,实在是让她愤怒?!
她还从未受到如此的委屈。
“那些昭仪,答应了吗?”她问向石全。
石全不敢回答,便只能跪在地上。
他的举止便表明了一切。
……
幼主继位,带来了系列的混乱,随着梁太后不断掌控权力,宗室便开始怀疑她的忠诚,担忧她的野心。
宗室便开始效仿前任宗正的做法,想要疏散先帝的子嗣,欲要培养出高宗皇帝和世祖皇帝一般的伟大君王。
待妖后乱政时,有合适的人选以及正当的理由,兴义兵诛暴乱。
这便使得宗室和太后之间,矛盾愈加。
只是可惜,宗室不是以前的宗室,太后也不是以前的太后了。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味地效仿前例,这难道不是刻舟求剑吗?
——《申风烈烈二千年·宦官和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