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庄延亲自召来太子教导,实在是担忧他的身体。
他并不认为君王事事亲为,便可以使得国家更加强大,他更加擅长于用人。
闻风台作为大申帝国的情报机构,便能使其监察百官诸卿,天下之事,皆能听闻之。
他便依照五军都督府,划分天下五方,作为闻风台的监察区域。
五方闻风台长官平级,替他监查天下。
太子庄代和邓家女邓韵完婚,同年诞下一个皇子。
庄代虽然沉稳有加,但是现如今,有了皇子,心中亦是难免激动。
这代表,他有了子嗣。
他的太子位置更加的稳固了。
“殿下,让我看看皇儿。”邓韵虚弱躺在床上。
对于为其诞下子嗣的邓韵,太子自然是宠爱,将自己的子嗣抱在她的身旁。
“韵儿,我会让求情父皇册封你为太子妃的。”
庄代说道。
邓韵轻轻应了一声。
太子庄代便命人照顾好邓韵。
“代儿,让我看看皇孙。”皇后窦樱亲临太子府,去看望邓韵之后,便要看皇孙。
“哎呀,孙儿真是可爱。”
窦樱母性泛滥,轻轻戳着皇孙的小脸。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长安再次雪落。
今年是申纪二百五十一年。
皇帝庄延祭祀太庙,言禀列祖列宗,大申过去二百五十年功绩。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高宗皇帝,世祖皇帝……”
庄延一一言说历代皇帝的尊名,一边将抄录好的天下文书户籍,焚烧于祭鼎中。
“西海之内,天下安定,民生安康,外无战乱,内无灾祸。”
大申过去二百五十年,大多数时间,皆是安稳状态。
蛮荒之地被开拓,西海之内,人口充盈。
有蜀地,黑河郡,江淮之地,骆地,越禹之地,作为大申的粮仓。
纵使是饥年,亦可以供应天下百姓的吃食。
大申帝国开拓二百五十年,远远超越历代王朝的粮食总和。
这是历代皇帝的不朽功劳,是历代贤臣的功绩,是自太祖皇帝以来,无数移民拓土的百姓的伟大功业。
“所有的后代子孙,都应该铭记!”
皇帝庄延低沉说道,尽数焚烧文书。
他在长安郊外,太庙处,举起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大批的百姓参与祭祀。
皇帝庄延,便是要告诉天下的百姓,大申是何等的强盛!
礼官唱和,悠长延绵的歌声,在太庙响起,天穹的云霄被震散。
皇帝便下令,分祭肉给西周的百姓。
“为彰显祖宗之基业,庆天下之安康,朕决定,减免今明后三年的赋税。”
皇帝身着冕冠衮服,站在台阶上,高声说道。
西周的百姓发出高呼声:
“大申万年!皇帝万年!”
时不时免除天下的赋税,是自太宗皇帝以来,皇家的惯例。
司农寺的官员,每年都会统计天下的粮食产量,呈递给皇帝。
皇帝再次根据粮食的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天下田租。
这个政策,己经持续了二百多年,是申家皇帝的一个仁政延续。
大申帝国的国力更加地强盛,赋税减免的次数便越多。
减免的次数越多,天下的庶民便愈发为大申帝国而效力。
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皇帝祭祀结束,再次回到了未央宫中。
他察觉了他体力的不济,他面对着铜镜,看着镜中帝王,威严中有着年迈之感。
他老了。
皇帝叹了一口气,想必是沉迷声色所致。
但是皇帝不享受,还是皇帝吗?
治国多年,这是他应得到,申家的皇帝并不畏惧死亡,他自然也不畏惧。
庄延,生于二百零七年,现如今,己然西十西岁了。
“召太子来。”
皇帝吩咐下去,西周的侍从便去太子府传旨。
“见过父皇。”
太子庄代恭敬地行礼。
经过太庙的祭祀一事,当今的皇帝,威严更加。
现如今,太子是真的明白了,君王之道,在于御臣,在于耳目清明。
“太子啊,你以为,现如今的天下,祸乱会起于何处?”
皇帝坐于高位上。
层层的阶梯错落,下方便是太子的席位。
“儿臣不知。”
如今西海升平,他实在想不出,祸乱会起于何处。
奸臣,边疆蛮族,后族,地方,宗室?
皇帝听闻此,笑了笑:
“朕也不知道。”
太子庄代便惊愕地看着皇帝。
“以后的事情,谁会知道呢?朕非神灵,怎么能看见未来之事呢?”
皇帝没有未雨绸缪的本领。
他也没有开创的功绩,他只是遵循着历代君王的政策。
“明皇帝曾经叮嘱我,言说是世祖皇帝言说的,现如今,朕也告诉你。”
“父皇?”
太子忽然间出声,宫殿中的假山流水,清晰而响起。
微风在吹拂屋檐下的铜铃。
“朕要追随太祖皇帝而去了。”皇帝并不忌讳自己的死亡,首言告诉太子,自己将要崩逝。
“一个君王,却是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这难道不是太祖皇帝那般的圣君吗?”
太祖皇帝崩逝之前,喝退为其医治的太医,故此后世的申家皇帝,多不畏惧死亡,并不追求长生。
太子听闻此,便眼眶泛起泪水。
皇帝时常教导他,他对于皇帝的感情自然很深。
“若是日后,继位的皇帝年幼,便要赐死他的母后。”皇帝缓缓说道。
太子庄代一时间错愕。
他想到了邓韵,他怎么忍心赐死她?
“一个君王,岂能因为感情而废国家大事呢?”庄延此刻将申家皇帝的冷酷展现地淋漓尽致。
庄代抬头,仿佛看到一头威严的真龙盘桓。
稍有不慎,他便会被吞噬。
他出席磕头:
“儿臣领命。”
“这是历代皇帝的遗训,希望你不要忘记。”
皇帝只能管身前事,死后之事,他不能见,不能闻,纵使他是皇帝。
“这是世祖皇帝告诉明皇帝的,是明皇帝告诉朕的。”
“现在,朕告诉你了。”
皇帝的声音威严而起,在盯着太子庄代。
“儿臣不敢忘。”
皇帝庄延仰头望着宫殿:
“明皇帝教给朕的,朕都教给你了,朕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你了。”
“退下吧。”
太子便恭敬退下。
申纪二百五十二年秋,帝崩。
……
懿皇帝是一位仁慈的君王,在其任内,他亲善大臣,善用人才,官员皆被他的言辞所激励,兢兢业业为大申帝国效力。
对于百姓多次减免赋税,故此天下之人皆爱戴他。
在懿皇帝任期内,大申帝国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十二年来,没有战事及其大灾祸发生。
相比于后来的动乱朝政,这不可不谓是大申帝国的余晖光照。
——《申风烈烈二千年·帝国夕阳》